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淪陷時期太原日本居留民初探

2021-02-02 11:35:00郝東升
安徽史學 2021年1期

郝東升

(山西大學 近代中國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

1937年11月8日,太原淪陷,日軍開始對其近8年的殖民統治。在這一特殊時期,身陷殖民統治的中國居民受盡屈辱。遷徙而來的日本居留民,因其身份層次的不同,生活亦呈現出多樣化。目前學術界對抗戰時期淪陷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海、北京、天津、廣州等東部城市(1)陳祖恩:《上海日僑社會生活史(1868—1945)》,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米衛娜:《日偽時期北平日僑職業問題探析》,《北京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張傳宇:《淪陷時期廣州日本居留民研究》,《抗日戰爭研究》2014年第2期;德永智:《日中戦爭下の山西省太原都市計畫事業》,《アジア経済》第54卷第2號,2013年6月;小林元裕:《中日戰爭爆發與天津的日本居留民》,《抗日戰爭研究》2014年第2期;小林元裕:《日中戦爭期華北の日本居留民-居留民組織·団體と徴兵検査を中心に-》,《新潟國際情報大學國際學部紀要》創刊號,2016年4月。,而對偏居于華北邊緣之太原研究、關注較少。鑒于此,筆者試圖以淪陷時期太原日本居留民的日常生活為主線,在系統梳理人口波動與職業構成的基礎上,對日本居留民的社會組織、日常生活等問題進行具體分析。

一、太原日本居留民人口激增

全面抗戰爆發前,到山西定居經商的日本居留民極少。1921年日本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鈴木一馬少將訪問山西時,太原只有某商會的一名調查員,他深感日人沒有白種人努力,在山西的日本人太少了。(2)〔日〕鈴木一馬:《最近の支那事情》,大阪実業協會出版部1925年版,第49頁。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加強了對山西等地的調查,“近月余來,日人之明暗來晉者不下二十余,或謂多來調查兵要地理者”,以至于時任山西省主席的徐永昌憤慨地寫道:“余謂晉固華北重鎮,兵要地理早為所悉,何調查之有?”(3)《徐永昌日記》第3冊,臺灣“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版,第18頁。即便如此,日本外務省仍認為:“山西省一般省民極度排他思想,以及省主席閻錫山排外政策的阻礙,山西省內居住往來的邦人,僅有太原陸軍特務機關員十數名及外務省派遣書記生一名,警察二名及滿鐵派遣員三名。”(4)日本外務省外交史料館:《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不二出版2001年版,第149頁。

日軍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緊隨坦克大炮之后,源源的輸送日本國內‘過剩的人口’來到足供冒險家自由行動、任所欲為的‘樂國’”。(5)穆家人:《值得注視的敵寇“軍事移民”——華北日寇移民之回顧與對策》,《日本評論》(重慶)第16卷第20期,1943年9月。“迄至1944年,居住在中國的日本人的人數是1937年的十倍。”(6)[美]約翰·亨特·博伊爾著,陳體芳、樂刻等譯:《中日戰爭時期的通敵內幕1937—1945(上)》,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第142頁。太原日本居留民人數更是有著驚人的增長,1938年1月末,日本居留民人口達500人,4月突破1000人,街頭小巷充滿了日本氣息,雜貨屋、藥屋、旅館等遍布各個街巷。隨著6月下旬正太鐵路正常運營,7月末人口達2242人。(7)北支那経済通信社:《北支那経済年鑑》,北支那経済通信社1939年版,第386頁。從下表可以看出太原市日本居留民人數增長。

據表1可知:自太原淪陷至1940年1月,日本居留民人數以每年4000多的速度快速增長。1940年5月,為抑制占領區內物價高漲,阻止“不良邦人”來華,日本政府限制來華日本居留民人數,但當年日本居留民仍增加4311人,6月,太原日本居留民達到12976人,在華北地區排第6位。(8)《北支領事館警察署 第二回保安主任會議議事録/1940年》,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0232800。此時太原市中國人口合計114833人,日本居留民約占太原市總人口的1/10。(9)山西省公署秘書處統計室編:《山西省統計年編·民政(1940年)》,1941年印制,第58頁。其中1938至1940年是太原日本居留民人數增加最快的3年,其后人口增速放緩,但仍以每月幾十乃至數百的速度在增加。1944年1月,達到峰值21601人,其后人數開始遞減。其次,分析日本居留民的出生地可知,日本內地人占日本居留民總人口的絕大多數,因地理位置原因,來太原的中國臺灣人很少。朝鮮人在戰爭初期所占比例較大,占居留民人口的1/4,隨著日本內地人的增多,比例逐漸降低,且顯示出較大的流動性。

