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臻

“老虎往門走,活到九十九,老虎上了炕,小孩長得旺,摸摸老虎頭,吃穿都不愁。”在膠州市鋪集鎮胡家村,83歲老人孫洪美一邊將自己制作的布老虎一一擺放在炕上,一邊向我們訴說著布老虎在民間流傳的順口溜。
只見大大小小不同規格的布老虎整齊排列,無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黃色、橘色、紅色為布老虎的主色調,布料經過剪裁、縫紉拼接成布老虎的“皮膚”;在預留的小口處塞入一種被稱為“棉子”的玩具填充物,塞滿后布老虎便有了“血肉”,變得圓潤立體起來;將事先做好的尾巴、耳朵、鼻子、眼睛等部件與布老虎主體縫合起來,一只布老虎的結構宣告完整。
丙烯顏料、油性彩筆用來給布老虎添彩、生威,在“虎身”左右兩側繪制石榴花、蘋果樹圖案寓意多福、平安。在布老虎的尾巴上拴上幾顆鈴鐺,為孩子祈福健康成長。早在古代,布老虎就是民間廣為流傳的布偶玩具,在膠州市鋪集當地往往用于孩子的百歲宴,虎頭虎腦的布老虎被寄予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是送給孩子的最佳玩偶。
整個手工制作過程,孫洪美得心應手,動作嫻熟,一氣呵成。完全看不出80多歲老人慣有的遲緩。“我從18歲就開始做小孩的衣服,做鞋子、旗袍、六瓣帽子,基本上是我看過的樣子就能做出來。”只要是與縫紉有關的,孫洪美似乎格外伶俐。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漸漸習慣了購買衣服,自己動手制作衣服的人越來越少。孫洪美60歲的時候看到有人做布老虎,便開始學著做,或許是原來打下了堅實的縫紉基本功,孫洪美一學就會,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門道。布老虎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她制作的布老虎手工細致、形象動人,曾多次銷往北京、上海甚至出口到泰國。越來越多的人找她定做布老虎,她有時還會到當地的集市擺攤售賣,帶去多少全數賣掉,很受歡迎。
隨著年齡的增長,為了孫洪美的身體健康,子女們都勸她不要再做布老虎了,但她還是堅持買布繼續做,幾十米的布料用不了多久就能用完。在她看來,“小孩子坐在布老虎上面,兩只手揪著兩只耳朵,多么威風啊。”

穿針引線之間,一只只布老虎在孫洪美的雙手中孕育而出,虎虎生威,為孩子們送去健康、吉祥、如意的美好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