蘇宏障,陳 艷,鄺華俊,符鴻麟,馮 琳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海南省分公司,海南 海口 570206)
在現今時代的發展下,農村應急廣播體系建設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安穩與和諧,應急廣播系統可以傳播及時有效的信息給人民群眾,有更好的功能可以為人們提供。并且對日常生活中的災情發布、公共衛生和社會安全等信息可以更有效更方便地傳播。農村應急廣播建設也有利于基層政府的管理。完善應急廣播體系也會提高我們生活中的安全意識和防范意識,促進社會的整體發展。
應急廣播系統作為一種迅捷的消息提供平臺和信息傳輸渠道,可在發生重大自然災害、突發事件、公共衛生與社會安全等突發危機時,在第一時間把災害消息或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信息傳遞給民眾,讓大家在第一時間知道發生了什么,應急、避險。為加快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早日建成統一聯動、安全可靠的應急廣播體系,服務社會、服務群眾,特制定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方案。
由海南政府建立市平臺進行統一管理。通過海南應急廣播“村村響”管理平臺統一播發省、市相關政策文件[1]。具備媒資審核、廣播監聽功能。系統通過采取控制操作權限、設置黑白名單、數據認證加密、數字簽名等軟件手段,以及U盾、設備用戶綁定、短信驗證等手段加固系統信息安全防范等級,確保安全播發。傳遞黨的聲音。系統具備本地音頻、電話、短信多路音頻接入并發播出功能。快速傳遞黨的聲音,使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應對措施了然于心。
針對海南現狀,廣播體系主要建設指揮調度平臺、各街道及社(村)前端和分布于全各個物業與村民組織間的終端三部分。指揮調度由云話筒、手機APP、電腦軟件管理平臺組成,各街道及社(村)前端主要是手機APP,建設重點是覆蓋到村民組的應用終端,形成全省一張網[2]。這樣,應急廣播體系既能與全市的應急廣播體系無縫對接,又可避免重復建設。
應急廣播系統在遵照國家及各地預警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總體要求的前提下,實現以下基本功能:一是災害預警信息接入、節目制作與播出管理、發布流程調度指揮、信息分發傳輸和系統運行狀態監管等功能。平臺對各類預警廣播系統的統一對接,突發事件的發布和轉播中央、省、長沙應急廣播平臺的節目,實現廣播節目內容的控制、分發傳輸等。二是發布需求接入并播出。根據需要實現對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上級應急廣播平臺的對接,滿足并快速執行應急信息發布需求,反饋應急廣播結果。三是分類分級廣播。支持、街道、社用戶可針對各類突發公共事件,按照性質、程度、可控性或范圍等分類分級廣播。四是安全可靠,平臺與上級應急廣播平臺之間、預警信息發布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通過云平臺下發的控制及喚醒指令,均應進行簽名保護。所有用戶實名制注冊認證,用戶的所有系統登錄、退出、設置、播控操作均有記錄,事后可查詢。
指揮調度平臺負責應急廣播終端播出權限控制、內容控制、終端狀態管理。接收來自WEB客戶端、云話筒、APP客戶端的播出指令和內容以及市級應急廣播平臺的廣播消息,根據用戶權限及應急廣播消息內容,將控制指令和播出內容調度到終端并相應播出。

海南應急廣播整體系統架構圖
