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芝利
【摘 要】目的:分析對腸炎患兒聯合應用飲食護理及健康宣教的護理價值。方法:對照組腸炎患兒進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則進一步增加飲食護理與健康宣教。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7%高于對照組84.21%(P<0.05);護理前兩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6.84%(P<0.05)。結論:在腸炎患兒護理中聯合應用飲食護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兒家長的認知度、促進患兒病情康復,并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
【關鍵詞】腸炎;小兒;飲食護理;健康宣教;價值
Application of dietnursing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in pediatric enteritis care
Wang Zhili
Langzho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Laoguan Town Central Health Center), Nanchong Sichuan 6374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nursing value of combined dietary nursing and health education for children with enteritis.Methods:The control group of children with enteritis underwent routine car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further increased dietary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Results: The total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37%, which was higher than 84.21%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scores of health knowledge of parent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nursing were lower(P>0.05),after nursing, the health knowledge score of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00.00%,which was higher than 86.84%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dietary care and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care of children with enter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parents,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children’s condition, and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ients and patients.
【Key?Words】Enteritis;Children;Dietcare;Heal the ducation;Value
小兒腸炎屬于兒童階段的常見病,該疾病的發生多與患兒受到細菌、寄生蟲、真菌或者病毒等病原體的感染有關,患兒可出現腹瀉癥狀,病情較重時還可產生精神萎靡、上吐下瀉以及食欲減退等情況,隨著病情加重還可進一步誘發脫水甚至休克,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針對腸炎患兒如未能及時妥善進行處理還將進一步誘發慢性腸炎,引起患兒營養不良,不利于患兒的健康生長發育。小兒腸炎在6個月~2歲的嬰幼兒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部分小兒腸炎還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如常見的小兒輪狀病毒腸炎。因此在腸炎患兒治療期間優質高效的護理服務,是促使患兒病情康復以及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重要手段[1]。以下將分析在小兒腸炎的護理中通過聯合應用飲食護理及健康教育的臨床效果。
1.1 臨床資料
抽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院76例小兒腸炎患兒,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齡1歲~6歲,平均年齡(3.5±0.3)歲,發病時間1d~7d,平均時間(2.6±0.5)d。對照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齡1歲~6歲,平均年齡(3.6±0.2)歲,發病時間1d~6d,平均時間(2.7±0.3)d。兩組各項基礎資料具備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腸炎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如日常病情監測,遵醫囑給予患兒藥物治療,加強環境衛生護理,在患兒出院前對患兒家長進行出院指導等;觀察組則進一步增加飲食護理與健康宣教,方法為:(1)飲食護理:采用低糖飲食的護理方法從而縮短腸炎患兒的病程時間。在此飲食護理方法應用前,需要與患兒家長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向其講解低糖飲食的目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項,提高患兒家長的認知水平。