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榮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讓幼兒學習和了解優秀的本土文化與藝術是幼兒園課程的重要功能之一。天山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市內,被稱作是天山的一顆綠寶石。它以其清潔而神秘的面容,贏得了人們的敬仰與喜愛。那里有秀麗挺拔的山脈,深不可測的湖水,雪域下四季常青的松樹林;勤勞純樸、熱情好客的哈薩克牧民。天池文化內涵豐富,又貼近我市幼兒的生活。但這些本土文化多以成人的視角來反映,如何在本土文化與幼兒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我們的本土文化從小在幼兒的心中生根,使我們的天池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是我園挖掘本土文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符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提出的新的價值取向。從天山天池的人文景觀中幼兒感興趣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進行挖掘。在探索過程中,可以逐步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在教師參與本土課程挖掘、設計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及文化修養,在與幼兒共同發展、共同成長的過程中,繁榮和發展自己的本土文化。
通過我們對天池本土資源的調查分析,有目的地整理篩選,進行簡單的分類,將之歸納為:民俗文化、西王母文化、旅游文化三大類。在“一日生活皆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蔽覀兺貙捤悸?,多途徑開展本土主題課程,從主題活動素材的探究、內容的豐富、主題網絡的延伸、主題活動的實施,深入探究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本土課程。
一、篩選貼近幼兒的本土文化,探究主題活動素材
西王母文化、民俗文化、劍俠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是天池的五大文化,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前提下,確定以西王母文化、民俗文化、旅游文化為主線,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與幼兒發展需要整合起來的活動。充分的考慮把幼兒周圍環境及生活作為生成主題的基礎。
(一)符合幼兒年齡點的主題
在民俗文化中,小班幼兒對食物感興趣,我們就以“我喜歡吃”為主題開展活動,將哈薩克小各、天池小吃融入活動中,逐步深入,將從哈薩克的飲食風俗入手。
(二)引發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題
在民俗活動之中,中班的幼兒從認識服飾入手。“小別克和小熱娜”從孩子們不同的服飾,到哈薩克民俗風情,孩子對不同民族的文化,天池文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為幼兒認同多元文化奠定了基礎,從身邊的事物出發,孩子們的社會性得到了較好的發展。
(三)促進幼兒與周圍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主題
“旅游對對碰”在孩子們對天池有了一定的經驗,我們以角色游戲深入,游戲的不斷充實,孩子們對天池的,對當地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了有目的的互動,從而加深了對家鄉的喜愛之情。這些主題活動來源于幼兒生活的環境,兼顧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培養,貼近幼兒興趣,并具有時代性,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我們充分利用家鄉的本地資源環境,引導幼兒與周圍環境中的人、事、物進行積極交流,相互作用,盡量把幼兒的學習內容定位在隨處可?見、隨手可得的社會、自然環境中,從書本中走出來,從教室中走出來,走向社會、走向生活、走向大自然。
二、利用貼近幼兒的本土材料,豐富主題活動內容
材料是幼兒探究和學習的中介,對于身處城鄉相結合的地域,我們身邊有許多取之不盡的資源和材料,這些材料隨手有得而且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做個有心人利用這些有利用的材料,提供能引發幼兒探究動機和興趣的本土化材料,豐富主題活動內容,并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使幼兒懷有更高的熱情,并極其專注地投入探索中,通過自己的發現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在我們的課題組成員的幼兒策化下,將水磨新村雙語幼兒園、三工鄉雙語幼兒園打造成為哈薩民俗風情特色園?!?/p>
三、探索主題開展程序,延伸主題活動網絡
經過對課程資源的挖掘生成主題內容后,又經過孩子們的參與、實踐、探索,教師的適度、適時調整,不斷生成新的主題網絡內容,以各種活動形式展開,構成了一個動態、系統的主題流程。
一是教師根據幼兒的探索興趣與幼兒原有的經驗,通過查找資料,產生主題網絡。和孩子一起討論分享,在根據孩子們的興趣點,捕捉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再進行調整,擴展主題,圍繞五大領域制定各教學內容,制定主題計劃。
二是教師分析幼兒在主題活動探索中的興趣表現和難易程度,從而評價幼兒在整個主題活動探索過程中的發展和學習。是教師在分析評估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展、豐富調整主題活動。
三是在主題確定下來后我們以主題為主線,確定主題總目標,并將幼兒一日活動視為課程組成部分,在組織幼兒活動時,我們緊緊圍繞研究課題,遵循師生互動原則,根據幼兒興趣、能力和水平,在建立主題網絡的基礎上生成系列主題活動,并從五個領域出發,編排出每階段的領域內容,供年級組教師參考及使用,以期真正達到教材、
四、結合幼兒興趣需要,推進主題活動實施
(一)善于捕捉幼兒興趣,尊重幼兒現實需求
主題活動開展的最終目標是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全面的發展,本土化的主題活動的探索研究,本質在于依據幼兒的興趣點,選擇適合本班幼兒實際,具有本土化特色的內容,生成主題,并進行探索,深化、發展主題。
(二)正確把握預設內容、時刻關注生成內容
在本土化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編制的主題網絡有一定的主觀色彩,并不一定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也不一定全部符合孩子的興趣與需要。因此,我們在選擇主題時應始終把幼兒作為主要的對象,使幼兒成為活動內容的主人,幼兒的興趣必須得到承認和支持,這種內在動力能夠促進幼兒的學習。
(三)充分利用多種資源,注重拓展教育途徑
《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痹诒局黝}的實施過程中,我們注重家庭教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多種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把幼兒、教師、家長及家庭、社區都包容在課程資源網中,讓幼兒充分和環境中的人、事、物產生有意義的互動。
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開展,我們更加明確了生態的、開放的、創新的、終身教育的新理念。也深深的感觸到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豐富了幼兒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而且拓展了幼兒教育的空間,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產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