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景頤
一直以來,運輸行業是碳排放第二高的行業,僅次于發熱供熱電行業,因此,推廣新能源汽車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要手段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解釋說:“在生產和報廢回收階段,新能源汽車和燃油汽車的碳排放量相當,而在車輛使用階段,電動汽車的碳減排潛力有明顯優勢。”如果到2030年,全中國電動汽車普及率達到20%,那么累積減排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高達3040萬噸。
一輛每百千米油耗為7升的家用轎車,如每天平均行駛40千米,一年下來,其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2700千克。這個量是什么概念呢?一棵處于生長初期的樹每年能吸收12~14千克二氧化碳,按照平均數13千克計算,一輛轎車使用一年產生的碳排放量,就需要207.7棵樹才能完全吸收掉。電動車的每千米碳排放量則比燃油車低30%左右,并且,隨著風電、水電和太陽能電在電網中的比例不斷上升,產生每1千瓦時電能的碳排放繼續減小,電動車的每千米碳排放量還有繼續下降的空間。
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量非常高,而航空業又是其中的排放大戶。以國內航線為例,一架從上海飛往廣州的波音737-200型客機,在2.5小時的飛行過程中,需要消耗8~9噸航空煤油。而客機起飛前一般會多加一些油,以便應對備降等意外事件。多加的油會增加油耗,不但增加成本,還會增加碳排放。為此,一些航空公司采取了“按需”加油的措施——在保證飛機具備正常備降能力的前提下,盡可能合理控制加油量。
其實,給飛機減重并不是現在才開始的。早在2008年,英國不少航空公司為了應對當時高昂的航空煤油價格,紛紛采取奇招給飛機減重。有的航空公司取消了飛行餐,有的雖然提供飛行餐,但將金屬刀叉替換成了更輕的塑料刀叉。沉重的餐車也被更輕便的餐車替代,飛機上報紙和雜志的數量大大減少,機組所使用的航行計劃、天氣預報等紙質文件紛紛被電子化文件替代……
今天,一些航空公司把減重的焦點放到了機身上,他們通過安裝地帶式烘干系統,大大減少了機艙和飛機外殼之間的水分;更有甚者,將飛機表面的涂料磨掉。據計算,一架波音737飛機機身磨光后,機身可減重200千克,每年可節約100多萬元的燃油費。
如何給飛機減重:去除涂料輕量化設備減少機身含水量......
服裝工廠在生產服裝時需要使用大量電能,服裝的包裝運輸過程還會繼續消耗化石燃料和電能。據統計,每生產一千克布料,平均會排放23千克二氧化碳氣體。在碳中和的趨勢要求下,不少紡織企業開始在節能上動腦筋。
換熱器的工作原理
衣服要好看就離不開印染,印染企業每天會排放大量高溫廢水。在以往,高溫廢水都是在冷卻池冷卻后進入城市污水管網。然而,這廢水中蘊含著大量熱量,白白浪費實在可惜。一些印染企業想到了利用這些廢水熱能的方法:利用換熱裝置將廢水的熱能交換給干凈的工作用水。大型工業換熱器有的是管道型,有的是多層板型,但原理都是利用盡可能大的接觸面積和金屬優良的導熱性,將一種液體的熱量快速傳遞給另一種液體。這種方案既提高了廢水的冷卻速度(接觸面積大大增加,廢水冷卻效率高),同時也充分利用了廢水中的熱能,減少了用在加熱水上的耗電。
在今天這個智能化時代,大到城市運行,小到手機支付,都離不開計算。然而,計算中心設備是出名的高能耗設施,它們在消耗巨大電能的同時也積累了許多熱量,要避免計算設備過熱,降溫系統又耗費了許多額外能源。
為了減少計算中心的冷卻用電,一些工程師想到了利用大自然來為數據中心降溫:有的數據中心修建在涼爽的溶洞中,有的修建在常年低溫的高原地區,還有的則干脆將地點選在海底,利用流動的低溫海水給計算設施降溫。2018年,微軟就在英國北海進行了將數據中心沉入海底的實驗。2020年7月,這些數據中心被從海底打撈上來,結果設備運行一切正常,實驗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結果。
海底數據艙
海底數據艙示意圖
海水的比熱容是等體積空氣的3.9倍,也就是說,海水能吸收的熱量是相同體積空氣的3.9倍,這也是水冷比風冷降溫效率更高的重要原因。2021年1月,北京一家企業的海底數據艙在珠海首次亮相。
海底數據艙的外形是一個圓柱形罐體,其優異的密封性能是內部計算設備在水下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下沉至海底后,艙體要能承受住巨大的海水壓力。數據艙中充滿氮氣,以杜絕燃燒的可能性。冷卻系統利用管道將海水直接通過計算設備機架背面的散熱器,從而帶走計算設備的熱量,被加熱后的高溫海水被再次排向大海。
海底數據艙可以為海洋牧場、漁業網箱等生態類活動提供就近的計算服務,又可支持海上風電、海上石油平臺等工業類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