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梅 陳勇 馬秀萍
【摘 要】目的:觀察并分析綜合護理干預對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疾病的作用。方法:收集90例在我院治療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作為研究病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45)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n=45)給予綜合護理干預。對比患兒護理效果差異。結果: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護理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康復用時均和對照組相比較短(P<0.05)。結論: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護理期間,通過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有利于促進患兒健康的進一步恢復。
【關鍵詞】兒科疾病;輪狀病毒腸炎;綜合護理干預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otavirus enteritis in children
Jiao Chunmei, Chen Yong, Ma Xiuping
Jimo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Qingdao Shandong, Qingdao Shandong 2662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rotavirus enteritis in children.Methods:90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enterit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n=45)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study group (n=45) was give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nursing effect of children was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nursing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egree of nursing coope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rehabilitation time of childre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During the nursing period of children with rotavirus enteritis, the application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s conducive to promote the further recovery of children’s health.
【Key?Words】pediatric diseases; rotavirus enteritis;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疾病的發病率有所提升,從而對廣大小兒群體的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威脅。相關研究表明,該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在秋冬季時其發病率相對較高。患兒可出現體溫上升、嘔吐、惡心、腹痛以及大便性狀改變等癥狀,進而不利于其健康的合理維系。若不能及時進行合理干預,則隨著腹瀉與嘔吐患兒體內水分可大幅喪失,將會誘發脫水問題[1]。在患兒護理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實現護理工作綜合質量的提升與優化,醫護工作者針對患兒護理工作要點進行了歸納與總結,從而有效推動了綜合護理干預在臨床過程中的全面推廣,對于患兒健康的問題的解決具有良好的推動價值。本文針對在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護理期間使用綜合護理干預所取得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現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在我院治療的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病例90例作為研究病例,收集時間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間,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6個月~3歲,平均年齡(1.41±0.21)歲,病程2d~8d,平均病程(3.75±0.31)d;研究組,男26例,女19例,年齡9個月~3歲,平均年齡(1.39±0.22)歲,病程1d~9d,平均病程(3.78±0.38)d。在基本資料方面(P>0.05),表明數據差異無統計價值。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遵醫囑進行藥物發放并對患兒家屬就藥物使用方法進行說明。②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并有效根據患兒實際情況調整護理工作要點。③做好水電解質平衡與酸堿度平衡等問題的合理關注。④定期進行病房巡視并對患兒家屬所提出的相關疑問給予解答,以便引導患兒家屬對患兒進行正確護理。
研究組給予綜合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①醫療健康知識宣講,醫護工作者在對患兒進行護理期間應積極結合患兒癥狀向患兒及其家長對醫護知識進行合理說明。在此過程中,由于患兒年齡較小,醫護工作者應將醫療健康知識宣講的重點內容放在患兒家長護理能力培養問題上,以便確保患兒家長可以有效實現護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繼而為患兒健康的維系提供助力。②喂養護理:在護理期間,醫護人員應積極引導患兒家長對患兒進行科學喂養。確保患兒少量多次飲食并遵循流質到半流質再到普食的規則進行飲食過渡。③做好患兒病情的記錄工作:醫護工作者在護理期間應積極做好對于患兒病情的密切監測與記錄,以便更好地了解患兒健康的恢復情況并積極對護理工作進行科學調整。④皮膚護理:醫護人員應加強對于患兒皮膚的科學護理,護理重點包括患兒口部皮膚與臀部皮膚。在患兒嘔吐后,應及時對嘔吐物進行清理,并對患兒口部周圍皮膚進行清潔,避免嘔吐物對皮膚造成刺激。對于患兒臀部皮膚而言,醫護人員在護理期間應合理做好對于其相關部位皮膚的清潔工作,確保其處于干燥狀態。⑤補液護理:在護理期間,針對輕度脫水且無明顯嘔吐癥狀的患兒,醫護人員可以引導患兒經口進行液鹽的合理補充。
1.3 觀察標準
護理效果:依據患兒實際情況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顯效表示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表示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表示臨床癥狀無變化。
護理配合度:依據患兒表現分為配合、基本配合以及不配合。
康復用時:包括止瀉用時、退熱用時以及住院用時。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兒護理效果對比
研究組護理總有效率(97.78%,44/45)高于對照組(84.44%,38/45),研究組的護理療效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1。
2.2 患兒護理配合度對比
研究組患兒護理配合度(95.56%,43/45)高于對照組(80.00%,36/45),差異具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2。
2.3 患兒康復用時對比
研究組患兒康復用時(止瀉用時、退熱用時、住院用時)均和對照組相比較短,差異具有統計價值(P<0.05),見表3。
對于小兒群體而言,消化系統尚處于發育過程中,因此,其對于外部病菌的抵御能力相對較為薄弱,不利于患兒健康的充分保障[2]。輪狀病毒所引發的輪狀病毒腸炎問題在日常生活中相對較為常見,可經由人體消化道傳播。為了進一步確保患兒健康的合理維系,醫護工作者在護理工作期間應積極做好對于患兒護理內容的充分探索,從而有效實現對于交叉感染問題的科學預防[3]。在護理期間,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模式的充分引入,可以進一步推動護理工作的細節化發展,醫護人員可以更好地關注患兒實際情況,以便有效根據患兒表現對其進行針對性護理干預。此外,在該護理模式的引導下,患兒康復速度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有利于促進其健康水平的合理優化。
本文表示,在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護理期間,通過綜合護理干預的應用,醫護人員可以進一步幫助患兒實現對于臨床癥狀的合理改善。與此同時,通過心理護理工作的落實,有利于實現患兒不良情緒的優化,對于患兒護理配合度的提升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為了進一步實現輪狀病毒腸炎患兒健康的合理保障,醫護人員在護理工作期間應積極做好對于綜合護理干預工作的全面開展。
參考文獻
[1] 王景榮.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5):192.
[2] 傅淼林.護理干預應用于小兒輪狀病毒腸炎護理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9,13(17):181-183.
[3] 鄭雁飛.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輪狀病毒性腸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評價[J].健康必讀,2021(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