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峰



摘 要:為了給肥料效應試驗提供可靠支撐,針對小麥籽粒中氮、磷、鉀測定缺少標準樣品的現狀,采用標準溶液替代實際樣品,并應用加標回收方法,確定小麥籽粒氮、磷、鉀測定的準確性。結果表明,樣品制備過程合理,測試儀器調整穩定,采用行業標準方法都獲得了準確結果。2種準確度驗證的方法都證實,氮測定平行性較好,誤差相對較高;磷、鉀測定時誤差較小,但相對誤差稍高。測定此3種元素時,注意控制氮轉移損失,減少絕對誤差;磷、鉀需要調整分光光度計和火焰光度計,使儀器充分平衡穩定,以提高精密度。
關鍵詞:標準溶液;質量控制;小麥籽粒;氮;磷;鉀
中圖分類號 S512.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1)01-0058-02
氮、磷、鉀是構成小麥品質的重要營養元素,它們含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小麥的品質。準確測定小麥籽粒中氮、磷、鉀的含量,不僅可以為農產品質量評價提供支持,也為小麥測土配方施肥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方法。目前的測定是按照農業行業標準(NY/T 2017-2011)來執行,用硫酸-過氧化氫氧化體系分解樣品,然后依次用加堿蒸餾滴定法、比色法、火焰原子光度法分別測定氮、磷、鉀,進而計算籽粒中的含量[1,2]。
氮、磷、鉀分析測定時,需要進行準確度控制,行業中大多采用質控樣品來控制準確度,分析領域中也常用加標回收的方法來確定準確度。小麥質量的質控樣品市場上很少見,很難購置。為此,本研究采用標準樣品來進行質量控制,同時開展了加標回收試驗,以此來控制準確度,以期為土壤肥料研究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小麥籽粒采自靈璧縣測土配方施肥試驗田,樣品經風干后,研磨過0.5mm篩,然后在105℃下烘4h,備用。
1.2 器皿與試劑
1.2.1 器皿 可見-紫外分光光度計;開氏定氮儀;火焰分光光度計;可調電爐;開氏燒瓶;容量瓶等。
1.2.2 試劑 濃硫酸;雙氧水;鉬酸銨;酒石酸銻鉀;甲基橙;溴甲酚綠;氮、磷、鉀標準溶液(1mg·mL-1)。所用試劑除標準樣品為優級純外,其余均為分析級別。
1.3 實驗步驟
1.3.1 樣品溶液制備 稱取研磨過篩后的小麥籽粒0.2000g置于開氏瓶內,先用1mL的超純水潤濕樣品,然后加入5mL濃硫酸,開氏瓶口放上彎頸小漏斗,輕搖后在可調溫度的電爐上加熱,至濃硫酸微沸狀態,15min后取下開氏瓶,冷卻后加入2mL雙氧水,繼續加熱30min,直至溶液為澄清透明狀。取下冷卻后全部轉移到100mL容量瓶內,用少量超純水少量多次洗滌開氏瓶及彎頸漏斗,洗液合并到100mL容量瓶內,并用超純水定容至刻度。每批樣品同步做3個空白試驗。同時用標準溶液取代樣品做驗證試驗,分別取1mg·mL-1氮、磷、鉀標準溶液4.00、1.00、0.40mL加入到開氏燒瓶內,加入5mL濃硫酸,放在電爐上加熱,其他步驟與樣品溶液制備步驟相同。
1.3.2 測定方法 (1)氮的測定采用蒸餾滴定法。從100mL處理后的樣品容量瓶內吸取10mL溶液,加入到開氏定氮儀的蒸餾管中,迅速裝入定氮儀內,加入10mL40%的NaOH溶液,加熱蒸餾,流出液用30mL的硼酸指示劑溶液吸收,蒸餾5min后,吸收液用0.1的HCl標準溶液滴定,計算樣品中氮的含量。(2)磷的測定采用釩鉬黃比色法。從100mL處理后的樣品容量瓶內吸取10mL溶液,加到100mL的容量瓶內,用超純水定容到刻度。從此稀釋溶液中移取10mL液體,加入50mL容量瓶內,加入3滴二硝基酚指示劑,用稀Na2CO3溶液和稀硫酸溶液調整酸堿度,顏色由黃色剛變成無色為止,然后加入5mL釩鉬黃溶液,用超純水定容到刻度,搖勻后放置30min測定。(3)鉀的測定采用火焰光度法。用處理后的溶液直接在火焰光度計上測定,由測定結果計算鉀的含量。
