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慶勇,李博洋,郭 超,楊倩倩
(1. 交通運輸部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青島航標處,山東青島 266011;2. 青島科技大學,山東青島 266061)
世界各國能源需求量與日俱增。石油、煤炭等傳統化石資源被大量消耗,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特別是溫室氣體的排放,導致全球氣候逐漸變暖。人們尋求新的可替代能源的步伐不斷加快,世界各國也紛紛出臺各種節能減排的措施。
在船舶業,隨著國際海事組織(IMO)對船舶廢氣排放標準愈發嚴格,尋求新的船用可替代能源也日益加緊。目前,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商船上應用取得一定的應用效果,而波浪能對船舶而言也是一種儲量豐富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其應用在船舶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若能將波浪能發電技術應用在航行船舶上,將會降低船舶能源損耗,實現綠色航運。
1910年,法國人制造出一種氣動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該裝置可產生近1 kW的電量。1970年,在石油危機的刺激下,英國率先將波浪能發電技術作為解決能源短缺的重要方式,積極探索應用。1985年,中國新能源研究所研發出新一代航標燈用波浪能利用裝置,并隨后大批量應用于我國海域的航標燈中。1985年,挪威投資建設了振蕩水柱式波浪能發電站,該發電站的發電功率高達500 kW,這是波浪能發電站實用化的開端。2005年,“海蛇”和“巨蟒”波浪能發電裝置相繼完成了海上試驗,這是波浪能利用技術成熟的標志[1]。而在這種發展趨勢下,波浪能裝置的研究現狀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第一,裝置多樣化。有許多外界因素影響海水發生波動,如海風、大氣壓、海底地震以及航行船舶的運動等。為更好的應對海水受外力影響的變化,波浪能發電裝置也呈現出多樣化。第二,裝置規?;S捎谠诤Q笾袉挝惑w積海水產生的波浪能相對較小,波浪能裝置采用陣列式布置,以增加裝置規模的方式進而提高發電總量。第三,裝置耐用性能有所提高。海洋中的波浪有時波濤洶涌,有時輕搖慢拍,海況的復雜程度遠不是通過模擬和試驗就能分析出來的,因此,當前的波浪能利用裝置大多都經歷了海上耐用性測試。
海洋占全球總面積的70%,在海洋中,海浪的沖擊力是非常巨大的,利用波浪能發電是明智之舉。對比傳統發電方式,波浪能發電有顯著的優勢,主要表現在:第一,波浪能資源豐富。與化石燃料相比,波浪能在海上以機械能形式存在,是海上分布面積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第二,成本低。在近海岸,普通海況下波浪能的發電成本大約是 0.05美元/(kW·h),波浪能的發電成本僅占傳統發電方式發電成本的四分之一。第三,符合節能減排要求。傳統發電如火力發電,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硫化物氣體,破壞生態環境,而波浪能發電無需燃燒原料,不會產生溫室氣體,降低能源損耗和環境污染,從而實現節能減排[2]。
1977年,日本制造出波浪能發電船“海明”號,該發電船年發電量約為19萬度,并于20年后成功制造出波浪能發電船“巨鯨”號,見圖 1,該發電船利用海浪的運動,在氣室中形成氣壓,進而推動渦輪機運動,實現發電過程。

圖1 “巨鯨號”振蕩水柱式波浪能發電船
克里斯托福·科克勒爾在兩艘躉船之間連接液壓裝置,通過兩艘船之間的搖晃進而推動液壓裝置產生動力,從而完成對波浪能的利用,并于1980年首次在筏式波浪能利用技術中取得成果。
20世紀末,瑞典制造出漂浮式波浪能發電船,該船是利用海浪的運動,使船體內部質量體發生移動,驅動液壓裝置實現發電機發電,該發電船受潮差影響小,能夠適應大多數惡劣海況。
2011年,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員安德雷·夏倫制造了一種擁有自航能力的波浪能發電船[3],見圖 2。這種波力發電船能夠自動返回港口躲避惡劣海況,這種發電船的錨泊裝有發電裝置,可以將波浪能通過錨泊轉換成電能儲存。日本波浪能發電專家益田善雄先生提出后彎管波浪能發電裝置,率先將該裝置應用于航標船上,該發電裝置管內水柱形狀為L型,可以同時吸收搖擺與振蕩兩種形式能量。這就是“中水道1號”航標船的原型。在普通海況下,該發電裝置的平均輸出功率可超過50 W。

