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璇
【摘要】在今年河南汛情報道中,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團隊以全景式報道正面引領輿論、搭建公益服務平臺,在突發應急報道中守正創新,提升了主流媒體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關鍵詞】主流新媒體? ?突發應急報道? ?央視新聞? ?守正創新
【中圖分類號】G220? ? ? 【文獻標識碼】A
新媒體時代,快速、碎片化是信息傳播的兩大特征。然而,面對突發性事件,新媒體平臺上的大量碎片化信息往往令人眼花繚亂,甚至真偽難辨。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如何在應急報道中守正創新,值得思索。
2021年7月下旬,河南持續暴雨,發生汛情災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團隊堅守媒體職責使命,充分發揮新媒體特性,其客戶端、微博微信平臺所刊發的一系列報道有效地引領了輿論,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本文旨在剖析“央視新聞”此次報道亮點,為主流媒體新媒體平臺建設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權威專業,打造全景式報道矩陣
守正創新,守正是基礎前提。突發應急報道中,主流媒體的重要職能是在“亂云飛渡”的輿論環境中保持頭腦清醒,守本清源,特別是要利用新媒體平臺的特點,為廣大網友提供權威、專業的信息,凝聚社會共識。
在今年關于河南汛情的報道中,“央視新聞”利用新媒體不受報道篇幅、報道時長限制的優勢,打造了全景式的報道矩陣,滿足了網友的信息消費剛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搭建全要素專題模塊,實現信息的高效聚合。7月20日下午,隨著暴雨突如其來,“央視新聞”迅速設立專題《全力救援!河南省遭遇極端降雨》,囊括了直播、圖文、視頻、海報等全要素報道樣態,當天共發出相關稿件46篇,總閱讀量超550萬人次。
二是開啟不間斷直播,晝夜無休為網友提供內容。20日14點36分,“央視新聞”開啟了長達54個小時的不間斷直播《直播!鄭州局地特大暴雨》,在各平臺的累計觀看量達1.21億人次。在直播內容上,既有一線實時的暴雨汛情動態又有現場救援進展,既有當地政府發布會消息又有實時更新的民間互助信息,既有正能量暖心現場又有科普服務類信息……在直播方式上,既有常規形態的直播又有長鏡頭的“慢直播”,既有視頻畫面呈現又有滾動字幕更新信息,既有總臺記者報道又有地方媒體報道以及目擊網友爆料……
二、巧妙引領輿論,創新情緒傳播形態
情緒傳播是互聯網傳播的重要特征。有研究表明,情緒話語的呈現受具體媒介特點影響,有著特定的呈現方式,比如簡短、抓人眼球和具有互動性的話題標簽。 ①感性的、情感傾向明顯的微博內容更符合用戶的認知模式,因而更能吸引用戶轉發。②
主流媒體要做到在新媒體平臺上成功引領輿論,就必須深入研究并利用好情緒傳播這一互聯網傳播特性,創新情緒傳播形態,更好地實現正能量傳播。
在此次報道中,“央視新聞”打造了以海報為載體的情緒傳播“爆款”產品,帶動釋放一系列正能量話題,有效引領了輿論。20日23點36分,央視新聞微博發布以“河南愿平安”為內容的海報,并發布了話題“河南一定行”。21日,“河南一定行”登上微博熱搜榜首位。“河南愿平安"海報在微博上的閱讀量也達5.9億人次,轉發量超過740萬人次。
從20日17點至21日17點,央視新聞微博發布的關于河南汛情的相關話題共有24條登上熱搜,其中6條都是正能量情緒性話題。
(表:央視新聞發布6條正能量話題,登上微博熱搜)
微博熱搜話題 微博閱讀量
#河南一定行# 45.6億人次
#河南挺住# 16.9億人次
#洪水中的中國力量# 6.5億人次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2.4億人次
#永遠可以相信人民子弟兵# 1.7億人次
#暴雨中的鄭州力量# 8055.1萬人次
20日傍晚至夜間,災害剛剛發生,救援力量正在集結、趕赴現場,彼時輿論關注點集中在受災情況和救援進展上。
21日,“央視新聞”的正能量話題開始遞增發布,并隨著救援工作的有序開展在新媒體平臺上進入傳播高潮,有效引導了輿論。
