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艷 胡雨薇
(湖北經濟學院會計學院,湖北 武漢 430205)
隨著全球碳中和的發展,新能源汽車行業在海外市場也迎來了新的機遇。2019年,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公布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歐洲綠色協議”,提出到2050年歐洲在全球范圍率先實現“碳中和”(即二氧化碳凈排放量降為零),因此歐洲各國紛紛出臺強有力的優惠政策支持新能源車發展。在補貼政策的持續刺激下,2021年8月歐洲各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2020年均有所上升,海外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向好。我國資本市場中科創板和北交所的創立說明國家對科技創新高度重視,以為新材料、生物醫藥、信息硬件、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和創新性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撐,來引導資本補齊國家產業鏈短板。
容百公司主營的產品為三元正極材料及前驅體,屬于新能源材料行業,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上游產業。近年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不斷提升,以及國內政策的傾斜,許多傳統車企甚至是非車企紛紛布局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上對動力電池的需求亦與之攀升,為容百這樣的新能源材料公司帶來新的機遇。
根據最新的政策規定,科創型企業在滿足相關的例如技術水平、研發投入占比等評價條件時,即可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并享受相應的優惠政策。容百公司就屬于高新技術企業,并于2019年作為首批獨角獸在科創板上市。
隨著碳中和的不斷推廣,中國也逐漸成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其后續發展仍然十分可觀。而新能源汽車行業不斷擴張帶來的新能源材料需求的增長,將助力像容百這樣掌握高新技術的新能源材料企業,借助國內發展科創板的東風,乘勢而上,引領全球市場。
隨著正極材料市場的集中度不斷向頭部企業靠攏,正極產業鏈迎來量價齊升階段。現今上游礦產資源原材料的供給主要依靠海外進口,而礦產資源市場又長久地保持寡頭壟斷,在三元正極材料需求缺口仍然巨大的現階段,正極材料行業對于上游資源的延伸是今后企業搶占市場先機、縮減成本的一大突破口,同時也能規避產業鏈斷裂的可能性風險。目前,為了提升供應鏈彈性、有效控制成本,行業巨頭更傾向于打造一體化發展的優勢企業。
三元正極材料行業的產業鏈中游為各類型三元材料生產企業,而三元正極正是電池材料中規模最大、產值最高的環節。目前鋰電池主流正極材料主要為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目前國內的正極材料出貨以三元材料為主,高鎳三元材料由于技術壁壘暫時難以打破,生產企業仍保持著較強的議價能力。
三元正極材料下游主體包括鋰電池生產企業與新能源車企業。從全球范圍看, 鋰電行業的LG化學與寧德時代雙寡頭格局已逐漸成型。而新能源汽車正處于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是,隨著政府補貼開始大幅退坡,新能源汽車銷量出現明顯的波動,可見當下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三元正極材料的需求也會隨著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波動,進而影響企業績效。
容百公司于2012年成立,成立時間小于10年,于2013年至2015年實現常規NCM523材料量產,2017年完成技術突破,成為國內第一家實現NCM811材料量產的企業,2019年通過科創板作為獨角獸企業上市。根據科創板上市條件,容百在未上市前的企業估值可以確定是超過10億美金的。因此,容百符合獨角獸企業的標準。
(1)產品差異化經營,提高技術壁壘。容百主營的三元正極材料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含鎳量越高,技術工藝越復雜,加工毛利也就越高。目前三元正極材料NCM523技術已進入成熟期,NCM622進入放量期,NCM811正處于導入期。當下容百還在不斷研發探索三元正極材料技術,其產品精細化的發展趨勢決定了該公司的最優選擇為產品差異化戰略。產品差異化戰略也讓其在三元材料行業打造了較高的技術壁壘,占取了較高的行業市場份額。
(2)進軍海外市場,推動價值鏈延伸。容百以核心業務為基石,積極推動價值鏈的延伸,國際合作覆蓋多個國家。其海外布局采取長期合作策略。在技術上容百選擇采取合作模式,但在業務上采取直銷模式。由于歐洲等國家三元正極材料的產能并不能與需求相匹配,極大地利好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將產品分銷海外。