表1 1939年8月—1944年7月太原市日本居留民人口 單位:人

二、太原日本居留民的職業構成

最初進入太原的日本居留民大多是與日軍相伴的飲食店、料理店、旅館、其他接客業及藝伎、酌婦、女給等特種婦女,他們服務于日軍士兵的日常生活。因“此等人以市井的店鋪為偽裝,秘密買賣鴉片、麻劑及其他禁制品”,故日本外務省認為“此等商人乘過渡期,夢想一攫千金,自己的私欲膨脹,是不純的投機分子”。(10)《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第187、220頁。隨著日軍統治的加強,太原日偽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為日本居留民經濟活動創造了條件。日本居留民的商業規模逐漸擴大,到1938年7月,太原日本居留民經營行業有料理店54家、飲食店95家、西餐廳34家、雜貨45家、旅館37家、其他121家,合計377家。(11)北支那経済通信社:《北支那経済年鑑》,第386頁。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為解決戰線過長、國力衰竭、補給困難等一系列內外矛盾,日本政府實施“以戰養戰”政策,“用以供給其侵略戰爭的物質需要”。(12)單冠初:《日本侵華的“以戰養戰”政策》,《歷史研究》1991年第4期。日本居留民職業也隨之變化,由為日軍日常生活服務的商業活動,向工業、建筑業、文化教育等領域擴展。這種轉變除了服務戰爭的因素,亦有工業生產增值豐厚的利益誘惑。通過表2可以了解太原日本居留民主要職業構成情況的變化。

表2 1939年與1941年太原日本居留民職業構成 單位:人

上表數據顯示日軍占據太原時期日本居留民職業構成的變化。“公司職員、銀行職員、商店員和鐵道從業者”群體是太原日本居留民的主干。日軍占領太原后迅速對太原城內外的所有企業和礦區實施軍事管制,通過“軍管理”、“收買”、“中日合辦”等方式控制太原的近代工業。1938年8月,山西省有44家軍管工廠,其中太原有23家。(13)山西省史志研究院編:《日本侵晉實錄》,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7頁。軍管工廠需要大量的從事管理職務的日籍職員,會社職員迅速由967人增至1645人。后因軍管工廠無法調動日本國內財閥的投資積極性,日本政府便將占領區的部分工廠委托本國財閥經營,如八幡制鐵所控制西北煉鋼廠,鐘淵紡績株式會社控制晉生紡織廠,王子造紙株式會社控制晉恒、蘭村兩座紙廠,日東制粉株式會社控制面粉廠等工場。許多日本企業為減少資本投入,充分利用中國資本及設備,加強對中國企業的生產與銷售的控制,如淺野一社負責西北實業水泥廠的技術指導和銷售,取得經營實權并實際上控制了西北實業水泥廠,這種“中日合辦”被認為是控制中國企業的一種卓有成效的方式。(14)《我セメント業者中支方面に進出,有力三工場の経営実権を把握》,《大阪毎日新聞》1938年4月12日,神戸大學経済経営研究所新聞記事文庫·窯業(04-050)。1942年9月,山西產業株式會社有日人社員1256人、工場警備隊員181人、役員11人,共計1448人。(15)《山西產業株式會社概況》(1942年9月10日),《山西產業株式會社各種來往公文代電(1942—1944年)》,山西省檔案館藏,檔號:55-1-7。另據太原大和日本國民學校教師古川滿喜夫的調查,太原日本國民學校學生家長有60%是會社職員,亦可看出會社職員是日本居留民中人數最多的群體。(16)古川滿喜夫:《太原を中心とする地理的事象の観察授業細案》,《華北教育》第4卷第7號,1943年7月。鐵道從業者是各類職業中人數增長最多的群體,由1939年的351人,增加為1941年的2648人。這與日軍為掠奪山西的煤、鹽等資源,以確保戰時運輸順暢,將正太、同蒲鐵路窄軌改為標準軌鐵路有關。為此,華北交通株式會社太原鐵路局招收大量日籍工人,改建正太、同蒲鐵路,鐵道從業者人數迅猛增長,到1945年6月太原鐵路局日人達4295人。(17)華北交通社史編集委員會:《華北交通株式會社社史》,華交互助會1984年版,第624頁。

