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巧 孫瑞霞
【摘 要】目的:基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導管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方法: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應用常規管理,觀察組應用風險管理。比較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兩組的風險事件發生率對比有差異,觀察組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兩組的護理滿意度對比有差異,觀察組高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結論:風險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且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關鍵詞】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導管室護理;風險管理;風險事件
Effect analysis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based on coronary intervention operation catheter room
Li Yanqiao, Sun Ruixia
Lu’an Hospital of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University, Shanxi Changzhi 046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nursing risk management in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 catheterization room. Methods:A total of 60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interven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9 to July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reference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Routine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risk management was appli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isk ev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nursing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Conclusion: risk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risk events and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It has the value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Words】Coronary intervention; Catheter room care; Risk management; Risk event
冠心病(CAD)是常見的心內科疾病,此病具體指的是人體冠狀動脈出現病變所造成的血管腔狹窄、阻塞,以致心肌缺血、壞死以及缺氧。此病發生后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不利影響,而在對患者治療時,臨床則多應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CI)的方法。此種治療方法是冠心病治療的重要手段,其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以及患者痛苦輕的特點。但就臨床實際而言,此術式在本質上屬于有創手術的范疇,故而患者易出現多種并發癥,此種情況下輕者會對患者的手術效果造成影響,重者則會導致患者死亡[1]。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臨床應加強導管室的護理風險管理,從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繼而確保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安全性。鑒于此,此次研究將圍繞著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導管室實施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分析論述,詳細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共6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參照組,各30例。參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40歲~75歲,平均年齡(56.17±4.82)歲;觀察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40歲~76歲,平均年齡(56.83±4.65)歲;以上一般資料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納入標準:納入研究者符合冠心病的診斷標準及手術指征;對此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標準:手術禁忌癥者;精神病史者;診治資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參照組 參照組應用常規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常規護理的內容,即執行醫囑進行護理,并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管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應用風險管理的方法,詳細如下:(1)術前風險管理。①物品準備。對治療儀器進行檢查,同時準備好術中需要用的藥品,如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等,物品則包括臨時起搏系統等。②術前復核。術前進行檢查,檢查醫囑執行情況以及物品準備情況,并由專門的醫護人員進行復核。此外對于存在手術風險者,應及時告知,并協助其調整生理、心理狀態,而后方能進行手術。(2)術中風險管理。①體征檢測。術中患者易出現并發癥,如導管刺激、造影劑刺激、氣體栓塞等,均有可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要注意觀察患者的心率變化,若懷疑為室顫、心律失常等,應及時告知醫生處理。同時要注意患者血壓變化,若血壓過高可應用血管擴張劑等。②并發癥處理。若出現室顫,需要配合醫生進行除顫處理,若出現血管迷走反射延遲,需要配合醫生注射阿托品,并進行擴容治療。(3)術后護理。術后對患者進行觀察,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同時向住院部醫護人員移交患者資料,囑咐住院部醫護人員患者護理的注意事項等。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風險事件包括室顫/室速、緊張不配合、血管迷走反射延遲。護理滿意度應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進行評估,量表總分100分。十分滿意:80分及以上;較滿意:60分~79分;不滿意:59分及以下。滿意度=(十分滿意+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風險事件發生率
統計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比較上有差異,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統計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上有差異,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截至目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已經成為冠心病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路徑。臨床實踐表明,此術式具有痛苦小、操作簡單等優勢,但手術本身的有創方式,很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風險事件,這則很容易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而在對患者實施冠狀動脈介入手術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患者的護理干預。此前在進行導管室護理的過程中,多應用常規管理的方法,但其作用相對有限。因而可基于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對患者進行風險管理[2]。風險管理是一種以患者實際情況為基礎的風險防范以及處理方法,通過此種方法的應用能夠切實提高手術治療的安全性,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的概率。同時,采用風險管理的方法還能在第一時間對發生的風險事件進行處理,這樣就能保證手術的效果。大量臨床研究指出,臨床在對此類患者進行護理管理的過程中,適時采用風險管理的方法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故而臨床應積極推動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導管室護理中的應用,繼而保證患者圍術期的安全,這對于患者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在風險事件發生率的比較上有差異,觀察組發生率低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兩組患者在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上有差異,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明顯(P<0.05)。由此可見,在對冠狀動脈介入手術患者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采用常規管理的方法,實際上很難滿足風險事件預防的實際需要,因而可采用風險管理的方法。通過風險管理方法的應用,可以顯著降低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且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這同以往研究的結果接近。表明風險管理的方法具有理想的應用價值,另外還有報道顯示,在此類患者的管理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方法,還可以促進患者血壓指標的改善,但因此次研究并未對血壓指標進行評估,故而還有待后續開展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風險管理可以降低患者發生風險事件的概率,且能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應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陳萬林,楊平,李垚,等.常規和優化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方案治療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臨床對比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9):75-77.
[2] 張錦華,李陽,吳俠.微創臨床路徑護理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國臨床實用醫學,2019,10(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