如圖1所示,容百在鋰電池產業鏈中扮演鋰電池原材料供應商的角色,主要通過銷售自主研發的三元正極材料NCM811實現盈利,由于NCM811材料技術壁壘較高,因此容百能夠在行業中占據一定的行業地位。除此之外,容百還生產銷售前驅體。在生產模式上,容百采用以銷定產為主的生產模式并加以直銷模式,與下游客戶建立了良好的長期合作關系,圍繞正極材料回收布局循環產業鏈,建立了運轉良好的商業模式體系。

圖1 容百盈利模式
容百主營的NCM811材料有較高的技術工藝要求,技術壁壘較高,是容百在產業鏈中游競爭的優勢所在。其專利技術多為自主研發創新,與A股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相比,研發投入能更明顯地改善其持續經營的能力。容百近三年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均超過3%,積累了較為穩定的技術實力和產品開發能力,具備獨角獸硬科技的屬性。8系NCM三元正極電池的裝機量由2019年的15%上升到2020年的24%,具有較大的市場前景,容百的技術優勢持續發力。容百的競爭優勢見表1。

表1 基于SWOT模型的容百競爭優勢分析
(1)供應鏈斷裂及成本控制風險。基于市場結構理論,新能源材料行業上游的資源型市場具備稀缺性、不可再生性以及資源分布的非均衡性。目前,新能源材料行業的市場結構具有典型的寡頭壟斷特征。結合目前國際上去中國化的政策導向,產業鏈上游的國外原材料廠商有共同抬價甚至減少出口量的可能性,容百的供應鏈存在較大的風險。而正極材料與前驅體是成本加成的商業模式,受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容百作為只生產正極材料及前驅體的企業,一旦上游供應鏈出現問題,企業將承受滅頂之災。根據中經產業數據庫的數據發現,容百公司主營產品的主要原材料鎳、鋁的進口商品數量指數由2017年的82.63和103.57,上升至2020年的97.66和135.58,說明當下這些原材料仍然廣泛依賴進口,對于容百這樣還處于發展期的高新技術企業,現金流壓力較大,難以通過效仿一體化經營的行業巨頭以強勢入股原材料供應商等方式降低供應鏈斷裂風險。因此,如何與上游供應商達成穩定的合作關系是容百當下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
(2)生產組織與采購風險。容百公司主營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受有關大宗商品價格變動及市場供需情況的影響較大,即使與國際主流供貨商保持良好的業務關系,亦難以對抗國際形勢變動產生的影響,因此原材料的采購價格易出現較大的波動。若公司未能及時有效采取定單“背靠背”模式,則存在無法完全消化原材料價格波動影響的風險。2020年由于原材料價格波動及大客戶規模化采購導致的產品銷售價格調整,容百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出現大規模下降,說明容百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生產采購過程缺乏柔性。
(3)信息傳遞風險。從容百公司的主要供應商情況可以發現,容百每年都要大量外采前驅體,采購金額占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最高時超過10%,這也是導致容百毛利率難以提升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由此說明,容百存在更為重視三元正極材料的生產制造,而對前驅體配套產線的產能控制相對有所滯后的問題。同時在2020年,由于客戶階段性產品需求的變動,前驅體產品產銷量又急劇下降,說明容百內部可能存在對前驅體產需量控制不佳,與上下游企業溝通不充分,產能利用率較低等情況。而且容百各季度的存貨周轉量差異較大,近幾年存貨周轉率亦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公司對原材料及產成品的儲備難以準確把控,占用了過多的流動資金,給企業的現金流帶來壓力,為公司帶來一定的財務風險,亦體現了信息傳遞不充分帶來的影響。
(1)市場需求不確定性風險。容百的主要營收來源于前五大客戶,2016年~2020年前五大客戶的營收占比均超過了50%,可見容百對大客戶的依賴度之高。從表2也可以看到,容百流動比率過高,資金利用效率低,綜合來看短期償債能力較弱,現金流壓力較大,因此也會影響容百對下游的議價能力,對市場需求變動的應對能力較弱。

表2 容百短期償債能力