“藝伎、娼妓、酌婦及其他”群體是唯一人數不增反降的群體。1939年女服務員306名、藝伎83名、酌婦231名。1940年女服務員256名、藝伎103名、酌婦171名。1941年女服務員225名、藝伎128名、酌婦146名。這三類從事色情業的群體中只有藝伎增加,女服務員和酌婦都在減少,每月平均七、八名更替或停業。(18)《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第190、219頁。據愛知縣立大學名譽教授倉橋正直研究,妓女減少是因為她們最主要的客人——日本兵不斷減少,她們的利潤降低。良好的藝伎固定下來,但是女服務員和酌婦流動性大。在中國的日本社區,除了賣淫婦外,為年輕女性提供工作崗位有限。(19)倉橋正直:《中國戦線に形成された日本人町:従軍慰安婦問題補論》,《キリスト教社會問題研究》第58期,2010年1月。據《侵略者血手下的太原“居留民”》描述,“妓院在太原更是充滿了大街小巷,除掉妓院的性質是專門以做皮肉生涯的營業外,如飲食店、咖啡館、旅館也大都是變相的做著皮肉生涯,這些商店都是日本和朝鮮的美貌佳人來招待,進到太原城內看到的是在商店廣告上標榜的‘女子料理’四個大字,這都是做著‘掛羊頭賣狗肉’的表面生意。實際上,這是日寇的發泄獸欲場所,也是麻醉我人民的陰謀機關。”(20)朱英:《侵略者血手下的太原“居留民”》,《國訊》第227期,1940年2月。

土木建筑業的從業人員從1939年的153人增長為1941年的755人,增加了近5倍。日本人移居中國,生活習慣不易改變,不能適應使用椅子、桌子、軟臥的中國生活方式,仍舊堅持著榻榻米式的日本生活方式。土木建筑業從業人員的增加,不僅體現出太原日本居留民對房屋建設需求的加大,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日式工業建筑在太原的擴張。物品販賣業的從業人員由113人增長為217人。1939年在太原城的開化市、泰山廟、北司門街專辟了3個日本人市場,為日本居留民供給廉價食品。日籍物品販賣業人數無法滿足居留民的需求,為此,偽太原市公署令偽太原市立日語學校增設商會保送日語班,“擬選取各商號優秀商人入校學習,以期清通語言,便利業務”。(21)《太原市公署關于呈報日語學校成立學生三班并送經費預算表的公函并附表》(1939年1月),太原市檔案館館藏,檔號:J5-1-690-9。

三、太原日本居留民管理機構的設置和運行

日軍攻占太原后,日本居留民大量涌入。為了便于管理,1938年1月20日,成立“太原大日本居留民會”,下設若干“鄰組”,由太原旅館經理長野啟一擔任居留民會會長,副會長土屋虎吉和小山仙治及評議員17名、理事長5名。2月設立朝鮮銀行代辦所負責管理軍費事務,同時受理在太原日本人的存款、匯款業務。4月3日,為建造日本人“精神支柱”太原神社進行“地鎮祭”,9月24日,成立在鄉軍人會太原分會,共有24班1464人。1939年3月1日,設立太原領事館及警察署。(22)《20.太原出張所開設》,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4090297200。1941年11月1日,太原居留民會升級為太原大日本居留民團,由退伍陸軍少將志道津擔任團長,將所有日本、朝鮮和中國臺灣人都編進去,分設八個區,區下分設“鄰組”。它參照中國的“閭鄰制度”、“保甲制度”,著眼于應對非常事態的發生,以25戶居留民為單位作鄰保班,從而達到武力自衛。居留民團還對太原神社外運動場進行修整,1942年8月竣工,建成可收容2萬人的大型綜合體育場。(23)日本商業通信社:《中國工商名鑑》,日本商業通信社1942年版,第508頁。

