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豫鴻
(昌吉職業技術學院,新疆 昌吉 831100)
近年來,計算機已經開始普及到各行各業之中,在大部分行業與領域之中對于計算機基本都具備一定依賴心理,這種依賴會促使其使用計算機開展所有工作,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 但與此同時,不法分子會在計算機之中尋找漏洞,并利用漏洞制造病毒,將病毒入侵到計算機之中,便可以完成一系列違法操作。 這些病毒在不法分子研究下越發隱秘,根本無法通過正常方式判斷,為了將計算機病毒危害最小化,目前,計算機病毒防護逐漸變成廣大用戶關注問題。
一般計算機病毒都是人為設計,可以在計算機之中針對信息、數據以及系統造成干擾與破壞,所有計算機病毒都屬于獨立狀態,會在完成入侵后隱藏在其他軟件或程序中。 當計算機被病毒入侵以后,計算機運轉速度會受到干擾,還可能出現死機等故障,如今有很多不法分子通過病毒尋求利益,甚至有很多不法分子開始利用計算機進行網絡詐騙,因此,計算機用戶都應該掌握一些計算機病毒防護常識[1]。
計算機病毒被社會大眾所重視,主要是因為計算機病毒自身具備多種特征,這些特征不僅能夠保證病毒不會被用戶輕易發現,還能促使病毒在計算機中給用戶造成嚴重損失。 計算機病毒常見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隱蔽性。 通常只要病毒成功入侵到計算機之中,用戶就很難發現這些病毒的存在,因為病毒在完成入侵后就會變成文件或代碼,甚至有些病毒還能隱藏在其他軟件之中,這種隱蔽特征便是病毒成功侵入到計算機之中的依仗。二是破壞性。 當病毒進入計算機之后,可以對信息、數據、軟件以及程序等多方面造成破壞,甚至還可能導致計算機無法正常使用與運轉,這樣用戶就無法通過計算機展開工作。
如果計算機用戶在正常操作之中,對于計算機病毒沒有任何了解認知和防范意識,就容易導致計算機被不法分子隨意入侵,但如果計算機用戶可以了解計算機病毒實際危害,就能幫助計算機用戶加強病毒防范意識。 尤其是在現代社會,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于社會各行各業之中,甚至可以說如今計算機屬于社會大眾休閑、工作以及生活之中的一部分,如果在這一部分之中出現病毒,就會導致使用數據被隨意破壞,也可能在計算機用戶沒有察覺情況下對重要數據進行篡改,最后都會對用戶個人利益造成威脅,因此計算機病毒防護極其重要。
當計算機之中存有病毒時,通常都會出現一些明顯反應,因為大多數計算機病毒在對信息進行破壞或篡改時,可以直接對計算機芯片進行破壞,對計算機文件進行刪除,對計算機磁盤進行格式化,甚至可能通過無用數據對重要文件進行篡改。 計算機病毒屬于一種代碼,在入侵計算機以后會占據一定內存,很多病毒還可能在入侵以后自行復制,這樣整個計算機就會處于一種卡頓狀態,因為病毒會對計算機運行展開持續干擾。當病毒成功入侵到計算機之中,就會自行收集計算機之中用戶信息與關鍵數據,一旦信息數據被泄露,不僅會對計算機用戶經濟利潤造成巨大損失,甚至還可能威脅到計算機用戶生命安全[2]。
如果當計算機用戶發現自己沒有對磁盤進行存取操作,但計算機磁盤卻一直處于閃爍狀態,或是計算機用戶發現自己并沒有使用過多程序,但計算機空間卻顯示即將處于占滿狀態,基本就可以確定計算機之中存有病毒。當病毒在計算機之中進行活動時,會隨時產生病毒文件與數據,病毒活動時間越長計算機空間被浪費情況越嚴重。 而且一般軟件都需要通過成千上萬次檢測與試驗后,才會正式公布在計算機用戶面前,但病毒卻會在一臺計算機中完成入侵后,就針對下一臺計算機進行入侵,如果是在企業之中,很有可能導致企業所有計算機空間被病毒大量浪費。
當用戶開始了解計算機病毒影響與危害后,大部分計算機用戶都會在使用計算機時產生一定心理負擔,害怕自己在計算機操作中被病毒入侵,更擔心自身信息與工作數據被曝光。 而且大部分計算機用戶都不了解病毒在入侵計算機時會出現哪些反應,當計算機出現卡頓、死機、自行重啟等異常狀態時,就會認為計算機已經被病毒所侵害,這種趨勢在計算機用戶群體中愈演愈烈,甚至有50%以上的計算機用戶都會時刻擔心計算機已經被病毒入侵,但其實卡頓、死機等異常狀況,不一定是病毒入侵所導致,也可能是因為計算機配件過于老舊,或是其他原因所造成,但計算機用戶心理負擔并不會因此而減少。