圖2 安德雷·夏倫設計的波浪能發電船
我國對波浪能利用裝置在船舶上應用的研發在20世紀70年代正式開始,起步雖晚,但成果非常可觀。1975年,上海機電局成功制造出一種功率可達1 kW的波浪能發電浮標并在浙江嵊泗列島試用成功。1990年,我國成功制造出一種利用振蕩水柱波浪能發電的導航船“中水道1號”,并完成了1年的海上試驗。2020年6月,中科院設計制造出超過500 kW發電功率的鷹式發電裝置“舟山號”,見圖3。

圖3 500KW鷹式波浪能發電裝置“舟山號”
由此可見,關于將波浪能發電裝置應用在船舶上,許多國內外學者雖給出了一些設計方案和應用方式,并研究出一些有益的成果,但這些應用裝置大多是用于無動力的躉船或海洋平臺,無法實際應用于航行中的船舶,即使將發電裝置應用在航行中的船舶上,也會給船舶航行造成額外阻力,無法真正在船舶航行過程中實現對波浪能的利用。
通常情況下,若是在船舶航行時對波浪能進行利用,波浪能利用裝置需要與水面進行直接接觸,這無疑是增大了船舶與水面的接觸面積,給船舶航行帶來額外阻力,同時也有可能因為裝置重量給船舶穩定性帶來影響。因此,在航行的船舶上應用波浪能裝置要考慮以下問題:首先,要保證發電裝置產生的能量高于船舶因阻力所損耗的能量。其次,要降低裝置安裝后對船舶穩性造成的影響。
針對上述問題,有學者利用船舶航行時橫搖和縱搖運動產生的大量機械能,提出了一種波浪能發電裝置[4],見圖 4。該裝置主要包含橫搖導軌、縱搖導軌、橫搖發電機和縱搖發電機等。當船舶航行發生縱搖運動時,縱搖發電機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著縱搖導軌滑動,進而帶動縱搖發電機發電。同理,當船舶發生橫搖運動時,橫搖發電機也會產生電量。該裝置在船舶上成對安裝,對稱布置在船舶的左右舷上。

圖4 在利用航行船舶縱搖和橫搖的波浪能發電裝置
該裝置實現了航行的船舶在橫搖或縱搖過程中對機械能的利用,解決了船舶航行過程中難以利用波浪能的難題,為船舶航行提供了部分動力,或者用于船舶照明等,降低船舶能源損耗,有利于實現船舶節能減排。除此之外,將該裝置對稱安裝在船舶左右舷或者船艙內,有效減小了裝置對船舶穩定性的影響。這為波浪能裝置在航行船舶中的應用,提供了依據。
船舶航行過程中,船體存在六個自由度運動,對于船舶所蘊含機械能的利用,該裝置僅僅利用船舶橫搖和縱搖兩種自由度的機械能。另外,還可以同時利用船舶其它自由度的機械能或多種自由度的機械能,也可利用波浪對船體的沖擊能,或是甲板上浪后,甲板上海水所蘊含的勢能等多種能量形式。所以針對不同形式波浪能的回收,可在船舶不同位置處安裝不同類型發電裝置,以達到波浪能利用的最優化。
中國是航運大國,船舶數量眾多。若能將波浪能利用裝置在這些船舶中應用,將有效的把航行過程中船舶產生的機械能轉換使用,實現了對海洋波浪能的間接利用,有利于船舶的節能減排,實現綠色航運[5]。
綜合概述了波浪能利用技術的發展概況,介紹了國內外波浪能利用裝置在船舶上應用的實例,分析了波浪能裝置應用在航行船舶上的難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隨著波浪能發電技術研究的深入發展,波浪能發電裝置在船舶上的應用已經歷了理論設計、裝置發明、仿真模擬、海上試驗等階段。受環境條件影響以及技術手段制約,該技術在航行船舶上尚未廣泛應用。隨著國家“海洋強國”計劃的實施,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下,波浪能發電技術將得到迅速發展,技術手段也會愈發成熟,未來將會大規模應用在航行船舶上,實現船舶的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