日本居留民團為穩定居留民的社會秩序,對藝伎、酌婦等群體進行嚴格管理及衛生風紀檢督檢查,隨時巡視乃至檢查。1941年9月10日,太原日人經營的醫院(含同仁會診療班)為一般居留民免費診療性病一周,舉辦花柳病預防講演會。日軍防疫部員和同仁會醫師在太原劇場對一般居留民和特殊婦女進行約2小時的衛生防疫講座。9月11日下午2時在料理店組合事務所對藝酌婦、舞伎等進行2小時講座及血液檢查。(24)《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第161、219頁。

居留民團的一項重要職能是建立居留民學校,確保居留民子弟的教育,穩定移駐居留民的信心。凡是有日本移民的地方,只要日本居留民生活區確立,學齡兒童人數等相關條件具備,居留民學校就隨之建立和發展起來。1938年4月,太原日本富士小學校設立。6月24日,日本外務省、文部省對太原日本人小學校予以認可,7月1日,在太原市上馬街16號正式設立。(25)《在外日本人學校教育関係雑件/學校調査関係 第三十四巻 28.太原》,《在外日本人學校教育関係雑件/學校調査関係 第三十四巻》昭和15年11月21日,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4011723700。1939年4月,太原日本大和小學校設立,該校的教育方針是“培養良好國民,與華實行親善”。(26)山西省公署教育廳編:《山西省第一屆中等學校教員講習會工作報告》,1941年印制,第130頁。1940年4月10日,日本外務省、文部省對太原日本青年學校予以認可,4月20日,該校于太原市皇廟西巷6號正式設立,5月有學生181名。該校主要進行文化補習、思想統制和軍事訓練,其作用更多的是讓學生準備隨時被征入伍以充作侵華兵力,故該校4名教師中,有3位是日本陸軍軍官。(27)《在外日本人學校教育関係雑件/學校調査関係 第三十四巻 28.太原》,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4011723700。1941年4月,日本仿效納粹德國教育制度,將所有日本小學校改稱國民學校,標志著戰時教育體制開始實施。(28)陳祖恩:《從戰時征用到戰時教育——中日戰爭時期的上海日本人學校》,《史林》2004年第6期。太原日本人學校的教育方針和教學提綱均按此修訂。7月,太原大和日本國民學校改稱為太原日本國民學校。隨著小學生人數的增加,中學適齡青年亦逐漸增多。太原日本居留民團于1940年申請設立太原日本高等女學校。1942年5月29日,根據太原居留民團申請,外務省、文部省依據“恩給法施行令第八條”,確定太原日本中學校為在外指定學校。此后,太原居留民團未再增設學校,基本滿足居留民子女的上學需求。

由于日本居留民迅猛增長,住宅問題日益突出,為解決好此問題,偽太原市商會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管理日本居留民租賃中國民房事宜,1940年8月設立偽太原市房屋管理委員會,由森脅憲擔任調整科長。“事變時逃避的中國人中有影響力的人逐步歸來,致住宅問題難以緩和;經營住宅的國策會社——華北房產公司,現在想充分經營一般住宅是困難的事情,特別是鑒于山西省特殊事情(29)“特殊事情”指日軍對閻錫山的招降工作。,‘華北房產’經營更為困難。”(30)《24.山西房産股份有限會社》,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8061292100。為此,偽山西省政府迭次召開會議,議定中日合資組織山西房產股份有限公司。1942年7月,在太原城南東崗村進行新市街建設,預計建設2層的單身公寓50間及平房136套,至1943年1月實際建成平房150套。1944年太原鐵廠有48戶日本居留民住進日式建筑中。(31)德永智:《日中戦爭下の山西省太原都市計畫事業》,《アジア経済》第54卷第2號,2013年6月。

