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甘肅一山地馬拉松賽遭遇極端天氣,21名參賽人員遇難。本是一場普通的山地馬拉松比賽,卻造成了始料未及的悲劇,無疑對國內各類方興未艾的運動賽事敲響了警鐘。
在此次山地馬拉松事故中,造成選手受傷乃至失去生命的最主要原因是極端天氣下的“失溫”。5月19日,白銀市氣象臺曾發布過冰雹橙色預警信號。在早有預警的情況下,主辦方做了哪些應急預案,我們不得而知。馬拉松賽作為一場有組織、有籌備的比賽,結局卻是如此,不免讓人唏噓。
與城市馬拉松相比,山地馬拉松有更多不確定因素和危險性,這就更需要主辦方在安全保障方面下足功夫。不論是在賽道上增加臨時補給點,還是增加醫療救治隊伍,加強賽事監控,做好緊急救援準備,每個環節都應該做細做到位。
挑戰越大,安全保障越要充足。除了主辦方應承擔的責任,這場賽事也給廣大運動愛好者提了個醒。近年來,極限運動賽事逐年遞增。“挑戰極限、超越自我”極限運動的初衷本是激發自身潛能、培養勇敢精神,但在超越自我生理極限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
這起事故應成為一個“轉折點”:人們要認真反思馬拉松賽事存在的問題,制定更為專業和規范的賽事標準,對賽事場地、選手門檻和補給保障制定更嚴更細的標準,提高馬拉松賽事的質量水平,從根本上保障選手的競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