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筱童
近年,婦科疾病患病人數呈現逐年且快速增加趨勢,尤其是宮頸占位性病變,已成為一種臨床常見病、多發病。此病早期臨床癥狀不典型,臨床常用確診方法有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但這些方法較難診斷宮頸肌層及宮內疾病。超聲彈性成像是一種在臨床中已得到廣泛應用的新型超聲影像學方法,其借助專用探頭,將外力施加于病灶及周圍組織,由于其在硬度與彈性系數上不同于正常組織,因而會出現不同的位移變化,然后經計算處理,最終可獲得彩色彈性圖,以此來診斷病灶特性[1]。現階段,超聲彈性成像在多種病變良惡性診斷中已得到廣泛應用。本文針對所選取的疑似宮頸占位性病變開展超聲彈性成像檢查,并與病理檢查作對比,分析其診斷價值,現對此作一探討。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來本院接受治療的98 例疑似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年齡最小25 歲,最大45 歲,平均年齡(40.1±5.1)歲。另選同期健康體檢者20 例,年齡最小25 歲,最大44 歲,平均年齡(40.5±5.2)歲。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健康體檢者僅進行超聲彈性成像檢查,疑似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進行超聲彈性成像及病理檢查。采用DC-8 型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邁瑞公司產),將探頭頻率控制在3~11 MHz。患者將膀胱排空之后行標準仰臥位。首先利用二維模式經陰道超聲對宮頸進行掃查,從中對宮頸厚度、有無完整連續性、宮頸管線是否光滑及宮頸內膜厚度等進行細致觀察,此外,還需對宮頸內是否存在占位病變及病灶邊界、形態、個數、部位及大小等加以明確。后將彩色多普勒啟動,對宮頸病灶血流分布情況進行全面觀察,從中得到血流頻譜。選擇能夠將病灶區清晰顯示出來的切面,啟動彈性模式,設感興趣區,雙幅實時顯示,如果彈性圖像壓放指數保持在3~4 時,圖像能夠將各組織層次的軟硬度清晰反映出來,持續3~4 s,顯示較好后,定幀回放,凍結圖像,指定2 名醫生共同分析彈性圖像。
1.3觀察指標 ①分析疑似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的病理結果;②分析超聲彈性成像的影像學特點;③對比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彈性成像評分;④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分析超聲彈性成像的靈敏度、特異度、診斷符合率。
1.4超聲彈性成像評分標準[2]針對所得到的超聲彈性成像圖像,用5 分制評分法實施評分,如果病灶與周圍組織都為綠色,即1 分;如果病灶綠色面積>90%,即2 分;如果病灶呈藍、綠色相間,但藍色面積較綠色大,即3 分;如果病灶多為藍色,且面積>90%,即4 分;如果病灶內均呈藍色,即5 分。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病理結果分析 98 例疑似宮頸占位性病變患者均進行病理切片檢查,最終結果顯示:惡性54 例,包括19 例宮頸腺癌,35 例宮頸鱗癌;良性44 例,包括25 例宮頸肌瘤,19 例宮頸息肉。
2.2超聲彈性成像的影像學特點 ①超聲彈性成像檢查正常宮頸的圖像特點:圖像多為綠色,宮頸管呈綠色影像,或者是條狀紅色。②超聲彈性成像診斷宮頸癌的圖像特點:宮頸中存在邊界不清,形態不規則的低回聲腫塊,此外,血流信號在病灶腫塊中。宮頸病灶圖像多為藍色,且其周圍組織存在少許紅色或綠色影像。③超聲彈性成像檢查良性宮頸占位性病變的圖像特點:圖像多為綠色,但也可觀察到藍色或者紅色圖像。
