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彪
摘要:教學管理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按照教學規律和特點,對教學過程的全面管理。?教學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不僅涉及教學的計劃、安排內容、方法,以及教師、學生、學校環境和設施等諸多因素,還要考慮怎樣處理學習理論與聯系實際,掌握知識與發展智力,傳授知識與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保證學生身體健康等關系。只有加強教學管理,充分發揮上述各因素的作用,處理好教學任務中的各項關系,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分層次 拓思路 多渠道 重實效
學校工作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安全最重要,教學工作任務量最大,事務性的工作也最多,是學校的中心,工作質量是教育的生命線,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應是課堂教學,應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于是多年來我把自己工作的重心定位在抓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上,那么,下面就簡單談一談如何抓好課堂教學效率提升。
一、“分層次”進行常規聽課
聽課是每個學校業務領導的常規工作。針對聽課,我覺得應該進行“分層次”聽課。所謂“分層次”聽課,就是要針對不同層次的教師采取不同方式的聽課,對于業務能力較強的骨干教師,業務領導在評課時應主要與他們探討教學理念和教育理論方面的內容,使他們在理論層面上有所提升,因為骨干教師不缺少教學實踐,缺少的是豐厚的理論引領下的教學實踐;對于業務能力有待提高的青年教師,應采取跟蹤聽課的方式,也就是聽完課后發現了他們的問題,再及時評課交流的基礎上,繼續對他們進行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第五次的聽課,看他們是否解決了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要注意每次聽課后指出的問題,不宜過多,只要一兩點即可,接下來的跟蹤聽課,也只要求他們解決這一兩點就可以了,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把工作夯實,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實際教學能力;而對于職初教師,除了對他們進行跟蹤聽課之外,還應該把他們帶入到骨干教師的課堂,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輻射的作用,讓剛剛入職的教師一邊學習一邊實踐,同時在上級教育機構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也盡量多派他們去參加,讓他們域外取經,使他們快速成長起來。
二、“拓思路”開展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是教師鉆研教材、切磋教法,共同提高的好方法。傳統集體備課的方式大致是個人初備、集體研討、修正個案、課堂跟蹤、課后交流。這種集體備課的方式是就一節課的教學而進行的,應該說這種方式是有一定時效性的,但由于學科不同,授課內容不同,課型不同,每位教師的教學風格也不同,如果都局限在固定的集體備課模式當中,就不利于教師教學特色的個性發展,也不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所以應該對集體備課方式進行調整,增加集體備課的方式,比如:確定主題式集體備課,就是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確定好主題之后再進行集體備課。目的是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例如在對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家園”版塊兒進行集體備課時,我首先引導老師們根據本板塊的教學實際需要來確定主題。老師們經過討論把識字寫字教學的策略和方法確定為了集體備課的主題,確定好主題后,我與老師們開始交流互動,暢所欲言,最后提煉出了比較有效的識字寫字教學的策略和方法,為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再例如:大家都知道數學知識是一環扣一環的,前一課和后一課之間的銜接是很緊密的。然而,通過聽課,我發現部分數學老師不注重數學知識的銜接與過渡,導致教學目標達成度不高。于是我與幾位業務領導商討決定,把注重數學知識的銜接確定為數學組集體備課的主題。集體備課時,我們全體成員積極交流,各抒己見,最后明確了教前一課要想后一課、教低年要想中年、教中年要想高年,甚至教小學要想初中的教學思想。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老師們的數學教學思路拓寬了,教學視野開闊了,教學效率自然而然得到了提高。
三、“多渠道”組織教學活動
學校是否經常組織教學活動將直接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和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成長速度。幾年來,無論事務性的工作多忙,我一直堅持每學期搞兩次大型的教學活動,幾年里,我校曾先后組織了骨干教師示范課、科研教師研討課、特崗教師匯報課、青年教師研討課、課堂教學大賽、教師基本功競賽、教師業務測試、如何進行作文批改“教學沙龍”、何謂高效課堂教學研討等等大型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中,無論是直接參與者還是間接參與者,都會有所提高,有所收獲,其中幾位直接參與教學活動的青年教師活動過后都感慨的說:“直接參與這樣的教學活動,真好像是扒了一層皮或是攻克了一個堅固的堡壘,其中的苦和累真是不言而喻,但活動過后感覺自己的收獲真是太多了,課堂教學水平似乎提高了一大截。”由此可見,經常組織教學活動,確實是提高各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師實際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
四、“重實效”抓好讀書學習
學海無涯,所以學無止境。教材過關是遠遠不夠的,那是一滴水與一桶水的關系,絕對達到了一滴水和一桶水的標準。而在如今這個信息化時代里,知識的更新速度極快,教師應是一眼甘泉之水,當常流常新,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多讀書,多學習,為此,業務領導應積極組織老師讀書學習,學校圖書室應全天為教師開放,業務領導應該為老師們指定閱讀書目,鼓勵他們閱讀專業的報刊雜志、教育理論、歷史文獻、中外文學著作等方面的書籍,要求教師堅持每天讀書,定期記讀書筆記,撰寫讀書心得,并階段性舉行教師讀書交流會。只有讓組織教師讀書學習成為學校的常態化工作,讓讀書學習成為大部分教師的自身需求,我們的課堂教學實踐才是在豐厚的教育理論引領下的實踐,課堂教學效率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是走在路上的教學藝術。但我相信,作為教學管理者,只要我們能夠多方面、多角度的去探索和挖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方法和新途徑,我們的課堂教學必將走向高效,我們的教學質量必然得到提高,讓我們為此而策馬揚鞭再奮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