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清
血液生化檢查作為現階段臨床檢驗中較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是現有臨床檢驗工作中重要的檢驗內容[1]。通過血液生化檢查能夠了解受檢者的身體健康情況,對其自身檢驗的各項指標及檢驗的精準性進行分析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血清膽固醇是血液生化檢查中重要的一項檢驗指標,如果在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出現血清膽固醇異常現象,會對受檢者的健康造成非常大影響,因而需要幫助受檢者確定檢驗方法,了解血清膽固醇異常原因,并且采取防護對策[3]。故而本研究選取本院接受血液生化檢查的34 例受檢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原因及處理對策,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5 月來本院接受血液生化檢查的34 例受檢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8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46.55±2.53)歲。經受檢者本人同意,簽署同意書。
1.2方法 對受檢者血液生化檢驗過程進行分析,具體如下。①檢驗前要求受檢者空腹12 h,于次日清晨采取受檢者全血樣本5 ml 作為檢驗樣本。②對采血后的樣本進行離心分離,設置離心分離轉速3000 r/min,分離時間為5 min。③通過日立7180 全血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及相關的試劑配套產品進行檢驗,確定受檢者檢驗結果。④在檢驗結果分析和處置過程中以兩名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醫師為主,共同出具檢驗報告。
1.3診斷標準[4]血清膽固醇正常參考范圍為2.9~6.0 mmol/L,當血清膽固醇范圍>6.2 mmol/L 時表示血清膽固醇偏高,當血清膽固醇范圍<2.7 mmol/L 時表示血清膽固醇偏低。
2.1血清膽固醇偏低的原因 有10 例受檢者出現血清膽固醇偏低,其中原發性6 例,繼發性4 例。導致血清膽固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α 脂蛋白血癥、無β 脂蛋白血癥、肝硬化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見表1。

表1 血清膽固醇偏低的原因(n,%)
2.2血清膽固醇偏高的原因 有24 例受檢者出現血清膽固醇偏低,其中原發性11 例,繼發性13 例。導致血清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遺傳、肝臟病變、糖尿病、用藥、腎病和甲狀腺疾病。見表2。

表2 血清膽固醇偏高的原因(n,%)
血液生化檢查作為現有的檢查內容之一,是針對血液疾病檢查分析中較有效的檢查方式。在現有社會發展中,由于人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改變,所以出現血液疾病的幾率越來越高,因而很多人在出現血液疾病后需要及時的對其進行血液生化檢查。而在血液生化檢查中涉及到很多項目,不同檢查項目應用叢刊值不同,因而需要在檢查過程中針對相關項目進行評估,提高血液生化檢查精準性,以此為血液檢查分析奠定基礎。
血清膽固醇作為血液生化檢查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內容,是整個檢驗項目中需要重點分析的內容之一,在血液生化檢查過程中血清膽固醇出現異常的幾率較高,且其出現異常后對人自身健康造成的影響較大,因而需要在檢驗過程中進行特殊的分析,確保在檢驗過程中能夠了解檢驗需求,為患者檢驗質量控制奠定基礎。血清膽固醇檢驗異常可以分為水平偏低和偏高兩種情況,當出現偏高或者是偏低時對患者自身健康造成的影響都是非常嚴重的。因而需要在臨床檢驗過程中針對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要及時制定預防對策,從而改善血清膽固醇異常指標,為人體健康管理奠定基礎。一般情況下,血清膽固醇偏低原因主要與α 脂蛋白血癥、無β 脂蛋白血癥、肝硬化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有關[5]。血清膽固醇偏高則主要與遺傳、肝臟病變、糖尿病、用藥、腎病和甲狀腺疾病有關。很多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未注重相關指標的控制,因而出現了血清膽固醇異常現象。一般情況下,臨床血液生化檢驗中得出血液生化檢驗指標異常時應該采取以下防護措施:首先,針對肥胖人群發生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幾率較高,因而在針對該項指標防護中科學的控制體重是非常有必要的。相關人員應該在體重控制上作出改進,降低體重對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其次,在日常飲食的攝入補充上作出適當的調整,盡量降低膽固醇類食物的攝入,尤其是高脂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更應該杜絕,這樣才能保障血清膽固醇能夠維持在一個固定的范圍內;再次,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忌辛辣、油膩、刺激食物,日常生活中多喝水,以此降低血液粘稠度,從而改善血清膽固醇異常現象;最后,在日常運動指導方案上作出適當調整,制定科學的運動方案,尤其在有氧運動的選擇上更是應該作出嚴格的要求,通過運動訓練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從而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血清膽固醇異常現象。周連英等[6]通過研究指出,在血液生化檢查過程中誘發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因素與α 脂蛋白血癥、無β 脂蛋白血癥、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等有關,當患者出現上述指標異常時,檢驗結果整體表現為偏低。而遺傳、肝臟病變、糖尿病、用藥、腎病和甲狀腺疾病等因素會造成檢驗指標偏高。本研究結果與上述學者研究結果相符,驗證了血液生化檢驗中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原因,并且制定了相應的防護對策。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有10 例受檢者出現血清膽固醇偏低,其中原發性6 例,繼發性4 例。導致血清膽固醇偏低的原因主要有α 脂蛋白血癥、無β 脂蛋白血癥、肝硬化和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有24 例受檢者出現血清膽固醇偏低,其中原發性11 例,繼發性13 例。導致血清膽固醇偏高的原因主要有遺傳、肝臟病變、糖尿病、用藥、腎病和甲狀腺疾病。
綜上所述,在血液生化檢驗過程中出現血清膽固醇異常的原因主要為α脂蛋白血癥、無β脂蛋白血癥、肝硬化、甲狀腺功能亢進癥、遺傳、肝臟病變、糖尿病、用藥、腎病和甲狀腺疾病等,所以在預防處理對策選擇上應該以上述原因為基礎,及時制定防護對策,完善患者檢查中各項因素的防護處置力度,從而為后續防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