在鄉軍人會和國防婦人會積極配合日本政府在中國的各類侵略活動。1938年2月11日,設立國防婦人會太原分會,組織日本婦女寫慰問信、縫制“千人針”、制作慰問袋,鼓舞前線士兵的士氣,歡送出發和歡迎歸來日軍士兵,看護慰問傷病員。(32)胡澎:《日本侵略戰爭中婦女團體的作用》,《日本學刊》2005年第4期。1938年9月24日,設立在鄉軍人會太原分會,由日本天理教太原布教所主任、退伍中尉高倉莊三郎任會長。該會成員均為服兵役2年退伍的在鄉軍人,為戰時的動員召集做準備,其主要的活動有:慰問軍人、迎送戰死將士的遺骨、武道大會、射擊大會、未入伍的士兵教育、在敵人襲擊時協助駐扎部隊對所在地的警戒等,同時配合當地居留民會的征兵活動。(33)小林元裕:《日中戦爭期華北の日本居留民-居留民組織·団體と徴兵検査を中心に-》,《新潟國際情報大學國際學部紀要》創刊號,2016年4月。1939年1月,日本政府對在華北已滿20歲的日本成年男子實施征兵檢查。6月15、16日,在太原日本青年學校講堂進行征兵檢查,受檢的137人中,甲種68人、第一乙種38人、第二乙種21人、丙種9人、戊種1人、因事沒參加者2人、取消受檢1人、變更居住地1人。(34)《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第155、217頁。1940年6月2日至4日,對375名志愿者進行體檢,其中因病未參加者5人,取消志愿者3人,受檢壯丁367人,其中甲種166人、第一乙種105人、第二乙種68人、第三乙種21人、丙種6人、丁種1人。(35)《北支領事館警察署 第二回保安主任會議議事録/1940年》,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10070232800。這些在淪陷區培養、經過精心挑選的日本戰士相對了解中國國情,更有利于日軍對中國的侵略。

四、太原日本居留民的日常生活

日軍侵略中國所形成的特權,使許多在日本國內晉升機會較少的日本人,敢于到中國冒險,即便是工作穩定的教師也積極參與進來。1938年9月,時在東京昌平中學任職的鈴木傳三郎自籌旅費對中國東北、華北等地區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考察。在沈陽拜會奉天日本人中學校長寺田喜治郎,印象最為深刻的是校長室是他任職的東京昌平中學的10倍大,“這使我感受到了大陸的氣派”。這一個月的旅行令他“沉醉于這塊大陸”,“斷然謝絕了當時任職的母校駿河臺的昌平中學校長、老前輩、同學們的挽留,到華北太原就任山西省政府教育行政顧問”。(36)[日]鈴木傳三郎著、劉國霖譯:《日本俘虜在延安》,學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4頁。

大量涌入太原的日本居留民首要面對的是住房問題。住房對于“越過大海來到遙遠大陸”的日本人來說比衣食更重要。國民政府撤退所遺留的公用房屋無法容納過多的人口,只能占用逃亡的中國人住宅以解決此類問題。最初進入太原的日本居留民人數較少,可以選擇條件較好的、地理位置極佳的官商所遺房屋,這些房屋主要位于太原城商業繁華、文化昌盛之街道,如鐘樓街、柳巷、上馬街、侯家巷等街道,太原神社、日本軍部大樓、日本各類學校都集中于此區域。隨著日本居留民人數激增,1942年2月,太原市的日本居留民人數已達16298人,太原房租價格逐漸高漲,一張榻榻米5元。日本駐太原總領事館警官想要維持體面,至少要50元租金(37)《外務省警察史:在太原總領事館》第33卷,第155、217頁。,太原市內大有“十室九滿”之患,一間房子要比原先漲3倍的價錢。(38)《華北各主要都市發展情況(太原)》,《晉南晨報》1942年7月22日,第4版。新建日式建筑無法滿足迅速增長的居留民對房屋的需求,中式房屋及其內部格局,居留民又無法適應,只能對中式房屋內部進行改造。經過改造,居留民所居住的房子外觀和以前沒有很大變化,內部結構卻改為榻榻米式的日式構造。(39)倉橋正直:《中國戦線に形成された日本人町:従軍慰安婦問題補論》,《キリスト教社會問題研究》第58期,2010年1月。

日本居留民食用的稻米大部分由日本國內和朝鮮半島輸入。隨著戰爭的持久化,在華日本居留民人數的迅猛增長,稻米供應顯得日益緊張。(40)《華北に於ける米穀調查》,《調査月報》第1巻第8號,1940年8月。華北地區以產小麥、玉米為主。日軍南侵,要求后方部隊實現自給自足,特別是確保日人的主食——稻米的增產。為此日偽政府對山西省各地進行調查,篩選出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積極改良水稻品種及耕作方式。日偽政府在山西省內趙城、洪洞、介休(義道鎮)、太原(晉祠鎮)、陽曲(蘭村)、忻縣(龍泉莊)、崞縣(北門外)、聞喜等地,致力于水田開發,大力種植水稻。(41)笠実:《わたしの反省——金殿鎮の水田開発》,《黃土の群像》,興晉會1983年版,第243頁。為改良太原縣晉祠鎮稻米的品質,偽新民會山西總會特任命農業專家大槻十郎為太原縣首席參事(42)石井忠夫:《我が山西の記——宣撫官の誇りを胸に》,《黃土の群像》,第88頁。,千葉孝志擔任水田開發指導官。(43)三仲昇:《我が宣撫日記(抄)》,《黃土の群像》,第451頁。1940年晉祠鎮有水田1萬畝,產米3.5萬石。(44)《晉祠廟會今日開幕,預想熱鬧情形當在往年以上,喻熙杰總長曾視察附近稻田》,《新民報》1941年8月8日,第4版。

