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海燕 霍寶鋒 李慧文 張天弼 王莉娟
獻血是指獻血者捐獻全血、血漿或血細胞成分,通常情況下獻血者不收取任何報酬,采供血機構向獻血者贈送紀念品的過程[1]。無償獻血通常具有較高的質量和安全性。但由于獻血者在獻血前通常會產生緊張、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特別是首次獻血者,由于其沒有經驗,常常會影響其身心健康,且對供血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2]。因此,如何對首次無償獻血者采取有效護理措施,使其不良心理狀態得到改善,對獻血者及其獻血質量具有重大意義?;诖?本站采用心理護理干預模式對4200 例首次無償獻血者進行研究分析,獲得了良好的護理質量?,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站2018年6~12月4200 例首次無償獻血者組成對照組,將2019年1~6月4200 例首次無償獻血者組成觀察組。觀察組中男2109 例,女2091 例;年齡19~49 歲;平均年齡(34.94±3.12)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1439 例;高中及大專學歷2411 例,初中及以下學歷350 例;直系親屬需血獻血2490 例,非直系親屬需血獻血1710 例。對照組中男2167 例,女2033 例;年齡20~52 歲;平均年齡(34.84±3.34)歲;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學歷1478 例;高中及大專學歷2478 例,初中及以下學歷244 例;直系親屬需血獻血2498 例,非直系親屬需血獻血1702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對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所有首次無償獻血者均需接受常規檢查,且結果顯示健康者;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者;③無暈血癥者。排除標準:①合并有腫瘤、癌癥者;②合并心、肝、腎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具有嚴重精神障礙影響效果觀察者。
1.3 方法 對照組無償獻血者使用常規干預措施:了解患者的基本資料,并向其說明無償獻血的相關注意點,同時向其提供常規性護理服務。觀察組無償獻血者使用心理護理干預措施:積極對獻血前產生恐懼、緊張、焦慮等負面心態的患者進行了解,為其提供針對性心理支持,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密切觀察獻血者獻血中的心理狀態,指導其轉移注意力,為其獻血提供安全感;獻血后,指導其正確按壓血管,告知其充分休息后無不適感方可離開,若其采血中出現頭昏、心悸等不良反應時,應立即停止采血,對其做好相應的護理措施,并安撫好獻血者的情緒。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在干預前及采血2h 后采用SAS 評分[3]評估無償獻血者焦慮程度,以焦慮、害怕、驚恐及軀體疼痛等對無償獻血者的焦慮程度進行評分為主要內容,輕度焦慮:50~59 分,中度焦慮:60~69 分,重度焦慮:70 分以上。②在采血2 h 后應用本站編寫的滿意度調查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重測效度為0.88)評估首次無償獻血者對本站工作人員的滿意情況,包含4 個項目(服務質量、采血技能、工作態度、采血環境),每個項目均為百分制,分值越高則表明對該項目的滿意度越高。③采血后觀察并記錄兩組無償獻血者不良反應(心律異常、頭昏、冷汗)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SAS 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無償獻血者SAS 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無償獻血者對服務質量、采血技能、工作態度、采血環境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無償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無償獻血者SAS 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無償獻血者SAS 評分比較(±s,分)
注:與干預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干預后比較,aP<0.05
表2 兩組無償獻血者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無償獻血者滿意度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3 兩組無償獻血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n(%)
近年來,無償獻血已經成為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標志,無償獻血是指人們自愿獻出適量的血液,但其不要任何報酬的一種自發行為,其是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國際紅新月會、國際輸血協會推崇的獻血形式,且各國政府都十分重視和關心無償獻血[4]。
獻血能夠對獻血者的心腦血管系統產生良好的遠期影響,其能夠預防、緩解獻血者的血液粘稠度,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生[5]。近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其體內的血液濃度較高,俗稱“血稠”?!把怼毙纬傻慕Y果就是脂肪一層層附著在人體的血管壁上,最終形成動脈硬化,從而使血管彈性降低,導致人們發生心腦血管疾?。?]。而經常獻血,可以有效減少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并且需要大量的飲水,填充了其體內的血容量,使其血液自然稀釋,血脂就會隨著下降。研究表明堅持適量獻血可減少血液中的所有成份,減少比例最大的是血鐵和蛋白,還降低血液的粘稠度,使血液流速加快,供氧量加大,從而使人們感到身體輕松、頭腦清醒[7,8]。而對首次無償獻血者采取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通過在獻血前充分了解其基本資料,掌握其出現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狀態的原因,對其實施具有針對改善心理狀態的心理干預措施,增加其安全獻血的信心[9]。同時,在獻血中密切關注獻血者的心理狀態變化,可有效減少不良反應情況的發生。此外,在對獻血后獻血者采取積極向上的心理護理服務,能夠有效避免其獻血后出現頭暈、出冷汗的情況發生,提高其對采血工作人員的滿意度,促進其再次無償獻血[10]。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無償獻血者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服務質量、采血技能、工作態度、采血環境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對首次無償獻血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狀態,提高其對本站工作人員的滿意度,療效顯著。
綜上所述,采用心理護理對首次無償獻血者進行護理干預措施,有利于促進其良好心態的恢復,增進獻血者與本站工作人員的信任,提高其無償獻血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