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瀟 陳飛騰
(江蘇大千設計院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 200092)
觀賞類藤本植物在現代城市建設中應用已非常普遍,大量的景點與街區都隨處可見藤本植物的身影。南京城區范圍內,最為常見的品種有薔薇、凌霄、月季、木香,其存在形式多與風貌建筑群相結合。其中,最為知名的是頤和路街區的薔薇花墻,老門東街區的凌霄花景,玄武湖公園的紫藤廊架。一首“凌霄多半繞棕櫚,深染梔黃色不如”的詩詞道盡凌霄花意,這些點綴著滿墻翠綠的藤蔓,構成一幅青磚黑瓦,綠葉紅花的景象,與南京的古都氛圍相得益彰。
經過多年實踐,日本在藤本植物的應用上走出了自己的道路,尤其是在紫藤的造景領域。通過多年的品種選育,日本開發出了極具本土特色的多花長穗紫藤。在傳統紫色基礎上豐富了紫藤花色,實現了白色、藍色、粉紅色、桃紅色等色彩;花序上,多花長穗紫藤的花穗長度可達1m以上,遠遠長于傳統紫藤的花穗長度。其中,最負盛名是足利花卉公園和河內藤園。足利花卉公園內有野田藤、藤蘿、原變型紫藤、鞭藤、長藤、多花紫藤、白花紫藤等品種,開花的顏色順序是淡紅色、紫色、白色、黃色,花期長達1個月左右;園中的野田九尺藤和八重重瓣藤,開花時花序可達170cm以上。這些紫藤花景的公園已經成為日本公共景觀內的一大特色專項,為城市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項目設計過程中,筆者赴上海考察了上海嘉定紫藤公園。該公園建于1997年,是國內第1次系統引進并栽植日本多花紫藤。園內栽植了由日本大阪府八尾市藤本道生先生贈送的7個品種、共計140余株日本紫藤。公園的核心主體就是棕紅色鐵藝紫藤廊架,每個墩柱腳一側種植1株紫藤,品種有阿知、西寒都、八重等,色彩也很豐富。在后續的管養方面也非常到位,藤本道生先生幾乎每年都會到訪上海親自為紫藤做修剪示范,園內也落實了紫藤養護分區責任制,每位園藝管理員固定為其管轄區范圍內的紫藤做修剪,在長期的跟蹤管養之下,每株紫藤的生長情況都被充分記錄和掌握。
本案的卡子門廣場位于南京市雨花臺區,是南京市內眾多高架與交通樞紐相接的區域,素有南京“南大門第一景”之稱。對于南京主城南片區而言,卡子門廣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標意義。廣場內的世紀帆雕塑建于2001年,至今已有20a的歷史,遠看世紀帆酷似一架豎琴、一艘白色的帆船,彈奏著時代的主旋律,承載著偉大的中國夢而揚帆遠航。
由于廣場最初的建設目的是以凸顯區域地標意義而存在,因而缺乏宜人角度的考慮。整個廣場由草坪構成,無其它綠化層次,缺乏合理連貫的步道系統,缺乏宜人的活動空間。隨著城市的發展,老舊的廣場已無法滿足周邊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娛樂的需求,廣場亟需更新,所以本項目成為南京市綠化園林局2018年度全市重點環境綜合整治項目之一。
上位規劃對廣場更新改造的要求明確,即建設一處城市“蔓花園”,建議采用花廊、花拱,布置花壇、花境等景觀形式,充分展現蔓花園主題特色,打造常態化藤本花卉景觀。
藤本植物可參考選擇南京地區生長優良的觀賞類藤本植物以打造便于養護、形態各異、色彩豐富、氣勢壯觀的的藤蔓花卉主題廣場。同時要求花廊的設計需滿足造價低廉、堅固耐久、質地樸實、形式浪漫的要求,工程造價控制合理。改造后的廣場以展現藤蔓花卉植物景觀效果為主、適當增加人的活動及休憩空間休閑等功能。
