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付偉 薄莉莉
一、引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大量農村年輕勞動力涌進城市,這使他們當中很多人的孩子成為了農村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情感關注和呵護以及隔代教養帶來的種種弊端,農村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往往表現出多種問題,包括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以及攻擊、厭學等行為問題,嚴重影響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
二、留守兒童教育現狀
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指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是我國城鄉發展不均衡、公共服務不均等、社會保障不完善等問題的深刻反映。因此,解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問題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帶來的收入提升,使絕大部分留守兒童不再受溫飽問題的困擾,但其日益凸顯的心理問題開始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由于長期缺少父母情感上的關心、觀念上的引導以及行為上的幫助,很多留守兒童表現出不同程度、不同形式的心理問題。調查發現,部分留守兒童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同時彌補對孩子的歉疚,為其配備了電腦、手機等智能產品。但由于兒童缺少自制力以及祖輩監管的不到位,導致一些留守兒童沉迷于網絡游戲,進而發展為睡眠嚴重不足、身體發育不良等,尤其是視力下降嚴重,同時課堂學習心不在焉,缺少學習興趣,學習成績下降嚴重。
三、留守兒童問題解決方案
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不僅關系著成千上萬家庭的幸福,更關系著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前途。李克強總理在2019年1月27日部署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當前中國處在特色發展時期,大量務工人員為我國經濟建設作出了特殊貢獻,但也因多種復雜的現實原因,形成了數以千萬計的留守兒童,這種現象短時期內恐怕難以消除,但決不能讓留守兒童成為家庭之痛、社會之殤。為提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保證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筆者結合自身工作經歷,從以下幾個方面總結了開展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是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關懷體制。為更好地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應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建立健全縣、鎮、村三級關懷體制,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以筆者所在山東省鄒城市為例,市關工委積極聯合各鎮團委,在市教育局支持下深入農村學校開展各種形式的關愛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如在春節外出務工者返鄉之際,由濟寧市關工委主辦,山東儒源文化集團、孔子禮儀文化學校承辦的“2019‘和諧一家親德行好少年國學親子冬令營第二期暨濟寧市留守兒童國學冬令營”開營儀式在山東儒源文化集團開營。活動中,兒童與父母一起生活、一起學習,拜孔子、誦經典、排節目、話心聲,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更為加強親子關系搭建了平臺,提升了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親密度。
二是充分發揮鄉村學校教育主力軍的作用。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實施,越來越多的鄉村小學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期,很多少年宮、心理輔導室也隨之興起。新鮮的教師團隊、先進的科學技術、新穎的教學方式,都大大激發了留守兒童的學習興趣和集體歸屬感,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社交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學生的幸福感。
三是充分借助網絡科技加強溝通。隨著經濟水平的提升,很多農村家庭也接通了網絡,在助力孩子學習的同時,也更便于親子之間進行遠程視頻溝通,拉近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由于親子分離而帶來的焦慮。對于那些家里還未能聯網的學生來說,學校可以定期安排他們與父母進行視頻溝通,幫助親子了解雙方的生活狀況,解決一些因距離產生的問題。
四是鼓勵父母帶領孩子開展暑期“探親”活動。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寒暑假總是一年中最快樂的時光。但對于農村留守兒童來說,暑假不僅沒有父母的陪伴,還可能因為缺少看護而增加安全風險。為了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并提升他們的安全指數,學??梢栽谑罴偾跋蚣议L發出通知,鼓勵父母把孩子帶到自己工作的城市。如此,不僅可以增加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讓孩子感受父母對自己的關心,還可以讓孩子了解父母生活的真實狀態,感受父母工作的艱辛,從而產生努力學習的動力;同時,新鮮的環境也可以幫助學生開闊眼界,了解更多課本上學不到的內容。
五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課余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鍛煉身體、陶冶情操,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社交技能,解決缺少父母陪伴和教導帶來的一些心理問題。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有一名學生,由于其父母和姐姐均在外地打工,只能一個人隨爺爺奶奶生活。由于長期缺少與父母的溝通,久而久之,養成了自閉、膽小、愛哭的性格,也較少與班里的同學進行溝通,甚至表現出自殘行為。為解決這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而幫助其健康成長,任課教師積極鼓勵她參加了學校的女子足球隊,并成為一名守門員。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通過與隊友不斷的溝通與磨合,這名學生漸漸融入了足球隊這個集體,提高了與人交往的溝通技能,同時還收獲了快樂,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后來還隨隊參加了鄒城市第三屆“市長杯”足球聯賽。在激烈的比賽中,與其他隊員們一起,收獲了更加深厚的友情,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鍛煉了心理承受力和挫折耐受力,為以后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這名學生已經變得活潑開朗,樂于與人交流,同時也更加堅強了,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父母遠在外地帶來的心理缺失。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富則國富”。兒童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希望。留守兒童也是我國兒童青少年隊伍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他們的健康成長,尤其是他們的心理健康關乎著千萬家庭的幸福、社會的和諧和國家的未來,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和家長付出關注、關心和關愛,也是當前教育工作者特別是一線教師應該思考的重要課題。
(責任編輯? ?姚力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