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勇
(濟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山東 濟寧 272000)
互聯網思維=關系平等+信息共享+功能互助。本文在個量分析的基礎上,選擇小微實體企業(簡稱小微企業)作為商業銀行的服務對象。有關數據顯示,在我國全部企業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達到90%以上,其所上繳的稅收額度占比為50%左右。然而,長期以來小微企業一直面臨著融資困境,這不僅根源于其所擁有的可抵押標的殘缺,還歸因于商業銀行在開展資產類業務的內在偏好。在互聯網思維導引下,商業銀行需在平等、共享、互助的工作理念下,努力與數量眾多的小微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通過再造金融服務模式,以戰略合作的寬廣視野實現雙贏的結果。商業銀行在服務小微企業的發展中,需通過負債類業務為自己構筑起有力的信貸資金保障,而這其中又需要借助理財類業務作為橋梁,來有序吸納社會閑散資金。從而,互聯網思維下商業銀行需在系統視域下,從整體上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發端于2018年3月的中美貿易摩擦延續至今,在雙方負和博弈下對國際、國內經濟環境造成了顯著的消極影響,這種消極影響的集中反映便是,在宏觀經濟環境中充滿著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直接影響到小微企業的經營發展戰略,并在其戰略管理會計領域產生負面效應。由2020年年初所出現的“新冠疫情”,更是以“黑天鵝”事件所獨有的影響力,增大了宏觀經濟環境的不確性程度,并在市場需求、資金周轉等諸多方面對小微企業造成了沖擊。
在生物學隱喻下,小微企業類似于有機生命體,其需要通過調適自身的內部系統(微觀經濟環境)來適應外部系統(宏觀經濟環境)的動態演化。調適的主要方式為“組織變革”,即在企業資源約束下重建組織資源的配置結構,其最終將以提高企業的資本有機構成為結果。資本有機構成提高的物化表現為,專用性資產的投資規模將逐步擴大。此時,便會對企業的資金周轉造成壓力,并可能使小微企業的流量資金處于非穩態的狀況,從而及時獲得外源性資金供給便顯得十分關鍵。
由美國經濟學家西蒙所提出的“有限理性”概念,內含有決策中的非理性沖動的要義。大量存在的小微企業屬于有限責任公司類型,在該公司類型中決策主體往往為1人,或者1群家族成員。由于缺乏有效的內部治理機制,決策中的主觀偏好充斥于財務內控之中,并增大了企業微觀經濟環境的非穩定性程度。
互聯網思維中的“平等”要求,在這里便反映為:商業銀行與實體經濟主體間的關系平等,所以著眼于下沉金融服務便成為了應有之義。商業銀行下沉金融服務具體反映為,金融服務人員應下沉工作重心,深入到小微企業的經營實踐中,在金融服務中與企業主實現關系平等。目前,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創新中較為突出流程創新,這種基于制度層面的創新,在未能充分實現金融服務人員工作重心下沉的情形下,仍將對小微企業造成距離感。因此,當前需以制度機制建設來激勵金融服務人員下沉工作重心。
互聯網思維中的“共享”要求,在這里便反映為:商業銀行與域內小微企業間建立“點—面”結構下的雙向信息共享形態。這里的“點”為某家商業銀行(如城市商業銀行),這里的“面”為小微企業集合(不分行業)。域內小微企業通過共享商業銀行所發布的宏觀經濟信息,以研判未來產業環境的演變趨勢,商業銀行則分享“小微企業群”所提供的行業發展信息,以及小微企業業主對儲備金保值增值的需求信息。
互聯網思維中的“功能互助”要求,在這里便反映為:商業銀行與小微企業間應形成雙向互促效應。這里的“雙向互促”反映為,商業銀行應根據小微企業的資金使用特點,定向實施金融服務創新;與此同時,小微企業通過獲得由商業銀行所提供的有關經濟信息,及時調整自身的經營發展方向,以增強適應當前宏觀經濟環境的能力。與此同時,在雙方互信基礎上建立有效的監督機制,來規范雙方的經濟行為。
這種雙向互助關系可由表1得到顯示:

表1 “雙向互促”顯示表
為了使金融服務人員的工作重心能夠下沉,這里需其引入“倒逼機制”,即提高“客戶滿意度”考核指標的權重。具體的實施策略為:應將“客戶滿意度”指標與金融服務人員的薪酬分配緊密聯系,并建立金融服務全流程考核體系,但需為金融服務人員提供申訴渠道;小微企業在商業銀行網上銀行中對“客戶滿意度”進行評價,并鼓勵他們提出意見和建議;針對小微企業集中反映的金融服務問題,商業銀行管理層應在核實問題的基礎上,為金融服務的模式創新提供領導職能;針對商業銀行個別員工在金融服務中所存在的消極因素,該員工所在部門應首先給出問題的解決的解決方案,在“懲前毖后治病求人”的原則下,對存在工作失范的員工進行崗位意識幫扶,并接受小微企業客戶的監督。
目前,小微企業疲于應對宏觀經濟環境中的不確定風險,以及努力維持微觀經濟環境中的穩定性,在對經濟信息、政策信息的跟蹤和把握上存在短板。同時,商業銀行在金融服務創新中也存在著信息不充分的困境。因此,商業銀行應優化網上銀行系統,實現信息共享以提升金融服務匹配度。具體的實施策略為:一方面,商業銀行應打破行業信息壁壘,主動為小微企業搜集、梳理有關國家產業發展信息,并整理近半年來的宏觀經濟信息,針對域內小微企業的總體發展需要,在其中提煉出有用的宏觀經濟信息。另一方面,在信息共享中,商業銀行應在廣泛搜集小微企業融資和理財需求信息的基礎上,對這些需求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可以定向對信貸額度、信貸周期、還本付息方式進行優化與創新。對于他們的理財需求,則可以在結合精算的基礎上開發出類似于貨幣經濟類的理財產品,以增強企業準備金流入、流出的靈活程度,并為服務小微企業發展實現信貸資金“開源”的效果。最后,為調適金融服務策略提供幫助,最終促進小微企業的發展。
商業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需對其實施分類管理,即針對優質的小微企業應結合其資金使用特點,創新金融服務模式。具體的實施策略為:在信息共享的基礎上,商業銀行與優勢的小微企業建立雙向互促關系,并根據該小微企業的資金使用特點,定向調整信貸方案(額度、還本付息方式等),特別對于涉農類小微企業,并結合農業生產特征在信貸實施方案中引入滾動放貸模式,以保障商業銀行和小微企業的共同利益;商業銀行應委派專業技術人員與該小微企業建立業務合作關系,深入到小微企業經營管理實踐中幫助其增強財務內控能力;商業銀行因深入到小微企業而獲得了其經營發展的第一手資源,便可以將這些資料信息反饋到金融產品開發部門,部門通過定向設計金融產品來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同時,也為商業銀行帶來金融服務效益。
在互聯網思維導引下,商業銀行應在提高“客戶滿意度”考核指標的權重、實現信息共享以提升金融服務匹配度、結合企業資金使用特點創新服務模式等方面完善金融服務模式,以助力實體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