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北秀,何 勇,廖粵湘,李 潔,劉永珠
卵巢癌是常見的婦科惡性腫瘤之一,其致死率居婦科惡性腫瘤首位,嚴重威脅女性生命和健康[1]。卵巢是人體內最小的器官,卻是腫瘤的好發部位,加之卵巢深居盆腔內無法直視,且早期無癥狀,很難早期診斷,一旦發現為惡性腫瘤多為晚期。早期進行積極的治療可明顯提高病人5年生存率,如果病情發展到晚期,治療效果較差,5年存活率一直徘徊在20%~30%[2]。目前卵巢癌的治療原則是以手術為主,聯合化療、放療等綜合治療。卵巢癌治療時間較長、預后差、住院次數多、治療費用昂貴、化學藥物的副作用與毒性大等原因,對病人精神身體造成損傷,即便是化療間歇期(化療周期21~28 d)病人的生活仍受巨大影響[3]。自1997年開始,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班杜拉在其《思想和行為的社會基礎》中就提出了自我效能感,意指人們對自身能否利用現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行為的自信程度,現已被廣泛運用于諸多領域研究,在婦產科、慢性病管理等臨床醫學領域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但在卵巢癌病人的護理中的應用較少[4-5],故本研究選取我院婦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卵巢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給予常規護理和自我效能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婦產科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中晚期卵巢癌病人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年齡21~64(38.5±9.5)歲;觀察組年齡20~65(37.4±9.1)歲。兩組病人年齡、病情、并發癥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確診為卵巢癌[6];②年齡19~65歲;③意識清楚無溝通障礙;④接受治療并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①和納入標準不相符者;②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器官功能不全者;③認知障礙或精神異常者。
1.2 護理方法 病人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非常重要,采用正確的護理方法盡可能地減少化療所產生的不良反應,幫助病人戰勝癌癥。
1.2.1 對照組干預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具體措施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指導、化療護理以及心理護理等。
1.2.1.1 健康教育 指導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化療藥物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會攻擊正常的細胞,特別是白細胞數量降低就會使病人本人抵抗力下降且容易感染。因此,良好健康的生活習慣對順利完成治療非常重要。①個人衛生:養成勤洗手的習慣;化療期間注意口腔清潔,勤漱口,預防口腔感染;化療期間可能存在便秘或者腹瀉的情況,務必做好肛周皮膚清潔;化療藥物會刺激皮膚并導致皮膚干燥開裂,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宜選用純棉透氣的衣物。②化療過程中可導致骨髓抑制,全血細胞均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小板下降會導致病人容易出血。因此,要求病人在化療期間避免接觸尖銳物品,及時修剪指甲,選擇軟毛牙刷且避免用力刷牙。③日常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可做力所能及的運動,注意防跌倒。④調整情緒:指導病人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學會向他人傾訴、深呼吸等方式緩解壓力,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念。
1.2.1.2 飲食指導 化療期間飲食營養均衡搭配。鼓勵病人少量多餐,飲食宜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避免攝入辛辣刺激、堅硬難消化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
1.2.1.3 化療護理 化療前向病人及其家屬講解藥物的治療作用和毒副作用,同時指導其如何觀察以及預防化療藥物的毒副作用;充分告知化療藥物使用的注意事項和用藥要求,根據所用藥物性質和病人具體情況選擇給藥方式和滴注藥物的速度。出現藥物外滲現象立即停藥,并進行對癥處理[7]。
1.2.1.4 心理護理 加強與病人的溝通,及時了解病人的心理動態,告知病人自身主觀因素在疾病治療中起的作用。鼓勵病人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避免不良情緒的影響。邀請同種病而且治療效果較好的病人進行交流,幫助病人消除對疾病的恐懼,正確認識疾病并積極配合治療。
1.2.2 觀察組干預方法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自我效能干預,具體如下。
1.2.2.1 綜合評估 病人入院后責任護士需根據病人回答做出綜合評估,為病人制訂自我效能干預措施。評估內容包括病人的心理狀況、病人對卵巢癌的知曉狀況、病人對化療知識的了解以及病人對疾病預后的了解狀況。
1.2.2.2 認知干預 根據對病人臨床資料和實際情況綜合評估結果,由責任護士根據病人接納能力詳細對病人以及家屬講解卵巢癌知識,具體講解內容包括治療流程、預后效果等。向病人講解焦躁、苦悶等負性情緒以及相關不當行為對治療和預后效果的不良影響,使病人保持良好心理狀態、規范行為。
