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靜群 李艷霞 石倩倩 劉美娜
重癥急性胰腺炎屬于病死率較高的急腹癥,在發病過程中常常會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癥狀,甚至會引發多器官衰竭,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在急性胰腺炎的疾病分類中重癥急性胰腺炎是最為危重的類型,其具有病情嚴重、發病迅速以及病情變化復雜的特點,且治療時間較為漫長。而重癥急性胰腺炎康復期指的是患者病情已經趨于穩定,各項指標已恢復至正常范圍內,在此階段最主要的是開展功能鍛煉康復護理,尤其是肢體運動方面,以此實現早期康復干預,提升患者預后恢復質量。本次實驗中,主要探究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康復期實施功能鍛煉康復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84 例重癥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康復期納入研究,發病原因為膽源性因素、酒精性因素、飲食因素分別為32、27、25 例。將所有患者按照護理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2 例。對照組中男20 例,女22 例,年齡27~69 歲,平均年齡(49.52±7.51)歲;觀察組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齡25~72 歲,平均年齡(52.07±9.03)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經臨床檢查后,所有患者均為重癥急性胰腺炎康復期,經溝通后,均自愿參與本次實驗。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并指導其進行自主的身體鍛煉。觀察組患者實施功能鍛煉康復護理措施,具體內容如下。①功能鍛煉:在患者病情恢復穩定后護理人員需要指導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a.護理人員需要將實施功能康復鍛煉的目的、措施、預后效果等告知患者,提高患者對功能鍛煉的認知度,并提高其依從性和配合度,能夠積極主動的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功能康復的鍛煉[1]。b.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的活動鍛煉,具體包括:對膝、肩、踝等大關節的活動,以刺激肌肉的收縮,避免因長時間的臥床而出現肌肉萎縮或者是功能障礙等癥狀。具體來說,在進行關節活動時,可以通過將關節擺放至功能位的方式,來增加患者的關節活動范圍,并逐漸從臥位轉變至坐位進行練習[2]。c.當患者的身體耐力增加,身體素質得到有效的強化后,可以指導其進行站立位和行走的練習,通過進行早期的下床活動,能夠避免因長時間的臥床而發生肺不張、靜脈血栓以及肌肉萎縮等并發癥的發生。②肢體功能鍛煉:a.肩關節: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取合適的臥位,進行肩關節的屈曲和伸展練習,在練習過程中需要護理人員固定患者的肩部,用手托舉患者的手臂,在可活動范圍內進行屈曲和伸展的練習,一般情況下,肩關節活動分范圍在90°左右為宜。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動過程中需要注重力度的把握,避免因活動力度過大而造成患者的關節損傷[3];b.前臂練習:由護理人員抓住患者的手腕部位,另一只手輔助患者進行前臂的旋前和旋后練習,從而刺激上臂肌肉的收縮;髖關節:在練習髖關節的肌群時,首先需要指導患者保持坐位或者是平臥位,放松下肢,由護理人員拖住患者的小腿和腳,將膝蓋坐位旋轉中心點,進行髖關節的外旋活動;c.屈膝肌群練習:通過練習屈伸肌群,有助于恢復患者髖關節屈伸功能的作用[4]。在練習過程中,需要將膝關節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上,使髖關節進行屈曲練習,以刺激屈膝肌群的收縮。③心理康復指導:重癥急性胰腺炎具有起病急、發展快、病情重的特點,所以多數患者會因為疾病因素而出現焦慮、恐懼等負面情緒,甚至是出現消極治療的心理狀況。因此,護理人員需要注重對患者的心理疏導,通過與患者交流和溝通來緩解患者的壓力,以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治療,提高其康復自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需要通過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進而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個體化需求,以促進患者舒適度的提高[5]。此外,在護理的全過程中需要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使其正確看待疾病的治療和功能鍛煉,積極主動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康復訓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情況。生活質量評分使用生活質量測定簡表進行評定,其中主要包括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認知能力、家庭作用、環境作用、社會功能,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表示為生存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觀察組患者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認知能力、家庭作用、環境作用、社會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n(%)]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比較[±s,n(%)]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重癥急性胰腺炎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危重癥,具有起病急、病情重、發展快的特點,且治療時間和恢復時間較長,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會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是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6]。而造成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的原因又是多樣的,目前我國造成重癥急性胰腺炎原因最多的為膽道結石、功能障礙、酗酒和暴飲暴食[7]。在重癥急性胰腺炎發病期間患者的體內會有大量的炎癥因子釋放入血,進而出現全身性的炎癥反應,甚至是造成患者出現多器官的功能障礙癥狀。因此,在重癥急性胰腺炎康復期對患者實施功能康復鍛煉,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加快患者的身體恢復,是臨床上需要重視的問題[8]。
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實施功能康復鍛煉的觀察組患者身體狀況、心理狀態、認知能力、家庭作用、環境作用、社會功能等生存質量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此外,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之,針對重癥胰腺炎恢復周期較長的特點,在康復期可以指導患者進行功能康復鍛煉,并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疏導,以提高其對于疾病治療的積極性,促進患者生存質量的提高,縮短住院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