情緒傳播的凸顯與社交媒體的語言風格以及越來越精簡的表達方式也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情緒性話題的文本需謹慎推敲。社交媒體上傳播的文本不必是嚴格的新聞文本,可以是任意形式的情緒文本。③但文本越精簡,越需字斟句酌,找到最精準的表達情緒的話語。例如,同樣都是“央視新聞”發布的文本,跟“河南挺住”相比,“河南一定行”“河南愿平安”則顯得情緒更精準,傳播效果也更好。
三、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從做新聞延伸到做公益
面對突發性事件,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如何既利用好其母媒的公信力、影響力,又在利用好新媒體技術優勢基礎上又更好地發揮服務群眾的社會功效,是其創新能力的體現。
此次報道中,“央視新聞”搭建了具有實效性的公益性救災信息互助平臺,從做新聞到做公益,很好地延伸了媒體職能。
7月21日11點,央視新聞客戶端發布《請擴散!央視新聞開通河南暴雨緊急互助平臺》,央視新聞微博、微信等平臺同步發布。平臺公布了災區緊急救援電話,網友可以通過平臺實時上傳求助信息,“央視新聞”專人團隊對信息進行核實,并直接傳遞到應急救援部門,幫助救助工作迅速開展。自該平臺上線,截至25日14時,共收到有效信息715條,對于救援工作有效開展提供了實質性幫助。例如,21日,后臺接到求助信息,鄭州一家醫院大量病人被困且缺乏食物。“央視新聞”核實后,將信息傳遞到救援部門,當地消防大隊迅速出動,派遣10名指戰員、2輛消防車、1艘橡皮艇趕往現場。經過10個多小時的救援,60多名危重病人被送上直升機安全轉院。消防人員還向醫院運送了救援物資,5000多名被困人員獲得補給。
同時,“央視新聞”在其各個平臺發布了大量服務性避險、救援、互助信息,為網友提供科普服務性報道。20日起,央視新聞微博發布的“鄭州暴雨避險信息”“河南暴雨互助信息”“鄭州市臨時取水點信息”等話題均登上熱搜,其中“鄭州暴雨避險信息”閱讀量達1.3億人次。
四、有效應對輿情,提升公信力
重大突發性事件的發生,往往伴隨著網絡輿情的發酵。如何及時、有效地應對,考驗著媒體人的智慧,也是媒體必須要做好的功課。此次報道中,“央視新聞”有效化解了一次網絡輿情。
7月12日,“央視新聞”原創新媒體欄目《主播說聯播》中,主播海霞曾針對華北地區科學應對暴雨發表評論,肯定北京市的預警得當、應對有效,避免了災害事故的發生。然而20日晚,微博上有人大量轉發這一內容并配以嘲諷話語,意指海霞對家鄉的情懷淡薄,極易讓不明真相的網友產生誤解。
“央視新聞”團隊連夜以《河南人海霞為河南老鄉加油》為題,趕制了一期《海霞:風雨面前,大家攜手同行,我們一定行!河南老鄉,加油!》節目,精準的釋疑解惑化解了網友的誤會。
這個輿情的化解,“央視新聞”很好地把握住了“時度效”。
“時”——化解輿情,及時是關鍵。輿情存在多一分,應對難度就大一分。面對20日晚間發酵的輿情,“央視新聞”連夜行動,于21日清晨發布,把握住了及時應對輿情的黃金時段。
“度”——應對輿情,需要審時度勢,把握應對的力度、程度。“央視新聞”并沒有直接用辟謠的形式發布聲明,而是請新聞當事人海霞制作了新一期節目,進行了一次頗有智慧的回應。
“效”——引導輿論的效果。解決實際問題時平息輿情和掌握輿論話語權是關鍵。④針對輿情中對救援工作的質疑,“央視新聞”及時發布救援情況相關報道并表明媒體態度,及時、公開的報道是化解輿情的利器。
五、結語
在今年河南汛情報道中,“央視新聞”堅守權威專業報道、用正能量引領輿論,同時搭建公益服務平臺、有效應對輿情方面也為主流媒體的新媒體平臺建設提供了可借鑒的路徑。
注釋
①③趙云澤、劉珍:《情緒傳播:概念、原理及在新聞傳播學研究中的地位思考》,《編輯之友》,2020年第1期。
② 劉中望、張夢霞:《微博議程設置路徑與用戶認知模式的實證研究——基于新浪“熱門微博”榜、新聞中心新聞榜的比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5期。
④ 陳緒軍:《從熱點事件看網絡輿情應對》,《新聞前哨》,2021年第6期。
(作者單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新聞新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