2 結果與分析
2.1 準確度控制 小麥籽粒中氮、磷、鉀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其品質高低的重要指標,測定結果的準確度會影響到小麥品質的評價。測試過程并不復雜,是采用植物樣品中氮、磷、鉀測定的農業部標準,以濃硫酸-雙氧水作為氧化劑,在加熱的條件下將分解樣品,定容后測定。小麥籽粒以淀粉、蛋白質為主,難分解成分較少,易于氧化,用濃硫酸-雙氧水氧化體系能徹底分解樣品,不留殘渣。但在轉移的時候可能會受到污染或者存在轉移損失,分取與測定時也會引入誤差。為了控制結果的準確度,一般用質控樣品來控制,但小麥籽粒的質控樣品很難購置。在具體試驗中,可以用一定量的標準溶液取代質控樣品控制準確度,同時也進行加標回收試驗,采用2種準確度的驗證方法來確定樣品測試的可靠性,得到的結果可靠性高。
2.2 常規施肥和配方施肥小麥籽粒中氮、磷、鉀的變化 開展田間小區試驗,即空白、當地常規氮磷鉀施肥以及通過土壤測試結果設計的配方肥試驗,采用1.3.1和1.3.2節的方法步驟,每一步按照標準方法進行,測定籽粒中氮磷鉀的含量,其結果見表1。由表1可知,配方肥與常規施肥相比較,不僅能提高產量,還能增加了氮的積累,也就是增加小麥中蛋白質的含量。從數據上來看,測試的重復性很好,偏差均較低。
2.3 準確度驗證
2.3.1 標準樣品試驗 為了探明轉移和測試過程中出現的誤差范圍,用標準溶液代替樣品開展試驗,分別取4.00、1.00、0.40mL的氮、磷、鉀標準溶液(濃度均為1mg·mL-1)加入開氏燒瓶內同步進行消煮,并對結果進行測定,其結果見表2。由表2可知,氮測定時產生的絕對誤差較大,但相對誤差較小,表明存在著轉移損失,但是用蒸餾滴定法平行性較好,精密度高。磷、鉀測定的絕對誤差小,但平行性較差,說明比色法和火焰光度法測定時需要控制儀器的穩定性,提高精密度。
2.3.2 加標回收試驗 用氮磷鉀的標準溶液進行加標回收試驗,以常規處理的小麥樣品為研究對象,稱取0.2000g樣品,分別加入4.00、1.00、0.40mL氮、磷、鉀的上述標準溶液,經過消煮和測定,其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回收率均超過90%,說明準確度都較高。測定氮的絕對誤差高,需要控制樣品制備與轉移過程的損失;磷、鉀測定的相對誤差高于氮,可能是受儀器穩定性的影響,當儀器達到最佳工作狀態再進行測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相對誤差。
3 結論
采用標準溶液取代樣品開展了樣品測定的準確度試驗,同時采用加標回收試驗來驗證測定小麥籽粒樣品中氮、磷、鉀測定的準確度。結果表明,樣品經過仔細處理,能得到可靠的測定結果。氮的測定結果準確度相對較差,平行性較好,而磷、鉀測定的誤差較小,但相對誤差稍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NY/T 2017-2011植物中氮、磷、鉀的測定[S].2011.
[2]鮑士旦.土壤農化分析(第3版)[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0:115-128.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