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 王巍 程廷濤
摘要:對于食品行業而言,微生物是一把雙刃劍,利用好微生物生長規律能夠提升食品質量,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如果發生微生物污染則會導致食品污染或變質,威脅到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微生物檢測能力是分辨微生物種類、明確微生物屬性、利用微生物提升食品質量的基礎性環節。鑒于此,本文從食品微生物檢測現狀展開,并進一步分析在食品領域微生物檢測技術提升的策略,供食品檢測從業者參考。
關鍵詞:食品;微生物檢測;現狀;對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改善,食品種類日趨豐富,食品中的原料成分呈現出復雜化傾向,食品中的微生物種類也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對食品檢測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微生物的高效檢測是食品安全的基礎性環節,只有不斷提升微生物檢測效率、創新檢測技術,才能夠保障食品中微生物數量和種類均在合理范圍內。下文將從我國食品行業目前微生物檢測的現實情況入手,針對實踐中存在的痛點提出改善對策,目的是推動微生物檢測技術在食品領域進一步創新發展,實現食品安全的目標。
1.1 微生物種類繁雜,檢測難度大
從微生物發展角度而言,當前食品種類呈現出多樣化、幾何式增長趨勢,食品類型豐富會導致食品中微生物的種類增多,導致檢測難度持續提升。由于食品與工業生活用品不同,是直接進入人體的物質,因此在微生物檢測中需要嚴格檢測病毒、細菌的種類與含量。目前隨著冷鏈物流繁榮發展,食品不僅在生產中可能產生微生物,在運輸過程中同樣會產生微生物,進一步導致微生物檢測干擾因素增多,甚至會導致食品微生物的檢測數據出現波動。
1.2 檢測技術創新研發意識有限
從技術創新層面而言,當前食品行業面臨著復雜多樣的微生物環境,現有的檢測技術一方面受到客觀檢測設備的限制,檢測設備更新不及時導致技術水平難以提升,另一方面受到研發水平的限制,前沿檢測缺乏創新意識導致研發速度跟不上市場需求。除此以外,部分微生物檢測技術存在因循守舊的問題,技術滯后導致檢測效率和精確度只能保持在原有水平。
2.1 優化檢測環境,提升檢測能力
面對食品領域微生物種類繁雜的現狀,應當客觀評估檢測實際工作量,并且根據不同種類食品的需求持續優化檢測環境、完善檢測流程、提升檢測能力。首先,在檢測環境上,建立符合食品檢測規范的獨立檢測實驗室,防止食品運輸和檢測過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堅持檢測室與辦公區域隔離的原則,保障實驗室始終處于無菌狀態;其次,建立規范的檢測流程,堅持制度化檢測管理,嚴格把控樣本采集、樣本分析、報告出具等具體檢測步驟,防止出現樣本采集不合規、樣本檢測流程不合規等問題;再次,嚴格管理食品檢測從業人員,要求檢測人員熟知微生物種類及檢測流程,根據國家規定和食品安全要求開展檢測,熟練掌握微生物檢測和數據分析技能;最后,不斷提升微生物的檢測能力,從食品檢測設備更新,到檢測從業者的培訓,軟件硬件兩手抓,以確保達到更高的食品微生物檢測要求。
2.2 鼓勵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
在食品檢測領域,技術創新是保障檢測水平的核心環節,只有不斷迭代檢測技術,滿足食品檢測的需求,才能夠起到保障人民群眾食品安全的作用。作為食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工作從業者,應在原有噬菌體、氣相色譜、放射檢測等技術的基礎上,利用云平臺、深度學習等智能化技術實現檢測技術的創新,融入多學科跨領域的研究思想,在提升檢測速度和精確度的同時,也注重開發自動化、可視化檢測報告,并將報告數據聯網上傳到食品安全管理部門的平臺上,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及時有效的數據。除此以外,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制定新型微生物檢測研發的專項資金計劃,引進高校食品安全專業學者作為檢測督導專家,根據國家對食品安全的最新規定制定嚴格的質檢標準,保障微生物檢測技術在創新中發展。
通過上文對于食品領域微生物檢測現狀的闡述,不難發現,當前在食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工作面臨著微生物種類繁雜檢測難度大、檢測技術創新研發意識有限的現實狀況,應當從優化檢測環境、提升檢測能力、鼓勵技術創新、加大研發投入等環節入手,提升檢測水平,保障食品安全。
通訊作者:
程廷濤*,男,漢族,籍貫:重慶,本科,工會主席/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