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凱 陳靜
長期高血壓會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其中心血管疾病是臨床常見并發(fā)癥,且隨著高血壓病程進展,還可誘發(fā)機體出現(xiàn)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造成心臟損傷,心功能降低。為延緩疾病進展,早期控制病情,對于該類患者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需及時給予藥物等治療干預。阿司匹林是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藥,抗炎效果強,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發(fā)生風險,并保護心肌組織,預防心肌梗死。近年來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鈣也可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降低心血管疾病炎癥反應[1]。為探究阿托伐他汀鈣與阿司匹林對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心鈉素、心率及心肌酶譜的影響,本院選擇110 例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給予不同藥物治療,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 年3 月~2020 年5 月本科收治的110 例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對本次實驗藥物過敏且無嚴重肺、腦功能障礙,無惡性腫瘤史及認知功能異常。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5 例,女20 例;年齡42~78 歲,平均年齡(52.3±8.6)歲;平均病程(12.3±6.2)個月。觀察組患者中男32 例,女23 例;年齡43~76 歲,平均年齡(53.6±7.8)歲;平均病程(13.5±5.5)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患者入院后完善心臟彩超、心電圖、血常規(guī)等常規(guī)檢查與化驗,給予患者吸氧、吸痰及相關護理處置,對照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廣東九明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139)治療,口服,100 mg/次,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鈣(北京嘉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治療,開始劑量為80 mg/次,1 次/d,應用1 個月后逐漸減量至40 mg/次,1 次/d,最終減量至20 mg/d,兩組患者均規(guī)律服藥3 個月。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治療前后心率、心鈉素及心肌酶譜變化情況,心率及心鈉素均于患者藥物治療前與治療3 個月后進行心電圖及抽血化驗測得;心肌酶譜主要包含CK、CK-MB、cTnI。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心鈉素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心率、心鈉素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心鈉素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心肌酶譜變化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K、CK-MB、cTnI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K、CK-MB、cTnI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心鈉素變化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心鈉素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肌酶譜變化情況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病程長且病情復雜,是導致心力衰竭與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2]。冠狀動脈內(nèi)斑塊還可導致血管堵塞,斑塊破裂可誘發(fā)血小板粘附與聚集,凝血酶形成,且均伴有不同程度心肌損傷,引起心肌細胞死亡。因此臨床治療時不僅要控制患者血壓,藥物/手術等恢復心肌血液供應,緩解邊緣區(qū)血管缺血癥狀,同時需要后期藥物抗血小板、抗凝,改善心肌功能等治療。
阿司匹林是通過環(huán)氧化酶-1(cyclooxygenase-1,COX-1)活性位置中530 位絲氨酸殘基的羥基發(fā)生不可逆乙酰化,阻斷花生四烯酸(AA)轉(zhuǎn)化為血栓烷A2(TXA2)進程,抑制血小板聚集,COXs 與AA 是合成TXA2與前列腺素I2(PGI2)限速酶,因此可用于臨床冠狀動脈疾病抗血栓治療,其藥效溫和,治療過程中小劑量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是最早應用的抗栓與抗血小板藥物,是急性心肌梗死、不穩(wěn)定心絞痛預防的經(jīng)典用藥[3]。臨床研究表明對于多數(shù)心血管疾病患者,給予阿司匹林75 mg/d 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風險,預防血栓與動脈粥樣硬化,可改善心肌缺血癥狀[4]。阿托伐他汀鈣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選擇性、競爭性抑制劑,通過抑制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漿中膽固醇和脂蛋白水平,緩解動脈粥樣硬化,同時具有局部抗炎效果,對斑塊處炎癥因子的聚集、趨化均有抑制作用,可改善斑塊及受損冠狀動脈周圍氧化應激,提高斑塊穩(wěn)定性,進而改善心肌缺氧狀態(tài),減輕心肌損傷。另外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鈣可直接提高受損位置對缺氧的耐受性,預防氧自由基對血管基膜損傷,是心肌缺血再灌注相關疾病常用治療方式[5]。心鈉素為心室肌分泌,可反映心力衰竭程度與心肌損傷程度,與患者后期恢復有顯著相關性。本次研究結(jié)果表明:治療后,兩組患者心率、心鈉素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心率(90.1±5.4)次/min、心鈉素(420.4±20.7)ng/L 明顯低于對照組的(95.7±8.6)次/min、(702.6±30.7)ng/L,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CK、CK-MB、cTnI 水平均較本組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患者CK(100.3±10.3)IU/L、CK-MB(14.3±1.4)IU/L、cTnI(0.7±0.1)μg/L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1.4±18.6)IU/L、(20.2±3.7)IU/L、(1.6±0.2)μg/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托伐他汀鈣可通過穩(wěn)定斑塊等方式改善心肌缺氧,減輕心肌損傷。
綜上所述,阿托伐他汀鈣聯(lián)合阿司匹林可顯著改善高血壓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心鈉素、心率,減輕炎癥及心肌細胞損傷程度,可作為首選藥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