2.3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對比 良性病變的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優于惡性病變,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病變多為1~3 分,惡性病變多為4~5 分。見表1。

表1 良惡性病變的超聲彈性成像評分對比(n)
2.4超聲彈性成像的診斷結果 將病理結果作為金標準,超聲彈性成像的靈敏度為94.4%、特異度為84.1%,診斷符合率為89.8%。見表2。

表2 超聲彈性成像的診斷結果(n)
宮頸良惡性占位性病變的類型多樣,不僅有宮頸癌、宮頸良性腫瘤,而且還囊括宮頸癌前病變等。針對宮頸良性腫瘤來講,比較常見的類型主要有平滑肌瘤、宮頸息肉等。而對于宮頸癌而言,則為一種比較嚴重的女性惡性腫瘤,有報道指出,此病患病人數在整個女性惡性腫瘤當中的占比已經位居第2 位,而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其發病率已居于首位。需指出的是,當宮頸癌前病變,也就是宮頸上皮內瘤變,且持續進展,那么便會發展成宮頸癌,早期診治與預防,尤為重要。
有報道[3]指出,針對宮頸占位病變來講,其在具體的血流分布顯示上,正比于其大小,病灶越大,其血流顯示上就越發豐富,反之便會越發稀少。之所以會存在此種情況,原因在于宮頸癌有著比較旺盛的生長代謝速度,需血流的持續供應;當原先供血血管出現異常擴張時,血流量便會隨之而增加,進而會增加血流的流速,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舒張末期血流速度方面所表現出的增加情況,受此影響,患者阻力指數(RI)會明顯降低。所以,這為超聲診斷、鑒別宮頸良惡性創造了條件,提供了病理學基礎。
現階段,在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時比較常用的方法為宮頸脫落細胞學、超聲成像及病理組織檢查等。需要指出的是,盡管病理組織活檢是診斷宮頸占位性病變,尤其是判定其良、惡性的金標準有著比較高的靈敏度與特意性,但此方法是一種創傷方式,患者有著比較差的順應性[4]。而對于常規超聲而言,其實為一種不帶有創傷性的影像學方法,其典型優點為檢查結果快、無創傷及重復性好等,因此,其已在診斷多種婦科疾病中得到不錯應用。需要強調的是,傳統的陰道鏡只能檢查宮頸淺表的病變,而對于宮頸上端的病變,或者是宮頸深部病變,卻難以準確、及時作出診斷[5]。常規超聲依據病灶及其周圍組織不同的回聲信號,能夠對宮頸上端或深部病變實施準確診斷,尤其是宮頸占位性病變。還需指出的是,常規超聲能夠明確宮頸占位病變的形態、大小及內部血流情況,而且還能清晰顯示病灶與周圍組織間所存在的關聯性。在本文中,良性病變、正常宮頸與惡性病變宮頸間的超聲影像特點存在差異,比如惡性病變,其有著不規則的病灶形態,而且內部還有比較明顯的血流信號。但需要強調的是,其在鑒別良惡性病變方面,卻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
對于超聲彈性成像而言,其作為一種基于常規超聲而開發的新型技術,能夠借助病灶與周圍組織間不同的彈性系數、硬度,借助計算機進行信號傳輸,把其硬度信號以彩色彈性圖的方式呈現出來[6]。有著較大彈性系數的區域呈藍色,中等區域呈綠色,較小彈性系數區域呈紅色。有報道指出,超聲彈性成像能夠通過反映不同的組織彈性系數、硬度,彌補磁共振或CT 的不足。從本文結果可知,宮頸良性、惡性占位性病變與正常宮頸之間有著不同的影像學特征,比如惡性病灶呈藍色,而良性病灶的藍色面積呈現逐漸減少的趨勢。此外,對超聲彈性成像結果實施評分,從中能夠準確鑒別占位性病變的良惡性,比如惡性病變,其超聲彈性成像的評分多為4~5 分,而良性多為1~3 分。
還需要指出的是,正常組織有著比較典型且特別的組織彈性,當受多因素影響時,比如腫瘤、良性病變及炎癥等,便會改變自身彈性。本文采用超聲彈性成像方法進行診斷,用探頭對宮頸表面進行擠壓,借助高頻回聲信號,與數字信號處理相結合,對宮頸組織當中的彈性差異進行處理與估計;另外,基于傳統超聲所得到的彩色分布,對病變程度進行預測。因而可以獲得更加準確、詳細的診斷結果。
綜上所述,超聲彈性成像有著比較高的診斷符合率、特異度與靈敏度,可在診斷宮頸良惡性占位性病變中應用,臨床應用價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