在患兒的日常喂養中,主要采用去乳糖奶粉、小米湯豆制品或發酵酸奶等相關無乳糖食品進行喂養,進而滿足患兒患病期間蛋白質、微量元素、脂肪以及維生素等營養成分的攝入需求,防止由于乳糖不耐受影響其腸道黏膜的改善和恢復,確?;純毫己玫纳L發育需求。加強患兒家長的健康宣教,使患兒家長共同參與到患兒的日常護理中,為患兒提供低糖飲食,促進患兒病情康復。加強日常的護理巡視,密切監測患兒病房內溫度,防止溫度過低造成患兒受涼,引起胃腸道反應或導致癥狀加重。對患兒的日常排便情況進行詳細檢查,了解患兒家長的喂藥情況,并在每天的護理交接班時進行認真細致的記錄,對患兒的日常低糖護理落實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和監督,從而確保患兒的飲食護理效果。叮囑家長避免在患兒哭鬧時應用糖類食物進行喂養,防止糖類對患兒腸絨毛膜造成損傷,加快腸道炎癥的消退。在患兒其他食品的日常選擇中,主要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結合患兒的病情恢復情況調整飲食結構,滿足患兒的膳食營養需求;(2)健康宣教:在與患兒家長交流的過程中需要開展多元化的健康宣教,運用口頭宣教法、視頻宣教法、健康知識講座以及發放健康宣教手冊等,向患兒家長細致地介紹小兒腸炎的發病原因、危害性、癥狀表現、治療手段、日常護理方法、常用藥物、飲食原則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等,提高患兒家長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了解良好的護理配合對促進患兒病情康復的重要性。通過進行現場提問以及運用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患兒家長對于小兒腸炎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家長未能掌握的健康知識還需進行重復講解,確?;純杭议L能夠徹底掌握、理解和記憶。對于患兒日常的病情、觀察方法、喂養方法、藥物應用方法以及衛生護理方法等進行細致的講解,增強患兒家長的認知度和配合度,從而共同協助完成患兒的各項醫療工作。向患兒家長講解患兒日常的衛生護理方法,例如在接觸患兒前后需要嚴格清潔和消毒雙手,患兒每次排便后需要應用柔軟的毛巾蘸取溫熱清水對臀部進行清洗。皮膚徹底干燥后,可給予適量凡士林軟膏等進行涂抹,選擇清潔、柔軟以及干凈的棉質衣物進行穿著,避免對患兒皮膚產生摩擦。日常維持良好的環境衛生狀態防止交叉感染,并就出院后的日常喂養方法、病情監測方法等進行細致的介紹,提升患兒家長的院外護理能力。
1.3 評價標準
(1)評估兩組患兒的病情康復效果,顯效:經治療和護理干預2天后患兒的大便性狀和排便次數達到正常狀態,其他伴隨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經治療和護理干預2天后患兒的排便次數減少,同時大便性質有所恢復,其他伴隨癥狀明顯緩解;無效:干預2天后患兒的排便情況和伴隨癥狀仍未改善或進一步惡化。(2)在護理前后對兩組患兒家長進行小兒腸炎的健康知識問卷調查,其中包含小兒腸炎疾病的基礎知識、喂養知識、治療手段以及護理方法等,總分為100分。(3)對于兩組患兒家長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腸炎患兒病情康復效果組間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37%高于對照組84.21%(P<0.05),見表1。
2.2 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評分組間對比
護理前兩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評分均較低(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長健康知識評分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2.3 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組間對比
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為100.00%高于對照組的86.84%(P<0.05)。
小兒腸炎在兒童階段的發病率較高,尤其是嬰幼兒群體中發病率較高,常見的小兒腸炎類型為輪狀病毒腸炎、寄生蟲性腸炎、細菌性腸炎以及真菌性腸炎等。患兒可出現腹瀉、食欲下降、身體發熱、精神萎靡、惡心嘔吐甚至昏迷和休克等癥狀,威脅著患兒的生命健康[2]。患兒由于腹瀉情況嚴重可誘發貧血、營養不良等并發癥,因此做好腸炎患兒的科學護理服務,盡快緩解其腹瀉等臨床癥狀,加快患兒病情康復至關重要。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聯合應用飲食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為患兒提供低糖飲食護理,確?;純旱臓I養物質攝入,并避免糖分攝入對患兒腸黏膜修復造成影響。與此同時開展健康宣教,針對患兒家長進行全方位的多元化健康知識宣教,增強患兒家長的疾病認知水平以及提升其配合度與依從性,從而共同完成腸炎患兒的各項醫護服務工作,促進患兒的病情康復[3]。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患兒的康復總有效率較對照組大幅提升,在護理后觀察組患兒家長的健康知識評分高于對照組,以及該組家長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飲食護理以及健康宣教的應用,能夠有效提升小兒腸炎患兒的護理質量。
綜上所述,在腸炎患兒護理中聯合應用飲食護理及健康宣教可有效提升患兒家長的認知度,并促進患兒病情康復。
參考文獻
[1] 吳莎.健康教育在急性小兒腸炎護理中的效果觀察[J].特別健康,2020,14(13):217-218.
[2] 沈露.健康教育在小兒急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家有孕寶,2020,2(12):37.
[3] 侍赟.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低糖飲食護理干預[J].養生保健指南,2019,14(5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