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臨床上致使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因素為動脈粥樣硬化,該病多發生于中老年群體,患者常見臨床癥狀有心悸乏力、胸悶心痛,嚴重情況下還會出現心肌梗死等,隨著患者病情程度的加重,還有可能進一步發展成為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目前已經成為影響到人類健康安全的一項重要疾病[1]。選取適宜科學的藥物對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以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一直是眾多醫學者重點探討的項目所在,本次研究主要就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的實際效果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收治的68 例冠心病患者開展本次試驗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4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63.57±5.21)歲;觀察組男19 例,女15 例,平均年齡為(63.74±5.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2],排除嚴重性心力衰竭患者,排除同時合并有腫瘤、肝腎功能不全以及嚴重性感染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常規治療,包括吸氧治療、擴血管藥治療、鈣拮抗劑治療、利尿劑治療、硝酸鹽治療等。對照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行曲美他嗪治療:曲美他嗪(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888),口服,20 mg/次,3 次/d。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行阿托伐他汀治療:阿托伐他汀(瑞陽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5888),口服,10 mg/次,1 次/d。
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血脂水平(TG、TC、LDL-C、HDL-C)、心絞痛緩解情況、治療效果。評估兩組患者心絞痛緩解情況,包括對兩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持續時間進行觀察和記錄,二者均與臨床療效成反比;療效判定標準:治療以后患者不再出現心絞痛且心電圖檢查結果為恢復至正常水平為顯效;治療以后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明顯降低且心電圖檢查結果顯示基本恢復正常水平為有效;治療以后患者心絞痛依然發作或心電圖檢查結果無變化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3]。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 觀察組患者TG、TC、LDL-C 和HDL-C 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心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和心絞痛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mmol/L)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心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心絞痛緩解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對照組中顯效有17 例,有效有10 例,無效有7 例,治療有效率為79.41%;觀察組中顯效有28 例,有效有5 例,無效有1 例,治療有效率為97.0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06%高于對照組的79.41%,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5.100,P=0.024<0.05)。
冠心病在我國近些年來一直表現出上升趨勢,目前就35~64 歲人群來說該病的發生率處于3.3/10 萬~108.7/10 萬,對人類的身體健康水平產生了極為嚴重的影響和威脅[4]。冠心病在臨床上主要的危險因素包括兩類:①為可變危險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壓、不良生活方式、血脂異常、體力活動缺乏、社會因素以及過量飲酒等;另一種為不可變危險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以及有無家族史等[5]。冠心病患者主要臨床癥狀為心前區發生突然性的壓榨性的疼痛和絞痛,患者如若沒能夠得有效救治,極有可能進一步形成心力衰竭、休克以及猝死等癥狀,給患者的生命安全產生了嚴重威脅。冠心病患者的常見臨床體征有心包摩擦音、心音減弱等,盡早對患者展開臨床診斷和治療工作,對于穩定患者病情,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來說具有積極意義,可以為患者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
藥物治療是冠心病患者主要的臨床治療方式之一,經過長時間的臨床實踐證實單一的藥物治療臨床療效受限,對患者的治療效果和預后效果均產生了一定程度的阻礙。曲美他嗪屬于哌嗪類衍生物,在臨床上常被用于抗心絞痛抗心血管類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之中,該藥物能夠對處于缺氧或者缺血狀態下細胞正常的能量代謝產生保護作用,能夠對細胞內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的減少進行阻止,進而可以促進透膜鈉-鉀流能夠維持生理活動和生理功能,能夠促進離子泵的正常運轉,能夠有效作用于患者的細胞內環境,并對于其穩定性的維持和提升來說具有積極意義。給予患者口服曲美他嗪,可以迅速發揮出臨床療效,僅僅在2 h之內患者就可以達到血漿峰濃度,在重復給藥的作用下,患者可以在24~36 h 內實現穩態濃度,臨床療效顯著且穩定。在全世界范圍內阿托伐他汀有著近20 年的臨床應用經驗,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全世界的137 個國家,以年為單位通過2.3 億患者的臨床用藥經驗和約400 多個臨床用藥實踐,該藥物的治療安全性和治療有效性已經得到證實[6]。臨床研究和眾多循證依據顯示10~80 mg 的阿伐托他汀即能夠對患者的LDL-C 進行顯著降低,臨床上多被用于高血壓、糖尿病、缺血性卒中以及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之中,該藥物的應用可以就心血管病事件發生的概率進行有效減低,治療安全性較高。阿伐托他汀是3-羥基-3-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HMG-CoA)還原酶的競爭性、選擇性抑制劑,其中HMG-CoA 的主要功能為促使羥甲基戊二酸單酰輔酶A 向甲羥戊酸轉化,即為包括膽固醇的固醇前體,流行病學和病理研究結果均證實,在LDL-C、TC、載脂蛋白B(apo B)血漿水平提升的影響之下,人體容易出現動脈硬化,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概率,而與此同時在HDL-C 含量提升的情況下,人們發生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性又會呈現出降低的趨勢,阿托伐他汀這一藥物能夠對膽固醇和HMG-CoA 還原酶的產生與合成形成抑制和阻斷作用,能夠使患者的脂蛋白水平和血漿膽固醇含量進行降低,可以提升患者肝臟表明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體數量,進而對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代謝工作和攝取工作產生促進作用,另外不僅僅是阿托伐他汀本身,其代謝產物也能夠在人體的病理學治療中顯示出一定程度的活性,起到顯著性的臨床療效。對于冠心病患者而言,將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療聯系在一起,有助于獲取到更有效的更安全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TG、TC、LDL-C和HDL-C 均低于對照組,心絞痛發作次數和心絞痛持續時間均優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的應用有利于優化冠心病患者的臨床治療工作。
綜上所述,給予冠心病患者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緩解的臨床癥狀,臨床療效顯著,具有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