在積極開發水田的同時,日偽政府加緊對物資的配給管制。1940年太原日本居留民會收取配給申報書,為居留民換取精米配給票。此時日本居留民已逐漸感到物資匱乏,如太原日本人小學校高一年級的池側忠雄在其文中寫道:“蔬菜和水果很多,但是物價增了,物品的種類也少了。”(45)池側忠雄:《太原に就いで》,《大陸に育つ:現地生徒児童文集》,新民印書館1940年版,第446—449頁。1943年1月22日,日本政府對日本居留民的味精、醬油、清酒實施生產配給統制,要求擺脫對進口的依賴,督促、鼓勵使用現地制品,以貫徹低物價政策。(46)《(7)山西省內産邦人向味噌醤油清酒ノ生産配給統制ニ関スル件》,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Ref.B06050447800。統制經濟政策實施后,農產物輸出組合由太原特務機關長、太原商會會長許可,將農產物運往省外時,需記載商號名稱、移出農產物品名、年內最高運出量等,以避免無益的競爭,共同致力于軍需和糧食的收集工作。(47)北支那経済通信社:《北支那経済年鑑》,第387頁。此時,山西全部物資幾乎均由日本財閥“三井物產”所控制,山西的物價低,從山西購買物資運往他省有莫大的利益。(48)《敵在太原暴行種種》,《田家半月報》第10卷第2期,1942年1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日軍加快搜刮財富的步伐,軍閥與財閥之間的矛盾隨之加劇。1942年春,經山西派遣軍提議,各軍管工廠的現有資產抵作投資,吸收華北開發株式會社的投資,組成山西產業株式會社,把原來的軍管工廠納入其中,統一經營管理,這使三井、三菱、大倉等日本財閥在山西的業務萎縮。為增加利潤,三井物產的山本支店長倒賣統制物資,違反統制經濟,被憲兵隊逮捕,調查時病死于獄中。偽山西省政府加強了對三井物產的監管,三井本社就此謝罪。(49)城野宏:《山西省のこと》,《黃土の群像》,第500頁。由于利益驅使,中日商人間的矛盾日益突出,據時任趙城縣聯絡員的后藤邦男回憶:“趙城縣所產小麥、高粱等農產物的外銷,主要利用鐵路銷往臨汾、太原,但持有臨汾特務機關長許可證的日本商人,嚴重影響持偽縣政府頒發許可證的中國商人的利益。為解決此事件,其與洪洞縣、霍縣的縣政聯絡員一起向臨汾特務機關長申述意見,結果大受斥責,再向山西省特務機關長聯名上報,以擾亂軍紀受到嚴厲處分。”(50)後藤邦男:《県連絡員の回顧——異國民の中の孤獨》,《黃土の群像》,第97頁。

這種軍事占領所形成的特權,使居住在太原的日本居留民如同在日本國內一樣生活著。太原城內,日本的安來節、春雨歌,酒樓柔味,云煙萬里的異鄉流淌著日本的情愫。(51)後藤朝太郎:《最新支那旅行案內》,黃河書院1939年版,第163頁。時任日本眾議院議員津云國利和秘書長大木操在“華北最前線巡視”時發現,“在華北各大都市日本人的發展,是極顯著的。到張家口的是中秋那天,而到太原的是假日,看看在街上走的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來得多,確實使我吃了一驚。……在夜深人靜時,我看到兩個藝伎抱著三弦在黑暗的路上笑著走過,這種情景,活像日本內地的鄉鎮。”(52)《華北最前線巡禮(對談會)》(六),《申報》1942年12月27日,第3版。日本居留民可以走進電影院看日本電影,信教的可以去寺廟、神社、教堂聽各自的說教,也可以祈禱。飲食店和旅館等服務業很多,用日語寫的招牌,穿和服的女性明顯多了,與日本內地的平民住宅區氣氛幾分相似。(53)倉橋正直:《中國戦線に形成された日本人町:従軍慰安婦問題補論》,《キリスト教社會問題研究》第58期,2010年1月。日本居留民把太原當成自己的家,真正的主人只能茍且地活著。

