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佳雯
【摘要】《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必須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必須保證一切與案件有關或者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觀地充分地提供證據的條件,除特殊情況外,可以吸收他們協助調查。” 但是,佘祥林案、杜培武案等冤假錯案表明,《刑事訴訟法》所規定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并沒有很好地落實到基層。雖然近幾年最高院、最高檢都對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做了有關的解釋,但是在這些規定下,現實中仍存在部分偵查人員通過精神壓迫、間接脅迫等方式來迫使犯罪嫌疑人招供的現象。本文通過分析我國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實踐中不能很好落實的原因,希望推動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落實。
【關鍵詞】 刑事訴訟法;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刑訊逼供
一、非法證據產生的原因
一是公檢法三家沒有形成良好的制約關系。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七條規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應當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以保證準確有效地執行法律。”公檢法三家本是互相制約的三個部門,但是在實踐中,公檢法因為相互關聯,難免會成為辦案流水線上的三個部門。況且,因為公權力的至上性,處于弱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辯護律師即使在發現存在非法證據及刑訊逼供現象之后,也很難維護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合法權益。簡而言之,公檢法三家沒有形成很好的互相制約關系。
二是非法證據較難被發現及證明。目前,我國仍然重視口供,這與我國自古以來“口供為王”的歷史息息相關。最高人民法院在刑事訴訟法解釋中規定:“使用肉刑或者變相肉刑,或者采用其他使被告人在肉體上或者精神上遭受劇烈疼痛或者痛苦的方法,迫使被告人違背意愿供述的,應當認定為刑事訴訟法第五十四條規定的‘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最高人民檢察院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一百四十條也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獲取供述。”第一百六十條規定:“……不得采用羈押、刑訊、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獲取證言。”第二百六十五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以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陳述、證人證言,不能作為指控犯罪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十一條規定:“嚴禁以非法的方法收集證據。凡經查證確實屬于采用刑訊逼供或者威脅、引誘、欺騙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證人證言、被害人陳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盡管有許多規定,但是由于看守所的封閉性,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會被辦案人員以隱形方式“刑訊逼供”:以不讓睡覺等無法呈現在肉體傷痕上的方式逼迫犯罪嫌疑人;以精神威脅的方式迫使犯罪嫌疑人供述。對于這些實際上侵害了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合法權益的行為,辯護律師很難發現,并難以證明。
三是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巨大壓力。懲戒犯罪不僅是為了撫慰被害人及其家屬,而且還是為了警示社會。被害人及其家屬的適當壓力不僅可以激勵辦案人員認真及時辦案,也可以督促檢察院依法監督,還可以促使法院公正審判。但是,被害人及其家屬的過大壓力就會成為產生非法證據的一個重要原因。典型案例莫過于佘祥林案:佘祥林在疑似殺妻后,其妻家屬給公安機關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而公安機關不堪巨大壓力,進而加大了對佘祥林的刑訊逼供,也使得該案的非法證據滋生,并且在該案仍有疑點的情況下將該案移送至了檢察院。而后,檢察院與法院也因被害人家屬的壓力,使得佘祥林案錯上加錯。當然,導致佘祥林悲劇的原因不止佘祥林妻子家屬的巨大壓力,但是,被害人家屬的施壓確實是導致佘祥林冤案的一個助推器。
四是產生刑訊逼供及非法證據后,對有關人員的懲戒力度不大。邊沁曾說:“證據是正義的基礎,排除證據就等于排除了正義。”目前,學界認為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首要理論基礎為“震懾理論”。可見,非法證據被排除之后的后果對于有關人員的影響不大。而我國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時間較晚,規定也不完善,雖然我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規定:“司法工作人員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行刑訊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證人證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傷殘、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百三十二條的規定定罪從重處罰。”但由于非法證據產生的重要源頭刑訊逼供證明難、認定難,懲罰力度不大,因此,有關人員雖然逼出了非法“證據”,但是在被人發現之后,也較難受到懲戒。
二、落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建議
當然,導致非法證據產生的原因不會只有以上四點,但是通過以上幾點原因的分析,筆者認為我國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來改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在實踐中的適用情況:
一是落實公檢法三家“控辯審的三角機構”,在減少公檢法三家的相互牽連的情況下,加強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和法院的監督,避免出現辦案流水線式的工作。
二是加大辯護律師對于偵查、審查起訴、審判幾個階段的介入與監督。辯護律師是維護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代表,在強大的公權力面前,國家更應該加強對于以辯護律師代表的私權利的保護。另外,作為關押犯罪嫌疑人的場所——看守所,也應該起到一定的監督與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權益的職能,這樣能更加全方位地防止非法證據的產生。
三是做好對被害人及其家屬的安撫工作,使得法律主持公平正義的觀念深入人心。繼續將依法治國及法律主持公平正義的思想深入群眾,不僅可以使被害人及其家屬堅定犯罪者必會受到嚴懲的信念,還可以使公檢法三家依法履行自己的職責,更快更準更好地辦案。
四是對有刑訊逼供、非法收集證據等違規違法行為的公職人員加大懲戒力度。
非法證據出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想要在實踐中落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方法也不是單一的。想要更好地落實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需要國家、公安機關、檢察院、法院、辯護律師、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以及被害人家屬等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們要明確,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不僅僅是為了保護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的利益,還是為了嚴懲真正的犯罪分子,給予被害人及其家屬以法律主持公平正義的撫慰,保護公檢法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良好形象。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是依法治國政策貫徹的基石之一。
參考文獻:
[1]樊崇義.刑事證據規則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4:271.
[2]陳瑞華.刑事證據法的理論問題[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4:142.
[3]龍宗智.中國刑事證據規則研究[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356.
[4]左寧.論我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排除范圍與排除結果[J].法學雜志,2014(5).
[5]何旻鈺.非法證據排除規則之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報,2019,32(4):88-90.
[6]唐皓婷.論刑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J].福建質量管理,2019(1):154.
(作者單位:福建農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