為了確保計算機不被各種病毒所侵害,很多專業人士研發出諸多計算機病毒防護軟件,如:360、魯大師以及瑞星等,通過這些軟件便可對計算機病毒起到防護作用,因此,以下便針對計算機病毒防護軟件展開分析。 1)單獨使用查毒軟件。 因為計算機病毒基本都會隱藏在內存空間之中,所以正常對計算機進行觀察基本沒有任何作用,而查毒軟件可以針對計算機內存空間進行檢查,分析計算機各種數據是否被篡改過,這樣便可判斷計算機之中是否存在病毒。2)單獨使用殺毒軟件。這種軟件可以根據計算機病毒特性,對其展開針對性消除,幫助用戶找回被病毒刪除的重要文件,還能在完成病毒消滅中,保護整個計算機不會被病毒再次入侵。 如今在網絡中存有很多殺毒軟件,這些軟件主要優勢便是安裝十分簡單,可以幫助用戶防護大部分病毒,但這些軟件也存有很多缺陷,比如:容易被病毒當作入侵載體、當計算機被完全入侵以后才會提示用戶、無法將病毒徹底清除、僅能針對常見病毒進行用戶、占據計算機內存等。 3)結合多種計算機病毒防護軟件。 有很多防護軟件之間都存有相似之處,這種相似之處可以促使防護軟件相互彌補,而且不會在計算機之中產生任何矛盾。例如:McAfee 與瑞星這兩種軟件便可綜合使用,這兩種軟件單拿出來基本都可以獨立運行,但肯定無法將防護范圍擴展至整個計算機,在將兩者結合使用后,便可通過兩者自身獨特性能針對計算機病毒展開全面防護,保證計算機不會被病毒隨意入侵,以此促使計算機用戶個人信息得到保障[3]。
近幾年我國科技研發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為了保證計算機的使用安全,以及計算機用戶信息安全,針對計算機病毒研發出諸多防護技術。 因此,在對計算機病毒展開防護時,可以優選這些技術作為主要方式:1)防火墻技術。防火墻原本屬于一種建筑,為了避免火災持續蔓延所建筑,后來有人發現這種理念與計算機病毒防護十分相似,于是便將研發出防火墻計算機病毒防護技術,這種技術可以針對計算機病毒展開限制、分析以及防護。 在防火墻計算機防護技術之中具備多種基礎技術,如加密技術、驗證技術等,其中加密技術可以在用戶使用計算機展開信息傳輸或發送時,保證雙方都不會在信息傳輸中被病毒所干擾,如果不法分子想要在這段過程投入病毒,需要先行破解雙方信息傳輸密碼,在密碼破解后雙方基本已經完成信息傳輸,這樣不法分子就沒有機會在信息傳輸之中,對信息進行攔截與篡改。 而驗證技術可以保證計算機只有相應用戶才能進行操作,很多病毒在計算機之中隨意活動時,用戶基本都無法立即明確,但通過驗證技術整個計算機所有操作都需要驗證身份,這樣當驗證技術確定病毒身份不符時,就會立即對其進行消滅操作。2)防護卡技術。這種技術主要是將軟件與硬件相互融合,可以針對整個計算機展開實時監督與觀察,一旦發現用戶沒有操作計算機,但計算機之中卻出現操作行為時,就會立即分析計算機為何出現操作行為,分析范圍十分全面,可以針對軟件與硬件展開徹底分析,這樣病毒在計算機之中就會無處可藏,用戶無需將注意力放在計算機病毒防護上,就能切實做好計算機病毒全面防護。
除了使用計算機病毒防護軟件與技術以外,其實只要計算機用戶可以掌握一定檢查方式,就能自行針對計算機病毒展開檢查與防護,因此,計算機用戶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使用檢查展開病毒防護:1)因為大部分計算機病毒都會通過文件進行入侵,所以用戶可以在使用計算機時定期針對文件展開檢查操作,如果文件之中存有異常情況,便可確定計算機已經被病毒入侵,這時通過防護軟件與技術便可對其進行消除。2)計算機用戶應養成備份習慣。因為即便防護效果再強的計算機病毒防護軟件與技術,也可能在某個環節出現些許漏洞,通過這漏洞病毒就會完成入侵,所以為了切實保證重要文件與數據不會被病毒所破壞,最好提前將一些重要文件與數據做好備份,這樣即便計算機被病毒入侵,用戶也可以通過備份降低損失[4]。
綜上所述,由于現代科技研發水平逐漸加強,計算機病毒也開始在不法分子研發下頻繁變化,如今病毒對計算機入侵方法十分多樣,通過網頁、鏈接等多種方式都可以完成入侵,對計算機用戶實際損失也十分嚴重。 因此,社會大眾在操作計算機時,一定要了解計算機病毒概念與危害,這樣才能在計算機操作中更加注重操作行為。 當計算機用戶開始正視操作行為后,便可使用軟件、技術以及檢查這三種措施,針對計算機病毒展開全面防護,確保計算機病毒對于用戶實際危害降到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