日本政府希望在中國的日本居留民能夠發揮其紐帶作用,使與之接觸的中國人能接受并認同日本統治。正如時任日本駐汪偽政府“大使”重光葵所言,“在中國居住的大約六十萬同胞,這六十萬人各個人每天接觸幾百萬、數千萬中國人,宣傳日本精神與國策,能使中國人充分理解我國策,日華兩國的親善與提攜自然就做好了。”(54)重光葵:《中國在留邦人に告ぐ》,《華北教育》第4卷第1號,1943年1月。然而,這只是一種空想,據天津日本中學校教員河野恒美的研究,在“日支親善”和“東亞新秩序”等討論中,有很多對中國文化無知的日本人,認為只要教中國人日語就好了,表現出了不想學中文的姿態。部分日本人說:“學習文化程度低的中文是日本人的恥辱,對于日本文化的發展沒有任何幫助”,故華北的日本人學校非常輕視中文的教授。這種優越感抑制了中文的普及,也是日華“親善”的大障礙。(55)河野恒美:《華北の支那語教育》,《華北教育》第3卷第5號,1942年5月。正如新民會最高顧問鈴木美通所言,“日本人的優越感及對中國人的蔑視,只能適得其反。”“對中國人的國民性、風俗、習慣等的認識不充分,妨礙親睦,傷害了感情。”“只注重眼前利益而對善鄰原則加以忽視。”(56)鈴木美通:《日華の善隣友好に就て》,《新建設》第16期,1943年12月。侵略者無法平等地對待占領區的民眾。

總之,日本居留民是抗戰時期的一種特殊社會現象,是日本侵略的產物,更是日占期間外來特權的一種表現。在華北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太原,是抗戰初期中國淪陷較早的城市。太原日本居留民的激增是以日本軍事占領為基礎的。日軍摧毀太原國民黨政權體系的同時,亦在利用日偽政權構建一種新的社會秩序。在秩序淪陷與重構中,由侵略創造的商業機會,根據日軍統治的需求而變化。自太原淪陷后,日人逐漸涌入太原,在太原定居,置辦服務于日軍日常生活的商業。隨著生存機會的增多與對華戰爭需求的刺激,日本居留民在太原迅猛增長,活動地區擴展至太原市區,由起初的日常商業服務擴增為工業、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領域,由散漫的人群居住向有機的社會管理體系轉變,甚或日本企圖利用居留民的社會文化影響中國民眾,以改造中國的社會文化,使中國人接受日本的殖民侵略和統治。這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亦會隨著日軍的戰敗而逐漸消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欧美一级| 成人精品区| 日本91在线| 国产18在线| 亚洲天堂日本|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天堂| 久久五月视频|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国产乱人伦AV在线A|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 老司机精品久久| 精品少妇人妻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三区在线视频| aⅴ免费在线观看| 91成人在线免费视频| 熟妇丰满人妻| 久久永久视频| 色综合中文综合网| 国产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九色国产在线|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hezyo加勒比一区二区三区| AV老司机AV天堂| 日韩 欧美 小说 综合网 另类| 久久黄色一级片|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午夜久久影院| 五月天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另类国产| 国产精品第一区|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精品H在线播放| 免费无遮挡AV|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精品国产自在在线在线观看| a欧美在线|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国产黑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在线观看| 久久a毛片| 91探花在线观看国产最新|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 在线亚洲小视频|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91欧美在线| 日韩美女福利视频| 国产爽妇精品| 欧美色亚洲|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黄色一级视频欧美| 欧美啪啪精品|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播放| 无码内射在线|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av| 欧美一级在线播放|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天天综合天天综合| 色窝窝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欧日韩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免费观看亚洲人成网站|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欧美在| 国产91九色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欧美另类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性猛交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精品福利影院|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a毛片免费看| 亚洲男人天堂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