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并非只有三元正極材料這一種選擇,三元材料雖然技術優勢明顯,但是在成本上并不占優勢,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及鋰電池市場的持續火爆,正極材料的原材料價格在2021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平均漲幅超過200%,市場呈現出供不應求的情況。根據成本模型測算,車企在電池配置上承受著較高的成本壓力,其中正極材料又是占比最高,因此車企有動力在車輛電池配置上縮減成本。從近年來新能源車企在電池產業上的戰略布局可以看出,大多數車企具備轉型升級的能力和野心,預計未來鋰電池材料行業格局會發生質變。此外,從容百的資產結構可以看出其是一家重資產企業。對于重資產公司,它的資產必須和現在市場上的需求相匹配。同時,專業性太強的重資產公司資產流動性風險較大,一旦產品適銷不匹配,市場上出現新的技術路線,既有設備資產就會大幅貶值。
(2)政策風險。雖然下游新能源車整個行業看似“火熱”,但實際上產品性能指標“注水”的情況時常出現,近兩年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召回的問題車輛中,新能源汽車占比最重,新能源汽車問題頻發不僅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新華社報道直指“毛病該治”,更削弱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進而對市場銷量產生負面影響。可見新能源汽車行業尚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三元正極材料行業預計會受到連帶沖擊。此外,政府紅利的不斷退潮預計也會對容百的營收情況造成一定的影響。從我國近幾年頒布的一系列新能源材料行業優惠政策,容百享受到的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一是稅收優惠的支持,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減按15%);二是直接發放政府補助。正是由于這幾年國家政策向新能源行業的傾斜,高科技新能源行業進入高速發展期。但是,據稅法規定,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部分減稅優惠于2021年結束。這兩年政府補助也明顯出現增長率下滑趨勢,說明政策紅利正在逐步放緩。另外,由于近些年頻頻出現企業騙補的事件,政府補助在這幾年也添加了限制條件,如今政府補助多為專項補助,如果沒有按預定用途使用,可能會產生補貼退回的風險。
(1)產業鏈間合縱連橫,推進上下游利益共同體。布局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通過持股、合資建廠、簽訂供貨協議方式實現后向一體化,提高議價能力并打造利益共同體。容百可以適應鋰電池去鈷化的風向,與下游新能源汽車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共同研發無鈷電池。此外,還可以利用行業集中度優勢,持續優化國內外戰略布局,充分發揮規模效應與協同效應。同時,持續拓展采購渠道,與多國、多地區的原材料供應商保持合作,合理儲備原材料,最大程度降低供應鏈的斷裂風險。
(2)加強橫縱向研發投入,增強核心技術壁壘。對于新能源材料企業,技術領先是基礎,成本控制是催化,客戶認同是結果,形成三維度的領先閉環才可能實現行業領先。從目前的政策、威脅來看,機會極可能發生在技術路線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容百雖研發投入較高,但資產結構風險較大,僅憑借產品差異化經營的產業結構過于單一,因此在擴大橫縱向的研發投入,拓展業務面、加強技術壁壘的同時,也要發揮既有技術高鎳的研發優勢,持續研究突破,爭取在行業競爭格局中持續占優。
(3)改變客戶信用周期,優化存貨管理模式。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制定適合的信用周期,對預計將要發生的壞賬保持謹慎,與中游層面的其他企業聯合共享信息,配合政府搭建平臺“共享鏈”,打造高效的數據化管理。對于存貨管理還應進一步細化,加強與上下游的溝通,制定準確庫存計劃、需求計劃,提高對客戶需求的反應速度。此外,至少應每個季度對系統的準確性和差錯率進行分析,不斷優化存貨管理模式。
(1)細化信息披露細則,確保企業“硬科技”屬性。證監會可分行業制定細化財務披露標準,加大對公司未來發展能力的監測,從而減少虛增盈利指標的現象,增強信息披露意識,呼吁企業要眼光放長遠,著眼于科創板未來推動力,為國家高精尖科技發展做貢獻。就科創板設立的初衷而言,確保上市企業的“硬科技”屬性當是核心問題,遇到試圖“蒙混過關”的企業,可以追究中介機構、審計機構等責任方的責任。
(2)大力保護專利成果,適當放穩研發步伐。證監會重點監查投入研發支出與最終專利成果的比例,完善專利保護法規,加強專利所屬權監管,降低專利所屬權不明、第三方侵權等的問題,減少強行貼上“硬科技”標簽現象。上交所要積極反饋企業發展態勢,引導和強化企業正確發展意識,研發需量力而行,結合自身實際,切忌為享受政策紅利而過于追求技術突破,而陷入盈利萎靡怪圈。
(3)加大法律監管力度,建立信息化信用監管平臺。優化營商環境,積極促進各企業參與信息平臺的建設,以信用建設為抓手,推行信用風險關聯模式,在營商交易的各環節全面監管,實現企業全生命周期信用監管。幫助企業搭建平臺“共享鏈”,打造高效的數據化管理系統,減少企業發生壞賬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