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海兵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人生在世,不可能沒有朋友,也不可能不結交朋友,結朋交友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事情。
朋友是人生中一筆寶貴財富,因志趣相投而結下的友情會給人們帶來共鳴與激情,因志同道合而產生的友誼會給人們帶來前進的動力。正因如此,真摯的友情、深厚的友誼,歷來被人們所推崇和傳頌,比如俞伯牙與鐘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與鮑叔牙的“管鮑之交”、廉頗與藺相如的“刎頸之交”、孔融與禰衡的“忘年之交”……
領導干部作為社會的一員,結朋交友本無可厚非。然而,交友之道,擇友為先。“友正直者日益,友邪柔者日損。”只有選擇品德高尚、情趣高雅、志向高遠的朋友,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互相幫助、相互砥礪,共同提升、共同進步。倘若選擇了品行不端之人作朋友,就等于雪入墨池,雖融為水,其色愈污,從此意志開始消沉,生活開始墮落,最終大好人生也會葬送在這樣的“朋友”手中。
縱觀近年來那些落馬的官員,我們不難發現,“交友不慎”幾乎是他們走上不歸路的“標配”。有的耐不住寂寞、擋不住誘惑,甘于被“圍獵”;有的熱衷于鉆營巴結,醉心于謀權斂財;有的沉溺于燈紅酒綠、流連于聲色犬馬……以利相交,利盡則散;以勢相交,勢敗則傾;以權相交,權失則棄。領導干部必須明白,這些被人情外衣包裹的“友情”,不是脈脈溫情,反而可能是別人精心設計的“陷阱”。
其實,在擇友方面,古代先賢早有良訓,明代著名理學家蘇浚在其《雞鳴偶記》一文中提出了“四友”之說,頗值得今天的領導干部借鑒。所謂“四友”,即“畏友、密友、昵友、賊友”四類朋友。他說:“道義相砥,過失相規,畏友也;緩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飴,游戲征逐,昵友也;利則相攘,患則相傾,賊友也。”
由此可見,“畏友”就是要在思想品行上互相促進,有優點互相學習,有缺點互相批評,以求共同提高,從而有利于雙方的品德修養不斷提升。“密友”就是要在各方面互相幫助,連生死之事都可以互相托付,以求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昵友”就是只知道互相說好話,一起吃喝玩樂,在思想行為上雖然沒有過分之處,但往往是非不分,更談不上互相批評了,表面上看似你我不分,實際上并沒有什么真情實意。“賊友”就是為了一個“利”字而互相利用,沒有明顯沖突時可以為“友”,一旦出現利益沖突就是你死我活了。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對于領導干部而言,交一個好朋友,就等于多了一面鏡子,多了一個參謀,多了一個同伴。因此,領導干部交朋友必須交“畏友”和“密友”,絕對不可以交“昵友”和“賊友”。擇善而交、擇義而交絕不是雞毛蒜皮的小事、私事,而是關系個人乃至國家事業前途的大事、公事。
交友作為一種雙向選擇,領導干部心中必須謹記“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交友之道,時刻擦亮眼睛,分良莠、辨忠奸,警惕那些主動找上門來交朋友、拉關系、套近乎、獻殷勤的奸邪之徒,真正將自己塑造成一個“百毒不侵”的鋼鐵戰士,正確處理好公與私、義與利、是與非、情與法、廉與腐、儉與奢、苦與樂、得與失的關系,時時處處守紀律、講規矩、知敬畏,真正做到立大志、顧大局、做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