指揮調度平臺主要具備如下功能:一是業務管理。包括點播-廣播員可以通過APP將已審核的媒體資源庫中的音頻文件在指定區域或終端播放;直播-廣播員可以通過APP或云話筒進行日常喊話或應急喊話,用于播放日常通知以及緊急通知;文本廣播-廣播員可通過APP將文本內容發送至云廣播系統,系統自動將文本轉換為語音進行朗讀播放[3];定時廣播-提前編排好廣播任務內容,設定播放時間,系統定時自動向終端播發廣播節目內容,實現無人值守廣播。二是內容管理。指揮調度平臺具備多種內容接入方式,既可以上傳用戶本地音頻文件,也可以對接互聯網海量音頻資源。對所有接入音頻內容,系統具備嚴格的試聽審核流程,確保接入音頻內容的安全和品質。三是設備管理。安裝交付-每一臺廣播終端設備出廠即具備唯一身份標識二維碼,安裝過程無需通過復雜的工程電腦數據線配置,通過工程版APP掃描二維碼即可實現設備安裝到點;運行維護-能夠通過WEB客戶端或手機APP實時監測所有設備運行狀態,對設備上下線數據、工作狀態、工作時長等進行統計管理;遠程對設備進行參數配置和程序升級,排查設備空閑、離線、工作、故障等歷史狀態記錄;例行巡檢-設備安裝通過工程版APP記錄安裝位置信息,例行巡檢可通過APP直接導航到終端附近,提高巡檢效率[4]。廣播終端具備藍牙通訊管理功能,專為廣播點巡檢設計,確保巡檢人員抵達廣播終端附近執行設備狀態檢查。四是用戶管理。角色管理-根據不同的系統使用權限定義不同角色,包括管理員、施工員、播音員等,在創建用戶的時候就可以套用這些角色,從而使新創建的用戶具有不同的用戶權限。權限管理-不同權限的用戶登錄系統后僅具備其權限范圍內的工作能力,超出權限外的系統功能、廣播內容等都被屏蔽,確保不同用戶之間的權限隔離[5]。五是組織管理。應急廣播體系系統具備完整的從到街道、到社(村),符合國家標準的行政化編碼數據,可滿足對街道或社(村)任何一個廣播點的管理需要。六是數據統計。對設備地理分布數據、在線率、使用率等具有重要運營價值的數據進行統計,為業務開展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前端主要有電腦客戶端、云話筒、手機APP三種形態。
上述三種形態前端主要具備如下功能:直播喊話-通過云話筒、手機APP等音源插播設備實現直播喊話。文件廣播-通過電腦客戶端、云話筒、手機APP點播系統媒體資源庫中的音頻文件進行文件廣播[6]。定時廣播-預先設定廣播時間,定時啟動廣播任務,實現無人值守。分廣播-根據廣播需要,將不同的廣播終端劃分為多個不同的廣播分,各分可以單獨控制廣播時間、廣播內容、廣播音量。
針對城市居民樓密集程度、樓層高低、巷道分布及農村地區等不同情況,終端建設分別采用云音柱、云功放+喇叭和云收擴機+喇叭三種模式。余音柱音質柔和,適宜在人群附近播放,有效傳輸距離小[7]。云功放+喇叭音量較云音柱高,有效傳輸距離適中。云收擴機+喇叭音量最高,有效傳輸距離最大。
一是易施工,易使用。應急廣播終端安裝部署過程接近于消費類智能終端產品,不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施工,只需要普通的電工即可做到設備聯網可用。廣播播控、喊話使用方便,播音員不需要到專門的播音室錄音,廣播員也不需要到控制室操作,大部分錄音、播控操作都可以遠程操控,基本做到“一機在手,功能全有”。二是易維護,易擴展。傳統廣播設備多、連接結構復雜,單向通訊、缺乏自診斷措施[8]。一旦有故障,難以排查,工作量大、難度高。應急廣播所有的前端、終端節點連接統一的網絡平臺,所有的節點均高速的雙向通訊功能,并具備遠程監控、故障分析的功能。一旦設備意外故障,即可快速修復。傳統的廣播在工程建設之初,整體實施。多數項目需要整體完工,才具備開通、播出條件[9]。應急廣播的每一個前端、終端點,均獨立地連接到廣播系統平臺上,隨時增減,易于擴展。三是內容多,媒體融。傳統廣播系統限于節目制作人員能力、經費等客觀原因,導致廣播節目內容單一。應急廣播系統具備海量節目資源整合能力,可遠程接入針對性強、內容豐富的廣播音頻節目。應急廣播系統的開放平臺接口具備與各種外部媒體平臺融合對接能力。四是安全高,可管控。依托云平臺供應商的運維能力,確保整套廣播系統能夠提供7×24小時高可靠性、高效安全的進行服務[10]。對使用人員進行嚴格身份驗證,出現播出事故時能及時停止、及時追溯。
現我國正積極地開展建設農村應急廣播系統,海南農村應急廣播系統也正在全面鋪開。在技術的支持下,農村應急廣播系統有更好的、更全面的功能,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安全的服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建設應急系統要安全高效、因地制宜地發展,才能更少地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損害,更大程度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