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亞麗 周亞東 袁紅梅 劉瑾彤
【摘 要】目的:分析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環節中應用質量持續改進模式所取得的臨床價值。方法:從醫院護理部收治的患者中選取80例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研究組采用質量持續改進模式,對比兩組護理工作情況。結果:研究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研究組護患溝通情況優于對照組,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環節中,為了進一步實現對于護理不良事件的合理應對,醫護人員應積極做好對于質量持續改進工作模式的合理推廣。
【關鍵詞】護理模式;持續性質量改進理念;護理依從性
Rol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in nursing adverse event management and analysis of adverse event incidence
He Yali, Zhou Yadong, Yuan Hongmei, Liu Jintong(corresponding author) Ordnance industry 521 hospital,Xi’an Shaanxi 71006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applying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l in nursing adverse event management. Methods: 8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nursing department of the hospital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tudy group adopted the quality continuous improvement mode to compare the nursing work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ursing qualit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nursing adverse events, in order to further realize the reasonable response to nursing adverse events, medical staff should actively promote the work mod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Nursing mode;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concept; Nursing compliance
作為醫院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護理服務工作的質量往往與患者的健康密切相關。基于傳統護理模式下,部分醫護人員在護理過程中往往受限于自身的護理工作經驗與護理知識,而對于患者實際訴求缺乏合理的回應,對于護理工作的綜合質量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1]。因此合理的對護理工作模式進行調整,醫護人員可以從藥物使用、醫患交流以及病房巡視等多個角度入手對護理工作進行全面改善,以便有效實現患者護理過程中潛在風險的充分應對與合理預防[2]。本文針對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環節中應用質量持續改進模式所取得的臨床價值進行了分析。
1.1 一般資料
在2018年3月到2021年3月期間醫院護理部收治的患者中選取80例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21歲~78歲,平均年齡(49.52±4.54)歲;研究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0歲~74歲,平均年齡(50.01±4.68)歲;兩組經比較沒有差距(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管理模式開展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主要內容如下:①有效做好對于患者資料的系統分析,對患者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高危因素進行合理評估。②定期進行病房檢查工作,引導患者進行病房的通風消毒,以便有效降低院內感染率。③及時對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給予解答,幫助患者實現自我護理能力的提升。
研究組采用質量持續改進模式進行不良事件管理,主要內容如下:①建立質量持續改進護理小組:成員由醫生,護士長以及責任護士組成,依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系統分析,以便促進針對性護理方案的制定。②完善質量持續改進護理工作制度:在護理過程中,醫護工作人員繼續做好對于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從而以制度的形式對相關護理工作的細節進行合理規定,繼而促進護理工作的多元化發展。③建立持續改進護理工作系統平臺:在日常工作中,為了有效提升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工作效率,利用信息技術合理做好院內護理不良事件管理平臺的建立與完善。與此同時,患者可以借助該平臺對護理過程中自己的不良體驗進行舉報,以便為醫護人員更好地推動護理工作改革提供助力。④定期開展護理工作改進方法的專題討論活動:護理工作人員應定期就院內護理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題討論,并在此過程中針對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合理反思與充分探索,從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⑤有效加強護患溝通工作: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幫助護理人員了解患者訴求,醫護人員應積極做好與患者之間的合理溝通,繼而為患者護理工作的合理落實提供助力。
1.3 觀察指標
本次研究將護理質量、護患溝通情況、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護理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其中,患者護理質量采用量表評估,得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好;護患溝通情況依據護士與患者的實際情況分為優秀、良好以及較差;不良事件依據其影響情況分為四個等級,等級越高表示后果越嚴重;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以及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護理質量對比
研究組護理質量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護患溝通情況對比
研究組護患溝通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3 患者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研究組不良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在臨床過程中,很好的護理服務工作,往往有利于幫助患者實現相關診療工作需求的合理滿足對于患者健康的保障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然而,就目前而言,部分醫院在護理服務工作過程中并未有效實現相關體系與工作管理制度的建立,繼而導致了護理風險問題的出現[3]。基于此,為了合理實現廣大患者健康的合理維系,近年來,醫護人員針對患者護理工作進行了全面分析,從而有效推動了持續質量改進工作在臨床過程中的全面推廣[4]。大量研究數據表明,通過積極做好質量持續改進管理工作模式的有效滲透,醫護工作者可以進一步結合患者表現與相關訴求,對護理工作的側重點進行科學調整。在這一問題上,通過有效推動護理工作的多元化發展,患者在接受護理服務過程中的相關體驗可以得到顯著改善,有利于實現患者預后健康的充分恢復[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通過積極做好對于質量持續改進模式的應用與滲透,患者護理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升與優化,與此同時,醫護人員可以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另外患者在住院期間的不良事件率得到了顯著控制,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水平明顯提升。
綜上,在護理不良事件管理環節中,為了進一步實現對于護理不良事件的合理應對,醫護人員應合理做好質量持續改進模式在護理工作中的充分滲透。
參考文獻
[1] 卜水程.督導表在二級醫院護理質量效果評價中的應用[J].現代醫院,2021,21(4):544-547.
[2] 千冬維,劉靜,程彥英.醫護一體化模式在手術室護理質量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 貴州醫藥,2020,44(4):663-664.
[3] 劉亞男,喻曉黎,張洪云,等.護理質量敏感指標在介入導管室護理治療持續改進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4):575-577.
[4] 程寶英.持續質量改進在婦產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糖尿病天地,2021,18(6):241-242.
[5] 陳春麗,張建鳳,任俊翠,等.護理敏感質量指標在不良事件管理持續改進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護理研究,2019,33(14):2503-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