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勝,周明安,魏小華,劉文軍,尹凌鵬,毛建輝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開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思維能力,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教學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給教師提出重大挑戰。 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是單純的知識講解者,學生不應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應當是師生互動的過程,學生應該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創造者。 因此,開展數控專業實訓教學改革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技術技能創新能力。
因“數控加工實訓”課程本身的特點,在實際課堂的教學中,教師感到有很多東西要教給學生,卻又感到要教的東西太多而不知從何下手,這就要求必須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大企業真實產品的教學力度,突出教學的真實性和技術的應用性[1]。 同時還得考慮學生的興趣如何培養,所教學的項目加工完成后如何檢測。 因此,將企業真實產品案例引入到數控加工實訓課程中,利用企業產品質量為導向的理念,讓學生直接在高精度的數字化測試設備上檢測分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樂趣[2]。 例如講到螺紋加工時,可引入經典的自來水閥門中的螺紋先進行檢測后進行講解如何制作,如圖1所示。

圖1 螺紋加工的真實案例
教學中安排學生分別進行滑輪的內外圓弧、窯爐傳動件圓柱面的數字化檢測,進而根據此實例的討論及檢測分析結果,教師開始講解如圖2 所示。

圖2 優選企業產品典型案例的數字化檢測
如上述針對數字化檢測出的數控圓弧及圓柱加工問題時,教師可首先拋出一個實際例子,如塑料滑輪、窯爐傳動件的加工次品案例問題如圖3 所示。 并同時選用若干個塑料滑輪、窯爐傳動件的加工次品分發給各個小組,由學生提前自學定義,讓學生分組討論,討論其中的影響因素。

圖3 數控加工實訓真實案例加工次品問題
教師針對圖3 的實際產品加工案例的報廢問題,結合圖2 的數字檢測教學法,針對直線指令G01,圓弧指令G02G03,復合循環指令G71/G73 等課程教學重點中易出現的產品加工次品問題,針對性帶動學生進行問題導向教學,并將產品程序進行優化補充后,讓學生將原先企業產品進行數控加工和制作。 完成課程設置的產品加工案例如圖4 所示,指導學生通過數控編程的圓弧插補指令G02/G03 指令、刀具半徑補償G41/G42 指令等知識點進行解決,掌握圓弧指令及刀具半徑補償指令在數控加工實訓中的重要程度,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感,以及決心學習好該課程的堅定信心[3-4]。

圖4 產品檢測法教學法學生完成的教學案例
本文充分圍繞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立足衢州,面向浙江,服務地方,把學校建設成為以培養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以優質教學資源建設為目的,以教學資源的應用提高教學質量為最高目標,為社會輸送企業崗位需求的技術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