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日富
反流性食管炎(RE)患者隨著胃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食管黏膜受到嚴重損傷,發生潰瘍、糜爛及纖維化,日常生活及胃腸道功能受到嚴重干擾[1]。目前西醫主張以抑酸抗酸藥物、促胃腸道動力藥物治療RE,雖可迅速緩解相關癥狀,但難以達到治愈效果且具有一定不良作用,仍有部分患者停藥后復發,因此如何高效安全地治療RE成為消化科研究重點[2]。中醫認為RE的發生是由寒邪犯胃、肝火犯胃、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梔子甘草豉湯出自《傷寒論》,擅治療發汗吐下,虛煩不得眠,食宿飯、陳臭肉及羹宿所致癥[3]。本研究旨在探討梔子甘草豉湯加味治療RE的效果及對患者胃腸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就診的110例RE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55例)與對照組(55例)。觀察組中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齡(46.55±10.42)歲;平均病程(3.85±1.19)年。對照組中男33例,女22例;平均年齡(47.82±10.39)歲;平均病程(3.75±1.24)年。2組間主要一般資料經統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組間可進行對比研究。本研究通過本院醫學倫理會審批且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同意。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為《反流性食管炎的最新診斷與治療進展》[4]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診斷標準為《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具有燒心、反酸等反流癥狀,內鏡下有RE相關表現,食管過度酸反流等;自愿加入本研究,且患方簽署知情同意書等。排除標準:其他原因引發的食管病變者;有胃腸道手術史者;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免疫系統疾病、惡性腫瘤者;治療依從性差者。
1.4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多潘立酮片1片/次,2次/d;奧美拉挫腸溶片2片/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梔子甘草豉湯加味治療:梔子、淡豆豉各20 g,柴胡、枳實、生甘草各10 g;隨癥加減:頻頻噯氣加用竹茹、豆蔲仁各10 g,便秘者加用大黃10 g,腹脹者加用萊菔子、厚樸各10 g。諸藥加水煎煮濃縮至300 ml,1劑/d,分早晚2次服用。2組均連續治療8周后行療效判定。
1.5 觀察指標①觀察患者治療前后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等癥狀變化情況,無癥狀、偶發癥狀、有癥狀但不頻繁、癥狀頻繁、癥狀嚴重分別計為0~4分;②分別于治療前后行內鏡檢查:按糜爛、點狀或條狀發紅、可見融合的嚴重程度分別計為1~3分;③分別于治療前后檢測2組患者血清中胃泌素(GAS)與胃動素(MTL)水平,檢測其食管下括約肌(LES)長度,計算其LES松弛率[6];④統計治療后2組患者立位反流時間、臥位反流時間、立位酸清除時間所占總監測時間百分比。

2.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內鏡檢查積分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等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及內鏡檢查積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1。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胃腸功能指標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MTL、GAS、LES長度、LES松弛率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2。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及內鏡檢查積分比較 (例,

表2 2組治療前后胃腸功能指標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食管動態pH監測結果比較治療后2組患者立位反流時間、臥位反流時間、立位酸清除時間所占總監測時間百分比均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或P<0.01)。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食管動態pH監測結果比較 (例,
中醫理念中肝失疏泄、情志不暢、外感內傷、七情損傷是RE發生的基礎,加之部分患者飲食不節、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最終誘發食管與胃的損傷[7];RE的發病以正虛為本,氣郁、食滯、痰凝為標,其發生除與脾胃升降失調有關外,也與肝肺失調密切相關,肝升肺降是胃腸動力正常發揮的保障,肺失素降導致痰氣郁阻于胸膈,胃氣上逆于咽喉,因此RE的治療應不忘肝、肺[8]。梔子甘草豉湯方中梔子清熱敗火、消煩利濕,淡豆豉解肌發表,柴胡疏肝解郁、解表退熱,枳實瀉痰消積、破氣散痞,生甘草祛痰止咳、健脾益胃,竹茹、豆蔲仁擅治療噯氣,大黃瀉熱通便、解毒消癰,萊菔子、厚樸調暢中焦、降氣化痰,全方共奏清肝瀉火、和胃降逆、解痙、抑酸之效[9]。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反酸、燒心、胸骨后灼痛等各項中醫證候積分、內鏡檢查積分、立位反流時間、臥位反流時間、立位酸清除時間所占總監測時間百分比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提示梔子甘草豉湯加味可更加有效緩解RE患者臨床癥狀,抑制胃酸過度分泌,縮短食管酸暴露時間,減少食管與胃的損傷。MTL及GAS等胃腸激素的分泌異常、食管動力學的異常與RE的發生密切相關。研究[10]發現,梔子甘草豉湯在增強胃腸平滑肌張力及胃腸道激素的調節中具有積極作用,可有效加快機體胃排空,提高食管下段黏膜pH并改善其通透性,以此達到治療胃腸疾病目的。本研究顯示,治療后2組患者MTL、GAS、LES長度、LES松弛率均顯著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提示梔子甘草豉湯加味對RE患者食管動力學的改善作用也較為顯著。綜上,梔子甘草豉湯加味治療RE可從本源上抑制胃腸內容物反流,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其胃腸動力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