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蘊茹
痔瘡是肛腸疾病中的常見疾病之一,痔瘡患者年齡范圍較廣,隨著年齡的增長,痔瘡的發病率也會與之升高。痔瘡的發病原因較多,如不健康的飲食習慣、長期飲酒、久坐等[1]。在臨床治療中,痔瘡主要進行手術治療,治療效果較優,但術后疼痛和患者的心理狀況導致術后護理較為困難,并且患者的術后排便較為困難,引起便秘等并發癥,增加患者的術后不適感,對患者的術后恢復和心理狀況產生不利的影響?,F對痔瘡術后患者應用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探求其應用價值,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80 例在本院進行痔瘡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9 例,年齡19~65 歲,平均年齡(37.52±1.21)歲;實驗組男22 例,女18 例,年齡20~67 歲,平均年齡(38.14±0.9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抽取患者及其家屬對此次實驗均擁有知情權,并簽訂了相關的書面文件,表示對此次實驗持有贊同態度。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方案,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具體如下。①術前教育。護理人員借用PPT 講解或宣傳文案使患者能夠清晰的了解到痔瘡疾病的發病原因,病理的變化過程,手術的一些細節過程以及術后的注意事項,尤其要詳細講解術后的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如水腫、疼痛、出血、便秘等,讓患者具備一定的心理預備,并建立良好的醫護關系,使患者配合護理工作。最為重要的是讓患者理解術后保持正常排便,創口每日進行換藥的重要性,保障患者的術后康復效果。②心理疏導。觀察記錄患者的心理狀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護理。患者的心理應激源多為病痛和手術,患者常見的心理應激反應為焦慮和恐懼,這多由患者對自身病癥和對應的手術治療的不了解所至,護理人員要和患者進行積極的交流,向患者介紹一些成功的治療案例,進行相應的心理疏導,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提高患者的安全感,改善患者不良的心理狀況?;颊呖赡芤驗樽o理部位的特殊性,產生焦慮,抑郁的心理狀態,醫護人員要嚴格監測患者的心理狀況,并聯合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關心和安慰,降低患者的術后不適感。在對患者進行換藥時保持動作輕柔,并依照患者狀況進行一定的良性暗示[2]。盡可使患者處于舒適的條件下,如保證病房內干凈整潔,適當變換患者的體位,增強患者的心理舒適感。痔瘡手術患者的日常排便較為困難,許多患者擔心自身的排便活動,會造成創口感染或者創口撕裂,加重自身的病痛,從而有意識的減少排便,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耐心的講解,消除患者心理上的擔憂。③疼痛護理。疼痛護理要采取正確的方式,對患者肛門創口進行良好的包扎,固定,減輕因患者身體活動觸動或撕裂創口,減弱患者的痛苦。在日常護理中,鼓勵患者進行一些感興趣的活動,如聽歌、看電視、與家屬溝通交流等,吸引自身的注意力。在應用止痛藥物時,遵循三階梯止痛原則,對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評估,止痛藥物可以選擇麻醉藥物,阿片類藥物等,依照患者的疼痛程度進行個體化給藥,優先選擇口服給藥,并按時給藥,將止痛效果最大化。在進行疼痛護理時應注意:a.疼痛是人體的生命特征,醫護人員要建立正確的疼痛認知,同時對患者進行宣傳教育,使患者正確認知疼痛,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b.在應用止痛藥物時,依照患者的情況適量給藥,盡可能降低藥物對患者的副作用;c.實時監測患者的身體狀況,如肛門創口出血,腫脹狀況,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d.醫護人員應和患者進行積極的溝通,了解患者自身感覺的疼痛情況,主要疼痛部位以及疼痛時長,對下一步的護理措施進行改善,提升患者的護理效果。④康復訓練與飲食護理。讓患者進行適量的康復訓練,避免長時間蹲坐,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進行一定的提肛和括約肌舒縮運動,使肛門功能進行良好的康復,同時保持患者肛門的日常清洗,防止出現傷口感染,加重患者的疼痛。對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鼓勵患者在術后康復中多進食一些水果、蔬菜、花生、牛奶等一些易消化和潤腸通便的食物,禁止患者食用油膩辛辣的食物,如油炸烤串、熏肉、肥肉等,嚴禁患者吸煙與飲酒[3]。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心理狀況、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以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VAS 評分進行評定。心理狀況依照SDS 和SAS 評分標準對患者進行評價。依照VAS評分標準對患者術后48 h 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借助自制調查統計表調查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若評分超過60 分為滿意,反之為不滿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為(40.12±5.34)h,術后48 h 的VAS 評分為(1.79±0.51)分,住院時間為(6.23±3.41)d,創口愈合時間為(8.94±2.23)d;對照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為(63.55±6.53)h,術后48 h 的VAS 評分為(3.42±0.69)分,住院時間為(9.89±4.02)d,創口愈合時間為(13.24±2.12)d。實驗組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48 h 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 學意義(t=17.567、12.015、4.391、8.8339,P<0.05)。
2.2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 實驗組的SAS 評分為(45.12±5.86)分,SDS 評分為(44.52±7.15)分;對照組的SAS 評分為(52.12±7.45)分,SDS 評分為(48.79±8.01)分;實驗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671、2.515,P<0.05)。
2.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滿意38 例(95%),不滿意2 例(5%),對照組滿意30 例(75%),不滿意10 例(2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高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2755,P<0.05)。
痔瘡是常見的肛腸疾病,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便血,當內痔發展為脫垂并形成血栓,感染后產生痛感。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混合痔,治療方式分為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有多種方案選擇,如一般治療、注射療法、物理療法、口服藥物治療等[4]。手術治療的治理方案為血栓性外痔剝離術和痔環切術。隨著痔瘡的發病率逐年升高,痔瘡已成為危害人們生活和健康的主要因素。目前治療痔瘡的有效方法為手術治療,但在術后護理方面存在許多問題,目前絕大部分醫院對痔瘡手術患者的護理方案仍為常規護理,對患者不能進行針對性的護理,而且人員作息多采用輪班制,對患者的術后疼痛和心理狀態的護理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導致護理效果和患者康復效果不佳[5]。
痔瘡是肛門處常發的病癥,由于肛門是人體的重要排泄器官,在進行痔瘡手術后盡早使患者肛門恢復正常成為關鍵,所以選擇合適的護理護理方案對痔瘡手術患者的康復具有重要的影響。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仍進行傳統的常規護理方案,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為(40.12±5.34)h,術后48 h 的VAS 評分為(1.79±0.51)分,住院時間為(6.23±3.41)d,創口愈合時間為(8.94±2.23)d;對照組患者的首次排便時間為(63.55±6.53)h,術后48 h 的VAS 評分為(3.42±0.69)分,住院時間為(9.89±4.02)d,創口愈合時間為(13.24±2.12)d。實驗組首次排便時間、住院時間、創口愈合時間均短于對照組,術后48 h 的V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SAS 評分為(45.12±5.86)分,SDS 評分為(44.52±7.15)分;對照組的SAS評分為(52.12±7.45)分,SDS 評分為(48.79±8.01)分,實驗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護理滿意度95%高于對照組的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實驗組的護理方案對痔瘡手術患者具有較好的護理效果。痔瘡手術患者所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疼痛和心理狀態,對患者應用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展開針對性的護理,緩解患者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況,對患者的治療康復產生良好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痔瘡手術患者應用疼痛護理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對患者的心理狀況和術后康復產生積極的影響,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建議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