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燦群
腰椎滑脫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病,又被稱為“假性腰椎滑脫”,主要是由于腰椎退變、腰椎周圍韌帶松弛、錐體失穩導致錐體向前或后滑脫,病情嚴重的患者由于神經根被壓迫,會出現腰痛、下肢根性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降低患者生活質量。傳統床邊牽引治療雖然可緩解患者疼痛等癥狀,但并不能有效減輕炎癥反應,改善腰椎功能,一旦停止治療,復發率較高,綜合治療效果一般。三維牽引是一種結合中醫正骨復位、生物力學的康復技術,在椎管狹窄、腰椎間盤突出癥、腰椎滑脫、腰椎骨質增生等疾病治療中均取得了顯著成效。基于此,本研究選定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脫癥患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定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腰椎滑脫癥患者,醫院倫理委員會已批準本項研究,以雙盲隨機抽樣法分組(每組樣本容量60例)。觀察組:女性28例、男性32例;年齡40~60歲,平均(50.12±1.13)歲;病程5~19個月,平均(12.26±3.74)個月;病變部位:19例L3~4、31例L4~5、10例L5~S1;Meyerding分度:20例I度、19例II度、21例III度;體質量指數(BMI)20~27 kg/m2,平均(23.16±1.05)kg/m2。對照組:女性29例、男性31例;年齡41~60歲,平均(50.14±1.24)歲;病程6~18個月,平均(12.24±3.71)個月;病變部位:20例L3~4、28例L4~5、12例L5~S1;Meyerding分度:22例I度、20例II度、18例III度;BMI 19~27 kg/m2,平均(23.19±1.04)kg/m2。2組相比P>0.05,可比較。
1.2 納入標準①均經X線、CT、MRI等檢查確診。②年齡大于40周歲。③均存在不同程度頑固性腰痛、下肢放射痛、間歇性跛行等癥狀。④均為首次發病。⑤生命體征平穩。⑥患者及家屬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①近期存在脊柱、腰椎手術史者。②處于哺乳期、妊娠期女性。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中途退出本研究者。⑤合并肺結核、肺部感染者。⑥合并重度貧血、營養不良者。⑦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者。⑧合并重度骨質疏松者。⑨病理性腰椎不穩者。⑩研究未開展前接受過對癥治療者。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納三維牽引治療):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在胸肋骨下緣捆扎胸部牽引帶,另一端放置牽引尾架上,在患者腳踝部捆扎腿部牽引裝具,牽引鋼絲繩抽出后,將牽引掛架連接腿部牽引裝具帶環,根據“靜態牽引”操作方法實施懸吊牽引治療,牽引治療期間將沙袋放在骶部,保持腰部處于漏空狀態,時間共計30 min,每日2次,2周為一個療程,結束牽引后平臥10 min,手法整復,均共計治療2療程。對照組(采納床邊牽引治療):協助患者采取仰臥位,在骨盆上捆綁牽引帶,上緣剛好位于髂前上棘,固定帶系在胸廓,下緣剛好位于肋弓,牽引繩掛在牽引弓上,開始牽引治療,具體牽引時間和次數同觀察組,結束牽引后,平臥10 min,手法整復,均共計治療2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2組均在治療4周后觀察治療效果。①臨床療效具體判定標準:腰痛等癥狀消失,工作及日常生活不受影響為顯效;腰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工作及日常生活受到輕微影響為有效;腰痛等癥狀無好轉、無變化,工作及日常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60×100.00%。②血清炎性因子指標:抽取所有患者5 mL空腹靜脈血,以3000 r/min離心速率、10 cm離心半徑,離心處理10 min,分離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檢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IL-1),試劑均由南京森貝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一切操作謹遵相關標準完成。③JOA評分(日本矯形外科學會):包括泌尿膀胱功能、主觀感覺、日常生活能力、客觀發現,總分為29分,分值越低,功能障礙越重。④視覺模擬自評量表(VAS)評分:總分是10分,1~3分是輕度,4~6分是中度,7~9分是重度,10分是劇烈。