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部家庭教育劇《小舍得》正熱播,講的是不同教育理念的家長在帶孩子過程中發生的碰撞。當代家長的兩大“陣營”,被不留余地且對立地給演了出來,網友給兩大陣營取名為“情緒雞血派”和“搖擺佛系派”。
第一個陣營,周圍經常會存在著這樣一些老母親:她們的情緒基本由娃掌控,她們極度強勢地掌控著孩子的一舉一動,經常不經意間把成年人的功利心滲透進校園。
另一派在我們身邊也不少。她們總是在一開始企圖堅守自己認為正確的育兒方式,“快樂教育”、“素質教育”令她們底氣十足,她們不想雞血,甚至可以不太注重考試成績,但在大環境下又經常左右搖擺,被現實一次次打臉。
其實,這部劇想要表達的內核是——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賦和劣勢,家長都套用同一個模子去培養孩子,肯定會出現問題。原本佛系的一家人,以前快快樂樂的,自從開始跟“冤家”孩子做比較,心情就越來越差了。
我們其實不愿意承認也不太敢承認,很多成年人在帶孩子這件事上極度“虛偽”,表面上透露著“我是虎媽我好累”的委屈,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孩子的喜好和需求。如果當媽需要業績考核,那么有很多媽媽一定是不及格的,因為她們從來沒有認真思考:“你能給孩子什么?你的孩子需要什么?你到底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這些問題,母親們也許能從《小舍得》里找到一些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