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美華,唐 娟,秦家麗,黃燕萍,魏亞敏,鄭錦花
(桂林醫學院病理教研室,廣西 桂林 541001)
近年來肺癌已經成為全世界范圍內發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惡性腫瘤,2018年全世界約有1 810萬新發癌癥病例和960萬癌癥病死病例,其中肺癌的發病人數209萬,占癌癥發病總數的11.5%,肺癌病死人數176萬,占癌癥病死總數的18.3%[1]。2015年我國新發肺癌病例約為 78.7萬例,發病率為 57.26/10萬,肺癌病死人數約為 63.1萬例,病死率為 45.87/10萬[2],嚴重威脅人類生命與健康。肺癌是指來源于支氣管上皮細胞和肺泡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少數可來源于支氣管黏膜內彌散分布的小涎腺,形成唾液腺腫瘤。肺癌的病理類型包括肺腺癌、鱗癌、大細胞癌、腺鱗癌、肉瘤樣癌、其他未分類的癌(淋巴上皮瘤樣癌、NUT癌)、神經內分泌腫瘤(小細胞肺癌、大細胞神經內分泌癌、不典型類癌和典型類癌)、唾液腺型腫瘤(黏液表皮樣癌、腺樣囊性癌、上皮—肌上皮癌、腺泡細胞癌),其中腺癌,鱗癌和小細胞癌的發病率占所有病理類型的前3位。流行病學研究發現,隨著時間推移,肺癌的病理類型及性別構成也發生了變化,流行病學特征也有改變。本研究收集2002—2020年間在桂林市3家醫院首次明確診斷為肺癌的病例,分析其病理類型,發病年齡、性別分布及變化趨勢,以期為肺癌的診斷與防治提供參考。
調取2002—2020年廣西桂林市三家醫院(分別為桂林醫學院附屬醫院、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桂林市人民醫院)病理科的信息系統數據,共有7 981例肺癌病例。收集患者性別、年齡、診斷時間、組織病理學診斷等信息,資料來源真實可靠。
1.2.1 篩選病例與資料 ①組織病理學診斷為肺癌的病例,包括肺手術切除組織石蠟切片、肺穿刺活檢、體表腫物穿刺、支氣管鏡活檢、胸腔鏡活檢、轉移性淋巴結活檢、痰脫落細胞學檢查、胸水脫落細胞學檢查及肺癌轉移瘤活檢。②同一患者有多次組織病理診斷結果,采用首次明確診斷時的資料做分析。
1.2.2 確定觀察指標 肺癌的組織病理學類型、發病年齡、性別比例及觀察指標的變化趨勢。
采用Excel 2019進行數據整理,采用SPSS 24.0軟件分析數據。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肺癌病例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17—2020年病例數顯著增多,見圖1。

圖1 2002—2020年間肺癌首次確診病例數變化趨勢
7 981例肺癌病例,男5 592 例,女2 389 例,男女比例為 2.34∶1。2002—2020年男性肺癌所占百分比呈下降趨勢,女性呈上升趨勢,見表1。

表1 2002~2020年間原發性肺癌患者性別分布(n, %)
7 981例原發性肺癌患者發病年齡最小的14歲,年齡最大者95歲,中位年齡為61歲。病例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而老年人群病例數最多。從2007年開始老年肺癌所占比率呈逐年上升趨勢,見表2。

表2 2002~2020年間肺癌患者年齡分布(n, %)
7 981例肺癌病例,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三者所占比率為93.1%。2002~2020年肺癌的組織病理學類型發生了顯著變化,腺癌構成比逐年上升,鱗癌的構成比逐年下降,小細胞肺癌構成比呈先升再降趨勢,見圖2。

圖2 2002—2020年原發性肺癌的組織病理學類型分析
2002—2018年,女患者腺癌的構成比保持在75%~81%之間, 遠高于同期鱗癌及小細胞肺癌,<15.0%(χ2=46.5273,P<0.01),并在2018年后呈上升趨勢,見圖3。而男患者在2008年之前鱗癌構成比高于腺癌,2009年之后腺癌構成比高于鱗癌,并呈逐年上升趨勢,而鱗癌構成比逐年下降;小細胞肺癌呈現先升后降趨勢,占比最少,見圖4。

圖3 2002~2020年女性腺癌、鱗癌、小細胞肺癌構成比變化趨勢分析
各年齡段,腺癌所占比率最大,鱗癌次之;不同年齡段的組織病理學類型分布存在差異,青年段腺癌構成比71.4%,高于中年段57.7%和老年段58.1%,見圖5。
本研究以桂林市3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的7 981例首次確診為肺癌病例作為研究對象,病例來源范圍輻射桂林市及其所轄周邊市、縣,及少部分與之周邊接壤的其他地域,數據較大程度上可反映桂林區域肺癌的情況。2002—2020年,肺癌的首次確診病例數呈上升趨勢,并呈現性別、年齡及組織病理學類型差異,這與國內其他人的研究報告基本一致[3-5]。2017—2020年,首次確診病例數顯著上升,其原因一方面與肺癌整體發病率逐年上升有關,另一方面與醫院醫療水平及診療技術不斷提高有關。近年來各醫院陸續開展纖維支氣管鏡活檢技術和肺泡灌洗技術,且技術不斷成熟,能夠在微創的條件下準確地獲取病變組織標本,提前了病理學診斷的時間及肺癌的確診率,因此,肺癌病例數增加;與此同時,醫院普遍開展低劑量螺旋CT篩查肺癌高危人群,使早期肺癌的檢出率及手術率提高,同期肺癌病例數增多[6-8]。另外,可能有不明因素,使得肺癌的發病率與組織病理學類型發生了改變,肺癌病例增多。
我國國家癌癥中心調查表明,男性肺癌患者占比從2005年的76.5%下降至 2014年的68.1%,而女性患者占比則從2005年的23.5%增加至2014年的31.9%[9]。這與本研究的結論相一致。本研究中,男性患者5 592例,構成比由2002年的76.7%下降至2020年的65.4%,女性患者構成比由2002年23.3%增加至2020年的34.6%,男性肺癌構成比逐年下降,而女性肺癌構成比逐年增加;肺癌發病年齡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本研究還顯示,肺癌中腺癌、鱗癌、小細胞癌三者占總病例數的93.1%,腺癌構成比最高,鱗癌次之;女性患者以腺癌為主,并呈逐年上升趨勢;男性患者2008年之前鱗癌多于腺癌,之后腺癌多于鱗癌,腺癌逐年增多,青年患者腺癌構成比高于中、老年。研究表明,吸煙是導致肺癌最主要的危險因素[10-11],但女性吸煙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人群發病逐年升高的原因可能與二手煙暴露、職業暴露、環境因素、大氣污染、室內空氣污染、人口老齡化、遺傳因素等有關[12-15]。
癌癥的發生是人類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結果,癌癥防治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盡早關注癌癥預防,避免接觸煙草、乙醇等致癌因素,注意防范大氣污染、廚房油煙、房屋裝修污染,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同時定期體檢與篩查,盡早發現癌前病變及早期病變,以便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阻止肺癌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