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曉云,張曼麗,唐占旭,李 偉,李道遠,鄧有金
(1.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4;2.盤州市人民醫(yī)院,貴州 盤州 561601)
危重患者的陪護工作是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一環(huán),而陪護人員是陪護工作的執(zhí)行者,是陪護工作的主體。陪護工作開展的好與差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患者的病情轉歸與康復[1-5]。陪護人員作為醫(yī)院內一個特殊的群體,呈現(xiàn)出文化程度不一、年齡差距大、職業(yè)背景不一致等特點,對醫(yī)院的管理提出了特殊的要求[6-7]。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暴發(fā)與進展,對各行業(yè)工作人員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影響[8-14],陪護人員也不例外。疫情期間的陪護工作曾出現(xiàn)招工難、崗位不易固定、工作時間不易固定等特點,對于危重患者的陪護招工問題更為明顯。這非常不便于患者的康復與醫(yī)院的管理,為解決這一難題,作者進行了及時了解與分析,發(fā)現(xiàn)COVID-19疫情對其心理影響是這一問題的主要癥結所在。為此,作者為了解這一類特殊人群的心理狀況,緩解疫情造成的心理負擔,解決患者陪護難及醫(yī)院難以管理的問題,擬進行針對性的心理調查,并對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及針對性干預。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1日至5月20日盤州市人民醫(yī)院COVID-19疫情期間工作于心內科陪護危重患者的陪護人員143例為調查對象。采取自愿原則,通過問卷星按照不記名、保密原則開展問卷調查。有效問卷回收后,按自愿原則,同意行針對性干預的陪護人員作為干預組,并簽署針對性干預知情同意書;不同意進行干預的陪護人員則為對照組。
1.2方法
1.2.1一般資料收集 記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工作年限、文化、婚姻等相關信息。
1.2.2問卷調查 對研究對象進行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問卷調查,問卷以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全完成所有選項為有效問卷。所得評分與中國常模組分值進行對比分析,以此因子進行相關因素的回歸分析,針對回歸分析的結果進行針對性的干預。經干預治療1周后對干預、對照組再次進行問卷評估。
1.2.3具體針對性干預措施 (1)宣教:告知研究對象入院的所有患者均進行了核酸篩查與體溫檢測,盡最大可能避免了疑似患者入住普通病區(qū)的可能。(2)培訓:加強COVID-19的防護知識培訓,包括洗手、通風、消毒、口罩的正確佩戴等各環(huán)節(jié);再次告知院方所做的相關措施,包括定時、定點、定濃度噴灑消毒液,以及一室一患等措施。(3)績效鼓勵:針對特殊時期進行抗疫補助發(fā)放,包括捐贈物資的發(fā)放等。(4)家屬慰問:包括贈予牛奶、雞蛋等物資及給予抗疫模范家庭等榮譽稱號。針對以上干預措施培訓后進行現(xiàn)場提問,確保研究對象充分理解宣教內容;對干預對象進行物資與補助資金回訪,確保物資、資金發(fā)放到位。

2.1一般資料 共收集110例陪護人員的有效問卷。110例陪護人員年齡(45.36±10.12)歲;男48例(43.64%),女62例(56.36%);婚姻情況:已婚95例(86.36%),未婚10例(9.09%),離異5例(4.55%);學歷:小學62例(56.36%),初中40例(36.36%),高中8例(7.27%);工作年限:<1年72例(65.45%),1~3年30例(27.27%),>3年8例(7.27%)。
2.2干預前陪護人員與中國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 陪護人員SCL-90軀體化、抑郁、焦慮及人際關系因子得分高于中國常模分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陪護人員與中國常模SCL-90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2.3影響陪護人員心理相關因素分析 對陪護人員相關影響因素進行二項logistic回歸分析,擔心自己被感染、擔心工資績效受影響為影響陪護人員心理的獨立相關因素(P<0.05或0.01)。見表2。

表2 影響陪護人員心理相關因素分析
2.4干預后兩組與中國常模SCL-90 各因子得分比較 干預后,干預組SCL-9各因子得分與中國常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SCL-9軀體化、抑郁、焦慮因子得分高于中國常模,人際關系因子得分低于中國常模,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SCL-9軀體化、抑郁、焦慮因子得分低于對照組,人際關系因子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干預后兩組與中國常模SCL-90 各因子得分比較分)
作為重大突發(fā)衛(wèi)生公共事件[15-20],COVID-19暴發(fā)對各行業(yè)工作人員均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醫(yī)療行業(yè)的影響尤為明顯。目前有大量研究有關疫情對醫(yī)護人員心理健康的影響及分析,也有專門針對各科室患者的心理調查研究,均從不同角度及方面分析了疫情對于這些人群的相關影響,也提出了很多合理的建議與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很大程度上緩解或改善了醫(yī)護或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
然而,作者查閱文獻卻發(fā)現(xiàn),在醫(yī)療群體中,很多研究者卻忽視了陪護人員這一特殊群體。陪護人員,尤其是危重患者的陪護人員,是患者的直接接觸者,是患者飲食起居的照顧者,是患者運動康復的協(xié)助者[21],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患者的康復進程。除此之外,陪護人員心理狀態(tài)的不穩(wěn)定給醫(yī)院的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很有必要對疫情期間此類人群的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并進行針對性的干預。
本研究結果提示,與中國常模相比,危重患者陪護人員的SCL-90軀體化、抑郁及焦慮因子得分明顯升高,人際關系因子得分降低。這與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陪護人員精神情緒低落、少言寡語、精神狀態(tài)差及經常犯生活中的常識錯誤現(xiàn)象一致。針對此現(xiàn)象,隨后進行的邏輯回歸分析提示,擔心自己被感染及工資績效受影響2個因素具有明顯的相關性,分別是正常工作狀態(tài)下的3.27與4.35倍。
針對以上相關影響因素進行的及時性干預措施,通過健康宣教消除陪護人員在思想上的畏懼感;同時加強防護知識培訓,以及家屬慰問、物資的贈送與表彰等,這樣從思想上、精神上與物質上均給予了全方位的干預,隨后的干預結果調查也取得了良好的反饋。
通過以上措施實施后,再次進行問卷調查結果提示,干預組原來差異明顯的因子得分,與中國常模之間不再有差異,同時臨床中也可以觀察到,這與臨床中觀察到的干預后的患者陪護人員的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與患者交流的心情變得愉悅,時長增加相一致。在對照組與中國常模、干預組之間,原來差異明顯的因子依然存在。提示進行及時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對陪護人員的心理有明顯積極影響。綜上分析,COVID-19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與收入降低是陪護人員心理的獨立相關影響因素,及時針對性處理可以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