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見昕
(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1)
大興堡河發源于葫蘆島市虹螺峴鎮石溝村,流經葫蘆島市連山區、錦州市松山新區、濱海新區,于濱海新區天橋街道天西村入海,流域面積186km2,全長約37km。在國家調查統計直排海污染源時命名為“錦葫界河”斷面,水質監測地點位于大河口橋,距離入海口約4.3km,曾作為綜合排放源(納污溝渠)進行監測。
根據海洋生態環境司文件《關于遼寧省“錦葫界河”點位水質監測及整治有關問題的復函》(海洋函[2020]6號)[1],“錦葫界河”作為地表水省控斷面定期開展監測。近期監測結果顯示,大河口橋點位水質污染嚴重,其中氨氮達5.76~43mg·L-1,總氮達11.4~76.0mg·L-1。《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與近海水域相連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據水環境功能按本標準相應類別標準值進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區水域根據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質標準》相應類別標準值進行管理。依據地表水水域環境功能和保護目標,按功能高低依次劃分為5類,不同功能類別分別執行相應類別的標準值。其中V類主要適用于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V類水體氨氮、總氮標準限值均為2.0mg·L-1[2],顯然監測結果超過農業用水區要求。根據《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和《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有關要求,亟需對“錦葫界河”斷面污染狀況進行溯源分析,加大整理力度,力求水質得以改善。
參照《地表水和污水監測技術規范》(HJ/T 91-2002)[3],溯源監測的目的近似應急監測,是在已有資料的基礎上,迅速查明污染物的種類、污染程度和范圍以及污染發展趨勢,及時、準確地為決策部門提供處理處置的可靠依據。為確保污染溯源工作重點突出、工作縝密,確定此次溯源分析重點為大河口橋至四方臺橋河段(約2.4km),暫時延伸至上游102國道橋,共計約7.2km。監測點位包括入河排污口和河流斷面。入河排污口指向江河、湖泊、水庫和渠道排放污水的直接排污口,包括支流、污染源和市政直接排污口。由于現存問題主要為氨氮嚴重超標,故確定溯源監測以氨氮為主要監測項目,同時監測總氮,適時對化學需氧量及總磷進行監測。按照技術規范要求,監測斷面應避開死水區、回水區、排污口處,選擇順直河段、河床穩定、水流平穩、水面寬闊、無急流、無淺灘處。對河流的監測應在“事故”地點及其下游布點采樣,同時要在事故發生地點上游采對照樣。溯源分析工作采用無人機、無人船、人工監測、步行排查和群眾走訪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結合衛星圖像及無人機實時航拍影像,確定無人船走航河段(約15萬m2開闊水域)及人工采樣調查范圍(約7km);對適于無人船通航的開闊河段,使用無人船走航監測,初步掌握污染物分布規律,并排查水下暗管情況;結合無人船監測結果,確定人工排查重點區域;在大河口橋斷面至上游7.2km河段逆向布設11個地表水手工監測點位,分別位于大河口橋斷面處、斷面上游約300m、800m、1300m、1800m、2000m、2200m、2300m、2400m、4100m、7200m處,其中上游2400m內為重點河段,加密布點;對排查的可疑目標3處采樣監測。
從監測結果可以看出,大興堡河地表水在102國道橋至大河口橋上游2300m處,氨氮均小于2.0mg·L-1,變化并不明顯,總氮超過2.0mg·L-1。由黑漁汀村橋起至大河口橋斷面處,總氮呈上升趨勢,且以斷面上游2000m至斷面處上升趨勢明顯;由大河口橋斷面上游2000m至斷面處,氨氮同樣呈明顯上升趨勢。氨氮最大值達19.0mg·L-1,總氮達35.1mg·L-1,分別超過地表水Ⅴ類標準8.5倍和16.5倍。四方臺村生活污水排污溝入河處總氮13.2mg·L-1,氨氮5.57mg·L-1。3個污水坑中有2個污染極其嚴重,其中1#污水坑化學需氧量828mg·L-1,總氮594mg·L-1,氨氮387mg·L-1;3#污水坑總氮952mg·L-1,氨氮889mg·L-1,呈明顯臭味。
