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艷
在骨科中,老年患者的排痰能力相對較差,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氣管插管,支氣管痰液很難排出,加之手術后往往臥床,不能下床行走,患者支氣管痰液蓄積,很容易發生肺部感染,甚至有些患者出現胸腔積液,因此在骨科術后老年患者的護理中要注意患者的排痰情況[1],近年來大量的機械排痰設備被大量的引入到臨床工作中來,本研究觀察骨科手術后長期臥床老年患者應用人工排痰與機械排痰的舒適度及效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術治療的骨科老年患者80 例,根據排痰方法的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 例。實驗組中男25 例,女15 例;年齡65~81 歲,平均年齡(75.8±6.5)歲。對照組中男27 例,女13 例;年齡64~78 歲,平均年齡(72.9±6.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均為骨科手術后長期臥床不能運動的患者,排除其他系統疾病及精神系統疾病的患者。另選取本科30 例護士,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排痰護理,每組15 例。
1.2 方法
1.2.1 實驗組 給予機械排痰法進行排痰,所使用的振動排痰機為吉林省日成醫用電子器材公司生產的PTJ-5000 系列多頻振動排痰機,根據患者的排痰情況以及患者能承受的振動力承受情況,主要通過體重來判斷,對排痰機的振動頻率進行調節,一般情況下,將排痰機的頻率設置在20~30 Hz,然后根據患者的承受情況和病情增加或者降低振動頻率,頻率由低根據患者承受情況一點點調節,4 次/d,20 min/次。具體的操作方法為:操作者一手拿著叩擊接合器,另外一手用手掌接觸叩擊器接觸胸部的一端,感受叩擊振動的力度,調節合適的振動頻率,然后對患者進行機械排痰,機械排痰時囑患者側臥位,然后對上部的肺部進行排痰,進行10 min 排痰后,囑患者另一側臥,然后進行另外肺部的排痰,排痰的順序自下而上,由外向內,這樣能夠更好的使患者的支氣管以及毛細支氣管蓄積的痰液排出到氣管,并且通過咳痰排出體外,每次在患者的一個部位叩擊振動停留的時間為10~15 s,然后更換下一個部位進行繼續叩擊振動,叩擊的重點部位為肺底部,痰液以及胸腔積液主要集中在肺底部。
1.2.2 對照組 采取人工叩背排痰,人工叩背主要是空氣壓縮振動的原理,同樣讓患者側臥位,應用杯狀的手勢使用前臂以及腕部的力量,快速的叩擊肺部,這樣使空氣進行壓縮,產生振動,叩擊的部位從患者的肺底部開始,自下而上的進行,叩擊同一個部位2~3 次,更換位置。叩背10 min 后進行咳痰,將痰排出體外,更換側臥方向,進行另外的肺部叩背排痰,4 次/d,>30 min/次,在叩背時一定注意手勢和力度。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排痰前后的SaO2、PaO2、呼吸頻率及排痰量,排痰效果,舒適度,護士的疲勞程度。
1.4 判定標準
1.4.1 排痰效果[2]顯效:痰液排除效果好,患者咳嗽、咳痰等臨床癥狀消失,呼吸音恢復正常,肺啰音消失或明顯減少;有效:痰液容易咯出,臨床癥狀消失,肺啰音好轉;無效:臨床癥狀無改變或惡化,排痰效果較差。排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4.2 舒適度評分 以Kolcaba 評分進行判定,包含心理、社會文化、生理、環境,共112 分,分為舒適:>100 分;比較舒適:80~100 分;一般:60~79 分;不舒適:<60 分。舒適度=(舒適+比較舒適+一般)/總例數×100%。
1.4.3 護士的疲勞度[3]輕度:排痰后護士手臂無疲勞感,心率無變化;中度:實施排痰治療后護士手臂無疲勞感,心率增快<10 次/min;重度:排痰后護士手臂明顯疲勞,心率增快>10 次/min。疲勞度=(中度+重度)/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排痰前后的SaO2、PaO2、呼吸頻率及排痰量比較 排痰前,兩組患者的SaO2、PaO2、呼吸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痰后,兩組患者的SaO2、PaO2均大于本組排痰前,呼吸頻率低于本組排痰前,且實驗組患者的SaO2、PaO2、排痰量均大于對照組,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排痰效果和舒適度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排痰總有效率、舒適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排痰前后的SaO2、PaO2、呼吸頻率及排痰量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排痰前后的SaO2、PaO2、呼吸頻率及排痰量比較(±s)
注:與本組排痰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1 mm Hg=0.133 kPa

表2 兩組患者的排痰效果和舒適度比較[n(%)]
2.3 兩組護士的疲勞程度比較 實驗組護士的疲勞度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的疲勞程度比較[n(%)]
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往往摔倒后容易發生骨折,在手術固定治療后,很多老年患者都發生了長期臥床的情況,往往會并發多種并發癥,例如在呼吸道產生的肺部感染為最常見的并發癥,致使痰液在肺部以及氣管發生阻塞,針對此種現象,在骨外科的臨床護理中,需采取排痰措施。
既往臨床上多應用人工排痰技術,而隨著現代醫學的推進,機械排痰措施的產生成為先進有效的排痰技術[4,5]。本文通過比較兩組排痰效果發現,排痰前,兩組患者的SaO2、PaO2、呼吸頻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排痰后,兩組患者的SaO2、PaO2均大于本組排痰前,呼吸頻率低于本組排痰前,且實驗組患者的SaO2、PaO2、排痰量均大于對照組,呼吸頻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患者的排痰總有效率為95.00%,舒適度為92.50%,均高于對照組的80.00%、75.00%,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實驗組護士的疲勞度為6.67%,低于對照組的4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機械排痰在骨外科術后高齡患者中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機械排痰法相比于傳統的人工叩背等排痰方法更具有優越性,人工排痰在叩擊的力度,以及叩擊的方法上相對較難掌握,如力度過小,難以達到良好的排痰效果,使全部痰液難以排除,如力度過大,會造成患者局部疼痛或損傷內臟器官,因此,機械振動排痰法解決了力度不均,難以掌控的難題,同時,機械排痰還降低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減輕醫療負擔,在治療效果上又取得滿意成效。
綜上所述,機械排痰相比于人工排痰在骨科手術后長期臥床老年患者的臨床效果和舒適度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同時降低了護士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