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菲菲
癌性疼痛是惡性腫瘤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在初期發生率為25%,到癌癥晚期會上升至75%,這是一種全方位、勢不可擋的疼痛,隨病程進展進行性加重,晚期惡性腫瘤患者活動或輕觸即可能誘發癌痛[1]。癌痛是惡性腫瘤患者痛苦的主要原因,若得不到有效緩解,患者將出現不同程度乏力、失眠、消沉、焦慮、食欲減退,精神狀態萎靡,生活自理能力減退等情況,生活質量全面下降,必須及時采取治療方案,有效減輕癌痛[2]。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討骨轉移癌性疼痛治療中應用復方苦參注射液的效果,現將試驗結果作如下報告。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收治的80 例骨轉移癌性疼痛患者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3 例,女17 例;年齡最小55 歲,最大83 歲,平均年齡(66.08±5.65)歲;原發癌類型:肺癌11 例,乳腺癌7 例,前列腺癌7 例,膀胱癌6 例,胃癌3 例,肝癌3 例,腸癌2 例,宮頸癌1 例;病程最短9 個月,最長23 個月,平均病程(15.24±2.59)個月。觀察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最小54 歲,最大83 歲,平均年齡(65.92±5.70)歲;原發癌類型:肺癌12 例,乳腺癌7 例,前列腺癌6 例,膀胱癌6 例,胃癌3 例,肝癌3 例,宮頸癌2 例,腸癌1 例;病程最短8 個月,最長23 個月,平均病程(15.30±2.57)個月。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原發癌類型、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患者有明確的惡性腫瘤疾病史,滿足《惡性腫瘤骨轉移及骨轉移相關疾病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4 版)》中的骨轉移癌性疼痛診斷標準;②患者預計生存期≥3 個月,應用NRS評估癌痛程度,評分>3 分;③此次試驗計劃合乎醫學倫理道德規范,患者及家屬知悉對照組、觀察組治療方案后自愿參加,簽署知情同意書后納入研究[3]。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心、肝、腎等嚴重器質病變患者;②語言功能障礙、對自身疼痛、生活質量無判斷能力的患者。
1.3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硫酸嗎啡緩釋片[萌蒂(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80263]治療,每12 小時服藥1 次,初始給藥劑量10~20 mg,并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根據疼痛的程度調整用藥劑量。觀察組患者給予硫酸嗎啡緩釋片聯合復方苦參注射液(山西振東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14021231)治療,其中硫酸嗎啡緩釋片用法同對照組;復方苦參注射液20 ml/次,溶于200 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1 次/d。兩組均連續用藥14 d,療程結束后,對比其臨床效果。
1.4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4.1臨床評分 治療前后,采用NRS 量表,評估患者疼痛程度,NRS 評分0 分代表無痛,NRS 評分為1~3 分代表輕度疼痛,NRS 評分為4~6 分代表中度疼痛,NRS 評分為7~10 分代表重度疼痛;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EORTC)制定的QOL 量表第3 版中文版,從精神、疲乏、睡眠、食欲、疼痛等多個維度評估患者生活質量,QOL 量表滿分為60 分,評分為0~19 分,代表生活質量差,評分為20~30 分,代表生活質量較差,評分為31~40 分,代表生活質量一般,評分為41~50 分,代表生活質量較好,評分為51~60 分,代表生活質量良好;采用KPS 評分,評估患者健康狀況,KPS 評分為0~49 分,為依賴級,生活需要別人幫助,KPS 評分為50~80 分,為半依賴級,處于即生活半自理狀態,KPS評分>80 分,為非依賴級,患者生活可自理[4]。
1.4.2臨床療效 根據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程度變化,評價其治療效果,具體標準為:①完全緩解(CR):NRS評分降低至0 分,患者未感覺到疼痛;②大部分緩解(QR):NRS 評分降低>75%,較治療前疼痛明顯減輕,不會影響到睡眠;③部分緩解(PR):NRS 評分降低50%~75%,較治療前疼痛有所減輕,不會影響到睡眠;④輕度緩解(MR):NRS 評分降低≤50%,較治療前疼痛減輕但比較明顯;⑤無效(NP):NRS 評分未下降,較治療前疼痛無減輕[5]。記錄療效評估計算,計算治療總有效率。總有效率=CR 率+QR 率+PR 率。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前后各項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NRS 評分為(6.81±2.30)分,QOL 評分為(34.26±4.61)分,KPS 評分為(67.42±5.41)分;對照組NRS 評分為(6.83±2.27)分,QOL 評分為(34.30±4.58)分,KPS評分為(67.48±5.36)分,兩組NRS、QOL、KP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0.039、0.039、0.050,P>0.05)。治療后,觀察組NRS 評分(1.87±0.42)分低于對照組的(3.67±0.34)分,QOL 評分(41.20±4.16)分、KPS 評分(86.21±3.15)分高于對照組的(38.15±3.50)、(73.58±4.2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21.067、3.548、15.077,P<0.05)。
2.2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0.00%,高于對照組的7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n(%)]
復方苦參注射液兼具抗癌、止痛功效,方中苦參清熱燥濕、涼血解毒,土茯苓解毒除濕、舒筋止痛[6]。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復方苦參注射液在惡性腫瘤骨轉移性疼痛治療中,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①可促進轉移抑制因子nm23 表達,抑制異質黏附和細胞內CD44v6 的表達,抑制腫瘤轉移;②可促進P16、Bcl-2蛋白的表達,抑制cyclin E 蛋白的表達,加快Bax 腫瘤細胞凋亡;③復方苦參注射液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氧化苦參堿,可抑制IL-4 mRNA 的表達,抑制神經細胞Ca2+內流,減少CO 的生成,降低中樞神經對于疼痛的敏感度;④可促進淋巴細胞轉化,抑制自然殺傷細胞活性,提升T 淋巴細胞亞群CD3+、CD4+含量,降低CD8+含量,提升機體免疫力[7,8]。
綜上所述,復方苦參注射液可有效減輕骨轉移性癌痛,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與健康狀況,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