對南京地區長勢良好的藤本植物進行調研,確定了藤本月季、薔薇、木香、凌霄、紫藤、金銀花、鐵線蓮、雞血藤、絡石等8大優良品種,最終結合考慮民眾喜愛度及廣場的現實條件,確定在卡子門廣場采用紫藤、藤本月季、木香、凌霄、絡石5大品種。
紫藤具耐旱、耐陰、喜光、怕水濕等特點,非常適宜在開闊、陽光充足的場地種植,植株壽命較長,有些古樹壽命長達500a,且生長速度快、抗性好、對土壤有較強適應性。
藤本月季最大的優勢是抗性好,耐病耐蟲耐修剪,管理粗放,花形花色豐富,花開四季,具有很強的觀賞性。木香、凌霄、絡石在南京地區也一直有栽培傳統,能很好地適應南京地區的氣候及土壤條件。
在城市景觀建設中,最為常見的藤本植物造景形式有棚頂式、廊架式、籬垣式、附壁式、垂掛式5種,其中,廊架式、籬垣式、附壁式最為常見。結合本案現狀及設計效果展現,建議以棚頂式、廊架式為主,局部結合附壁式,共同展現藤本植物的蔓爬效果。
4.3.1 結構支架搭建
本案配置的結構支架共3種,2種鋼結構廊架和1種鋼結構棚架。鋼結構棚架為直徑16.2m的圓形花架,高3.6m,采用直徑20cm的鋼管焊接而成。圓形花架棚頂為白色,支柱為淺灰色。
鋼結構廊架分為拱形廊架和單臂廊架2種,拱形廊架高2.75m,跨度4m,單臂廊架高3.1m,懸挑長度2.5m(圖3)。棚架和單臂廊架下方結合現場情況安置木質座椅。
4.3.2 藤本植物布局
獨特的圓形鋼結構棚架內,精選栽植了日本長穗花紫藤,這也是南京地區第1次使用多花長穗紫藤品種。每1根結構柱腳兩側栽植2棵紫藤,4個棚架共計128株。共采用了森津(紫色)、安了寺(白色)、開東閣(淡紫、紫紅)、八重(重瓣紫色)、西寒都(紫色)、阿知(粉紅)、定禪寺(紫色)等8個紫藤品種共計112株,顏色幾乎涵蓋所有色系。多花長穗紫藤的花穗未來可長達80cm以上,每到紫藤花開,一串串蝴蝶形狀的花朵垂直向下,猶如天幕垂簾,壯麗迷人、如夢如幻,實現春末繁花似錦、夏季納陰乘涼的場所環境。
廣場內部的拱形廊架著重展現藤本月季形成的花拱廊效果,共采用了粉色達芬奇、沙龍寶石、蜂蜜焦糖、大游行、安吉拉、節日禮花等10種不同品種和色系的藤本月季,大花型與小花型分色分花型栽植在廊架上,同時對花朵色彩進行甄選,每段廊架都會形成主打的色系效果。
廣場沿晨光路一側的硬質場地處,設置的是單臂廊架。搭配凌霄和木香。
本案采用的品種中,管養難度最大的是多花紫藤。紫藤雖具有抗性好、耐生長的優勢,但若修剪與管養不到位,很容易造成瘋狂長葉不開花的局面。尤其是新建的紫藤廊架,前期的修剪工作對骨干枝的培養和整體骨架的確定有決定性作用。紫藤新枝柔嫩,易捆綁,一定要在木質化之前挑選健壯的枝條對其進行引導,使其向廊架中間方向延伸,同時注意枝與枝之間不可平行重疊。
紫藤能否順利開花,在于每年3次重要的養護時間點。第1次是夏季修剪,時間在每年的5月中旬—下旬,1d之內必須修剪完成,棚架兩側修剪后留下的枝條要確保向外伸展1.5m,同時修剪掉比棚架水平位置低的枝條。第2次修剪為冬季修剪,時間在冬季的1月前后,植株全部落葉之后;兩側部分仍需要確保向外伸展1.5m,保持枝條之間有15cm左右的間隔,剪除多余枝條;粗枝修剪后留出的空缺部分,將旁邊及四周的枝條牽引過來予以補充。第3次修剪在每年的花期結束后進行;每個枝端至開花處保留5片小葉,其它剪除;這些小葉即為來年的發芽處。只有完成這樣的精細修剪,才能實現有如日本花卉公園中呈現出的紫藤瀑布勝景。
設計過程中所采用的具體品種充分考慮了花期搭配、有效延長花卉觀賞期的因素。紫藤花期為4—5月,凌霄花期為7—8月,木香花期為4—5月,絡石花期為3—7月,藤本月季四季花開,如此搭配就可以達到四季賞花、夏季納涼的綠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