1.2.2.3 行為干預 指導病人以放松練習為主,對全身肌肉進行放松,每天1次,每次20~30 min;幫助病人進行腹式呼吸鍛煉,病人在起床后、睡覺前各鍛煉1次,鍛煉時間控制在每次5 min;指導病人放松心情,在護理時可以采取在病房內實施音樂療法的方式,以便于為病人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
1.2.2.4 應對方式指導 指導病人將自身作為疾病管理的中心點,在護理干預期間鼓勵病人,避免病人過度傷心或焦慮,使病人控制與調整自身情緒,告知病人心態需平和,再教會其學會合理的發泄方式,從而疏導病人負性情緒,避免在護理干預的過程中出現和家屬爭吵的現象。還可以采取邀請病人聚會,邀請病情控制效果比較好的病人向其他人講述自己對治療與生活的體會。
1.3 觀察指標 ①病人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8]進行評分,GSES采用4級李克特量表進行評價,在評估時采取評分法。在項目評估時需要根據病人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具體評估等級包括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或完全正確等方面。完全不正確計1分,有點正確計2分,多數正確計3分,完全正確計4分,分值越高病人自我效能感越強。②病人負性情緒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評分[9]。其中SAS評分標準:以50分為臨界值,50~59分表示輕度焦慮;60~69分表示中度焦慮;69分以上表示重度焦慮;SDS評分標準:以53分為臨界值,53~62分表示輕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2分以上表示重度抑郁。③對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采用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10]進行評判,總分170分(0分~55分為低水平,56分~105分為中水平,>105分為高水平),ESCA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護理能力越強。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t檢驗、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護理前后GSE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2 兩組病人護理前后SAS、SDS評分比較 單位:分

表3 兩組病人護理后ESCA量表各維度得分比較 單位:分
卵巢癌因發病致死率高,嚴重威脅女性健康和生命,其發病率僅次于子宮頸癌與子宮體癌。相關臨床研究資料表示,惡性腫瘤病情發展情況、治療效果和病人在病情中產生的心理狀況具有密切聯系[11],因對惡性腫瘤的認知不足,病人易對疾病產生挫敗感,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癥狀,致使病人疏忽日常的護理與生活質量,導致此類病人3~5年生存率明顯低于無負性情緒的病人[12-13]。負性思維、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關系都與病人的一般自我效能水平有關,因此自我效能干預在卵巢癌病人護理中具有重要作用[14]。
當前,在臨床護理干預期間開始廣泛應用自我效能護理干預,臨床實踐中通常應用自我效能感指標進行病人康復訓練、生活治療、健康行為、病癥應對能力的預測[15-17]。病人自我效能感越高,在面對挫折時恢復越快,而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來自于病人自身生活品質[18-19]。有研究指出,惡性腫瘤病人負性情緒的產生是疾病相關醫學知識缺乏引起的[20],本研究中護理人員對病人的疾病認知情況和負性情緒進行全面評估后給予病人針對性的認知干預,糾正了病人的錯誤認知,使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同時以放松訓練為主的行為干預,避免病人的身心處于過度緊張和焦慮的狀態,有效緩解了病人的焦慮和抑郁情緒。故觀察組病人護理后SAS和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
此外,自我效能感對人們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不僅可以對人們的思維模式造成影響,同時在設定行為目標的基礎上有助于人們以積極的態度和處理方式面對困難和挫折[21]。本研究中護理人員注重對病人應對方式的指導,內容不僅包括控制和調整自身情緒的指導,還包括合理發泄情緒的指導,有助于病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同時通過邀請病人參加各種相關聚會、傾聽其他病人治療效果比較好的病人經歷,有利于病人設定自身的行為目標,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可進一步提升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護理能力。故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病人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病人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自我效能干預應用于卵巢癌病人中可改善卵巢癌病人負性情緒,提高病人自我效能感,有利于提升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促使病人家庭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