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厚居 王健
摘 要:藝術教育是高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校園文化的建設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起重要作用。立足于理工科院校,分析校園文化建設和藝術教育的關系,闡述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現存問題,為高校藝術教育的良好發展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探索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融合建設的新途徑,對提高大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創新能力,營造積極、健康、高雅的校園文化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藝術教育;校園文化;理工科院校
校園文化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推動高校健康發展的巨大力量。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既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藝術教育以先進性、包容性等特征推動著校園文化的可持續發展[1]。
一、藝術教育的內涵與特點
藝術教育是以舞蹈、音樂、美術等為藝術手段和內容的審美教育活動,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教育以培養鑒賞能力為主,創作能力為輔,使受教育者在欣賞優秀藝術品的過程中學習審美知識,形成審美能力。藝術教育注重主客體雙方的情感需求,還有自身的感受和體驗。高校藝術教育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二、校園文化內涵
校園文化是反映高校辦學宗旨、精神面貌與辦學作風的大型群體性社會文化,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高校教育環境、歷史文化傳統、文化氛圍和其他相關因素的總和。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提高高校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優秀的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彰顯其人文關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高校文化品位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三、校園文化建設和藝術教育的關系
對于高校而言,藝術教育是校園文化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校園文化和藝術教育之間具有協同效應,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藝術教育,藝術教育也不僅僅是針對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開展,二者是協同的關系。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師生開展不同形式的藝術教育實踐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豐富新時代校園文化的內涵[2]。
四、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的
現存問題
(一)藝術教育體系的地位有待提高
當前,部分理工科院校還未建立科學的藝術教育管理體制,非藝術專業的藝術教育并未得到高校師生的重視。部分高校雖然成立了藝術教育管理機構,但其歸屬不明確,因而自主權較小,這使藝術教育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如今,很多理工科院校對藝術教學有了不同程度的關注,但大多高校的藝術學科仍處于從屬地位。此外,由于高校對藝術教育在校園文化構建中的重要意義理解不夠深刻,而且缺少對藝術教育的整體規劃,使得理工科院校學生所接觸到的藝術教育資源十分有限,且學習藝術類課程的積極性不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無法得到全面提高。
(二)師資力量不足且教學體系不科學
理工科院校往往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始終圍繞優勢專業發展,但有時人才培養方式趨于同質化,在一些理工科院校,藝術學科一直處于從屬地位,無法獲得較大的發展。當前,部分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課程往往投入與產出比不盡如人意,因此,藝術教育資源稀缺成為該類院校普遍存在的問題。理工科院校藝術類師資力量較為薄弱,且分布于人文學院、藝術學院等,長此以往不便于課程的安排與管理,不利于藝術教育的長期推進。此外,由于學科的邊緣化和藝術教育類課程缺乏相關的教學環境,部分理工科院校藝術類教師的教學評估考核往往存在一定的問題。
(三)藝術選修課數量有限且流于形式
部分理工科院校藝術選修課數量有限,且大多課程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也不合理。公共藝術課程是高校開展藝術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很多理工科院校雖開設了一定數量的公共藝術課程,但課程數量與學生數量并不匹配,且種類不多。這導致師生處于被動狀態,能夠真正參與公共藝術課的學生并不多。此外,不少理工科院校在專業課內容設置上更注重學生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但往往忽略了對學生人文藝術綜合素質的培養。
五、理工科院校藝術教育與校園文化
建設融合路徑
(一)轉變觀念,規范校園文化建設機制
當前,部分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得不到師生足夠的重視,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不少高校只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文化知識和技能,但卻忽視了學生綜合素質和個性的培養。因此,理工科院校應深入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切實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積極探索藝術教育管理機制,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健全藝術教育和大學校園文化融合的新機制;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綜合素養[3]。
(二)拓展校園文化,營造藝術素質教育氛圍
藝術教育能夠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關鍵在于將藝術教育活動扎根學生群體內部,使學生從思想到行為都能被藝術素質教育所影響。相關教師要充分調動大學生對藝術教育的熱情,并鼓勵學生與不同專業的學生一起參與校園藝術文化活動。將校園文化活動與時代相結合,不僅有助于營造良好的藝術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發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使校園文化活動在無形之中達到育人的效果。
(三)將藝術教育與校園第二課堂結合
理工科院校的藝術教育還可以與校園第二課堂融合。一方面,藝術教育可以完善課程內容;另一方面,藝術教育是全面普及藝術基礎知識的重要途徑[4]。作為提升大學生藝術素養的主要載體,藝術實踐活動能夠給大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臺,同時也能給在校學生創造溝通、互動的機會,從而推動理工科院校學生藝術素養的全方位發展。因此,理工科院校相關部門要積極建設文化藝術教學制度,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文化藝術素養[5]。
(四)多渠道探索藝術教育
如今,大多高校藝術教育活動都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高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能夠有效促進校園文化精神的傳播與發展。而在開展校園活動時,利用全新的傳播方式,能夠不斷深化校園文化的內涵,并消除傳統傳播方式與學生之間的代溝[6]。高校在舉辦藝術教育活動時,可以創新宣傳渠道,在相關平臺創建官方賬號進行宣傳,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工作人員根據大數據結果科學地識別用戶感興趣的內容,并有針對性地向用戶推送信息,從而達到預期的宣傳效果,推動校園藝術教育的有效開展,促進校園文化的繁榮發展,達到校園文化創新發展和學生藝術素養全面提升的雙贏局面[7]。
綜上所述,對傳統理工科院校學生進行藝術教學和創新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其全面發展,將學生培養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因此,只有把藝術教育的普及工作與高校文化建設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在高校文化建設中彰顯藝術教育的重要作用,在藝術教學中彰顯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實質,才能切實把校園文化建設提升到更高層次[8]。
參考文獻:
[1]吳萍.淺談藝術教育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2(1):283.
[2]步德勝,馬延岳.理工科院校藝術專業設置與校園文化建設的探索研究: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13(2):125-127.
[3]陳思月.論藝術素質教育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D].長沙:湖南大學,2011.
[4]胡世長.藝術教育促進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持續發展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18):78-80.
[5]武新文.關于校園文化建設中藝術教育幾個問題的探討[J].教育探索,2010(7):83-84.
[6]劉強,孟慶凱.公共藝術教育與專業藝術教學結合的實踐探索:評《公共藝術設計》[J].中國教育學刊,2019(1):143.
[7]嚴巖.公共藝術教育現狀及其發展探究:評《公共藝術教育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20(4):115.
[8]胡映.民族地區高校公共藝術教育的實現途徑[J].教育與職業,2014(35):138-139.
作者簡介:
翁厚居,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藝術設計。
王健,博士,長沙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設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