⑤OD指數(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評分):包括腰腿疼痛、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會活動、旅行,分值在0~5分,分值越高,功能障礙越重。⑥GQOLI-74評分(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包括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功能、社會功能,每個維度總分均為100分,生活質量與分值呈正比。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明顯比對照組(76.67%)高,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例,%)
2.2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對比治療前2組血清hs-CRP、IL-6、IL-1因子對比,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均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且觀察組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2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指標對比 (例,
2.3 2組患者JOA評分、VAS評分、OD指數對比治療前2組JOA評分、VAS評分、OD指數對比,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VAS評分、OD指數均明顯比對照組低,JOA評分比對照組高,P<0.05,且觀察組VAS評分、OD指數降低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JOA評分增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3。
2.4 2組患者GQOLI-74評分對比治療前2組GQOLI-74評分對比,P>0.05;治療4周后觀察組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且觀察組增高幅度明顯高于對照組。見表4。

表3 2組患者JOA評分、VAS評分、OD指數對比 (例,

表4 2組患者GQOLI-74評分對比 (例,
腰椎滑脫癥多見于中老年人群,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推進,腰椎滑脫癥發生率明顯增高,給社會及家庭均帶來了沉重負擔。據調查:腰椎滑脫癥在腰腿疼患者中占4%~5%。目前,臨床普遍認為腰椎滑脫癥的發生與骨質疏松、絕經、椎間塌陷、椎間盤退變、小關節退變、腰椎曲度改變、關節紊亂、周圍組織損傷等導致椎間關節移位,進而引起退行性腰椎滑脫。據不完全統計:將近90%以上的腰椎滑脫癥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腰痛、腰椎前凸等癥狀。腰椎滑脫癥可引起神經卡壓、神經管狹窄、腰椎管狹窄,具體體現為間歇性跛行、雙下肢疼痛、腰痛等,如果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會引起二便失禁,部分患者甚至面臨著截癱,嚴重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工作和身心健康。
腰椎滑脫癥屬于中醫領域“腰痛”“腰痹”等范疇,中醫認為該病的發生與外感風寒濕、肝腎虧虛、跌撲損傷、慢性勞損等導致筋骨失養、風寒濕瘀痹阻脈絡,出現腰痛等癥狀。hs-CRP是一種超敏指標,當機體受到支原體、細菌、急性創傷等因素的影響,血清hs-CRP含量會顯著增高。IL-6以及IL-1均為臨床常見的致炎因子,機體炎癥反應嚴重程度與血清IL-6、IL-1濃度呈正相關性。三維牽引可以扭轉、牽拉腰椎周圍的筋,對筋實施運動訓練,提高筋的彈力,擴大椎間隙,提高椎體穩定性,提高脊柱力線的平衡性,擴大椎間隙、椎管,緩解椎管對神經造成的壓迫,進而起到復位椎體的目的和作用。另外,三維牽引可以松解粘連、攣縮的軟組織和瘢痕,降低病變軟組織的壓力,改善淋巴系統血液回流以及局部血液供應,同時降低應力性肌纖維張力,消除神經牽拉刺激等引發的微炎癥反應。本研究示: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96.67%)明顯比對照組(76.67%)高,觀察組治療4周后血清hs-CRP、IL-6、IL-1因子、VAS評分、OD指數均明顯比對照組低,JOA評分、GQOLI-74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表明三維牽引應用于腰椎滑脫癥治療中臨床療效確切。且三維牽引具有實用價值大、費用低廉、安全可靠、臨床療效等優點,大部分患者均可接受。
綜上所述,腰椎滑脫癥患者采納三維牽引治療,可有效緩解腰痛等癥狀,抑制炎癥介質釋放,改善腰椎功能障礙及生活質量,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均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