地表水監測結果見表1,地表水污染物變化趨勢見圖1,污水坑監測結果見表2。

表1 地表水監測結果

表2 污水坑監測結果
“錦葫界河”重點調查河段水體面積差異較大,大河口橋斷面附近水面呈倒葫蘆形狀。河水顏色多為黃綠色,部分區域呈黑褐色,伴有油泥異味。斷面處河寬僅20m,水流極小,接近斷流狀態,其上游水域最寬處可達200m,下游寬100m。海水漲潮時段,存在海水倒灌現象。
無人船走航結果顯示,此段水體近似封閉狀態,無明顯流動方向,開闊河段水下無暗管,但污染物濃度分布并不均勻,未完全封閉的入河排污口及個別可疑區域附近污染物濃度較高。無人機及步行查看發現,大河口橋斷面至上游2200m河段,存在污水坑4處,污水入河6處,其中2處處于污水排放狀態,4處有歷史排水跡象。
距監測斷面上游30m處河道右側有一廢輪胎煉油企業,該企業于新冠疫情前始終處于正常生產狀態。廠區內有多套生產裝置,無污水處理裝置,運輸設備暫處于停用狀態,生產原料及副產品堆存于庫房內。生產廢渣和廢液直接傾倒于地面并處于露天狀態,廠圍墻有人工漏洞,廠內連接排污溝,廠外有廢水及黑色油泥入河痕跡,河邊植物枯萎。距企業約15m和100m有2處污水坑,污水坑氣味與廠內氣味相近,坑內為含油泥廢水,污染極其嚴重,疑似企業偷排。2處水坑均與“錦葫界河”相連,其中一個存在排放痕跡,另一個排水管道暫時封閉。
附近工業園區污水曾經排入大興堡河,現通過管道排入污水處理廠。管道多處井蓋有污水污泥外涌跡象,堆存大量污泥,封堵的入河排污口仍在排水,排污口附近水質渾濁黑暗。
四方臺村生活污水通過排污溝在大河口橋上游約2200m處直接排入大興堡河,污水總氮、氨氮嚴重超標。
斷面上游約1200m處工業園區某公司北側有2處污水滲坑,距大興堡河河道直線距離約720m,總面積約6000m2,周邊砂質土壤,坑內儲水量較大,顏色發黑,污水污染嚴重。滲坑東北側有養殖企業。經相關部門證實,此地塊屬葫蘆島市飛地,養殖企業為養豬企業,歸葫蘆島市管轄,曾有養殖廢水排入滲坑。
入河排污口附近養牛場存在養殖廢水入河現象。
河道兩岸工業及生活垃圾亂排亂放問題突出,現場即發現車輛傾倒垃圾行為。
綜上所述,斷面處及上游300m、800m內污染物濃度明顯升高應與煉油企業污水偷排、排污口污水漏排及管道漏水有明顯關聯;上游800~1300m處嚴重污染應與滲坑污水及養殖廢水外排有關聯;上游1300~2200m河道污染主要由四方臺村生活污水外排所致。因此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及養殖廢水直排、偷排及工業、生活垃圾偷排亂倒均可導致大興堡河入海斷面水質嚴重污染,而河流底泥的污染將導致水體污染治理更加困難,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立即采取行動。
界河兩地環保部門應聯合公安、安全、質監等相關部門,對河流沿岸園區工業企業及分布于農村的小作坊式私營企業開展集中檢查行動,對企業違法行為嚴厲查處。
深入開展入河排污口規范化整治工作,選用合適的處理工藝對四方臺村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治理,對非法排污口應堵盡堵。對滲水的排污口進行排查,查找漏水原因并修復,根據管理要求徹底封閉排污口閘門,并安裝微型水質在線監測系統,做好聯網預警監測,嚴控偷排漏排行為。
優化園區排污管道設計,對返水返泥的井口進行檢查,修復管網,清理淤泥,杜絕夜間偷排及跑冒滴漏現象。
對4處污水坑進行全面清理,拆除與河流連接管道,抽除污水,清理深層油泥,安全回填,防止地下水污染。
對高污染河段污泥進行清理,在可行的情況下對河道優化設計,減少污水回流現象。兩岸修建防護堤壩,隔斷農田灌溉水及養殖糞污水流入河流。
積極推進落實河長制,健全工作機制,加強考核問責,對農業面源、企業排污、農村生活排污、畜禽養殖等污染問題從源頭治理,督辦河道水質改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