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生 劉名峰
重癥支氣管哮喘是一種臨床癥狀以咳嗽、胸悶、喘息等為主要表現的常見呼吸科疾病,隨著患者病情的不斷發展,會逐漸呈現出病癥加強的表現,且容易致使患者合并呼吸衰竭,并發呼吸困難、憋喘痙攣等相關癥狀,如果不能夠給予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療和干預,將會嚴重影響其身體健康,甚至危及生命[1]。經鼻高流量氧療屬于臨床治療中針對呼吸科疾病所采用的一種常見治療方法,其具有操作簡單、患者痛苦小以及整體療效顯著的特點;因此,本次研究中將隨機抽取本院于2019年2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 例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其中40 例給予經鼻高流量氧療,分析其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80 例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針對“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疾病診斷標準,且依從性較高。給予所有納入研究對象進行統一編號后,按照單雙數分為實驗組與常規組,每組40 例。常規組中,男21 例,女19 例;年齡34~75 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61±2.32)年。實驗組中,男22 例,女18 例;年齡35~75 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68±2.2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知情,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經全部簽署協議書;經本院相關倫理委員會監督核準。排除標準[2]:不符合臨床診斷標準且合并其他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病史資料不全,心血管系統功能不穩定、傳染疾病的患者;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的女性患者;患有認知障礙、慢性疾病以及心臟病或依從性較差的患者;對于此次研究拒絕簽字確認或自愿退出的患者;出現呼吸抑制或停止等極嚴重呼吸衰竭癥狀的患者。
1.2 方法 兩組研究對象在入院接受相關指標的檢查后,均按照醫囑進行抗感染、抗炎、解除氣道痙攣、維持電解質、痰液引流、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措施,所應用藥物為沙丁胺醇(深圳大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48,規格:20 ml:0.1 g)、布地奈德[瑞典McNeil Sweden AB,國藥準字J20180024,規格:32 μg(0.64 mg/ml)×120 噴]、氨茶堿(常州蘭陵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188,規格:10 ml∶0.25 g×5 支)、甲強龍(比利時: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注冊證號 H20130301,規格:40 mg)等,同時由醫護人員對其臨床指標及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的監測和記錄。
1.2.1 常規組 給予鼻導管供氧治療。由醫護人員采用干棉簽對患者的鼻孔進行充分清潔后插入導管,導管的插入長度為患者鼻尖到耳垂的1/2,將氧流量調整為1~2 L/min 后為患者插入鼻導管,并對其臨床相關指標以及氣管插管氧流的通暢性進行觀察記錄。
1.2.2 實驗組 給予經鼻高流量氧療。由醫護人員將Optiflow 經鼻高流量濕化氧療系統的吸氧濃度、流量控制、相對濕度分別調整為30%~50%、20~40 L/min及100%后進行經鼻高流量氧療。在治療初始階段,醫護人員需要在床旁指導患者如何進行規律的呼吸,并將出現的常見不適癥狀進行講解和告知,對患者存在的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進行緩解,并指導患者將頭部抬高>30°,以保證氣道的通暢性;患者接受經鼻高流量氧療的同時醫護人員需要根據患者血氣指標的變化情況及其相關參數進行適當調整,以保證患者的臨床治療有效性,對患者的臨床相關指標以及氣管插管氧流的通暢性進行觀察記錄[3]。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包括PaO2、PaCO2、pH 值。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舒適度、疲勞程度,其中舒適度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CQ)進行評估,分值與治療中舒適度呈正比,疲勞程度采用Borg 疲勞量表進行評估,分值與疲勞程度呈反比。對比兩組患者預后情況,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并發癥包括口干腹脹、排痰障礙等。并發癥發生率=(口干腹脹+排痰障礙)/總例數×100%;病死率=病死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aO2、PaCO2、pH 值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PaO2、PaCO2、pH 值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舒適度、疲勞程度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舒適度、疲勞程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舒適度、疲勞程度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對比 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優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氣指標對比 (±s)
注:與常規組對比,a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舒適度、疲勞程度對比 (±s,分)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舒適度、疲勞程度對比 (±s,分)
注:與常規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對比 [n(%)]
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屬于臨床治療中一種較為常見且病情危重的呼吸科疾病,患者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咳嗽、喘息、呼吸困難、憋喘痙攣等,如果不能及時的給予有效的治療和病情干預,將會致使其出現多種并發癥狀,最終導致各臟器因缺氧而損傷,甚至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4]。傳統的臨床治療中通常給予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抗感染、抗炎、解除氣道痙攣、維持電解質、痰液引流、營養支持等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使用鼻導管供氧治療,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其在治療中需要針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選擇性治療,具有一定的治療局限和不足之處;而無創呼吸機輔助通氣對支氣管哮喘容易出現氣壓傷等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受限,均仍需要不斷的進行研究和分析。
本次研究中通過給予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規治療措施的基礎上采用經鼻高流量氧療治療后的結果表示:治療后,實驗組PaO2、PaCO2、pH 值均優于常規組;實驗組舒適度、疲勞程度均優于常規組;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隨著我國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多種醫療設備和治療措施也一直在不斷的完善。鼻高流量氧療屬于臨床治療中一種新型的高效氧療方法,其不僅具有操作簡單、患者痛苦小以及人機配合好、療效顯著等優點,同時還可以在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將氣體進行直接的持續輸送,在氣體輸送過程中還會適當進行加溫、加濕,整體提高患者的臨床舒適度,降低疲勞程度。該種治療方法結束后會更加有利于患者分泌物的清除,減少肺不張的形成,降低口干腹脹、排痰障礙等并發癥的發生率。血氣指標中PaO2、PaCO2、pH 值均屬于可以有效評價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臨床病情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而傳統的鼻導管供氧治療中由于氣體不受控制,一旦未能達到理想效果會導致患者出現鼻腔黏膜干燥、出血、疼痛等不良反應,但是鼻高流量氧療在治療中則可以有效避免這些問題的發生,在快速、有效治療下能夠幫助患者改善其臨床病癥及血氣指標,進而幫助患者獲取較好的臨床治療及預后效果[5]。部分參考文獻中表示[6],鼻高流量氧療在臨床中針對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時,可以充分降低其病死率,這一結論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治療中應用鼻高流量氧療可以有效改善重癥支氣管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氣指標、舒適度和臨床效果,同時降低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及病死率,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