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勇
(周口市眼科醫院,河南 周口 466000)
濕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即滲出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臨床主要表現為視物變形、中央暗點、視網膜下出血等癥狀,是老年人低視力與致盲的首要原因[1-2]。目前,玻璃體腔注射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為臨床治療濕性AMD的一線方案,可通過阻斷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與其受體結合,減少視網膜滲出,進而緩解黃斑水腫、改善視力,但停藥后具有較高的復發率。祖國醫學中,濕性AMD屬“視直如曲”“視瞻昏渺”范疇,多由于氣陰虧虛、推動無力而導致氣機阻滯,津液、血液不循常道,離經之血即為瘀[3]。而生蒲黃湯聯合駐景方加減具有化痰散結、祛瘀通絡之功效[3]。鑒于此,本研究將生蒲黃湯聯合駐景方加減應用于濕性AMD患者的治療中,探究其對患者黃斑厚度、視力的治療作用。
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周口市眼科醫院診治的75例濕性AMD(痰瘀互結型)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齡53~71歲,平均(62.2±2.4)歲;左眼22例,右眼16例。觀察組37例,男22例,女15例;年齡52~73歲,平均(62.4±2.4)歲;左眼20例,右眼17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周口市眼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西醫診斷參照《臨床疾病診斷與療效判斷標準》[4]中關于濕性AMD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眼科學》[5]中痰瘀互結證,主癥為病情遷延日久、視物不清或視物變形;次癥為黃斑部出血滲出反復發作,常伴有黃白色機化疤痕灶;舌脈有舌紅、苔薄、脈弦。
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②均為單眼發病;③經熒光素血管造影檢查可見熒光素滲漏。
排除標準:①脈絡膜成像模糊;②其他原因引起的黃斑區厚度改變;③高度近視或視網膜脫落;④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⑤視網膜靜脈阻塞。
①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患者取仰臥位,行常規消毒鋪巾,使用奧布卡因滴眼液進行表面麻醉,開瞼器開瞼,采用1 ml注射器在顳下方角膜緣后睫狀體平坦部穿刺玻璃體,緩慢推注雷珠單抗注射液(瑞士諾華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180109;規格:10 mg/ml),1 ml/次,1次/月,連續治療2個月。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生蒲黃湯合駐景方加減治療:方劑組成為生蒲黃18 g、當歸10 g、車前子12 g、炒蒲黃18 g、半枝蓮15 g、五味子12 g、三七粉4 g、川芎6 g、女貞子12 g、茯苓10 g、枸杞子12 g、菟絲子12 g;絡虛不榮者加黃芪30 g、桂枝6 g;熱迫血行者加赤芍、丹皮各10 g。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服用,1劑/d,連續治療2個月。
①臨床療效[4]:視力提高2行及以上,黃斑新生血管完全消退為顯效;視力提高1行,黃斑新生血管部分消退為有效;視力無提高且黃斑新生血管無消退甚至出現新生血管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②黃斑厚度:采用日本尼德克公司提供的MP-1微視野檢查儀測定。③最佳矯正視力:使用Snellen E字母視力表檢測。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1.89%,高于對照組60.5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111,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治療2個月后,兩組黃斑厚度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黃斑厚度比較
治療2個月后,兩組最佳矯正視力水平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最佳矯正視力比較
AMD是由視網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細胞與視網膜退行性病變而引起的不可逆性視力衰退或喪失的疾病,臨床主要分為干性(萎縮型)與濕性(新生血管型)兩種類型[6]。濕性AMD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氧化應激反應可誘發AMD的早期病變,而視網膜缺血與缺氧可導致RPE結構與功能發生改變,眼內自由基逐漸增多,進而破壞視網膜的多種酶體與脂質,促使濕性AMD的發生與發展[7]。目前,外科手術與藥物療法為臨床治療濕性AMD的常用方案,但前者具有較大的創傷,術后并發癥較多;而后者容易造成眼部肌肉萎縮、眼部感染等,且停藥后具有一定的復發率,需積極探索有效的治療方案以改善患者預后。
祖國醫學中,濕性AMD屬“視瞻昏渺”范疇,由于機體精血虧虛、肝腎不足,腎水難以滋養精目,神光發越受阻而為病,此為本;而脾胃氣虛,運化失司,津液停聚,痰凝互結為標。AMD是在腎精虧虛、元氣不足的基礎上,加之肝氣無法疏泄,最終氣血津液代謝異常而致發病,整個病程是由虛向實夾雜轉化而來,而治療原則應以化痰散結、祛瘀通絡為主[8]。本研究顯示,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黃斑厚度低于對照組,最佳矯正視力高于對照組,提示生蒲黃湯聯合駐景方加減可有效降低濕性AMD患者黃斑厚度,改善視力。分析其原因為:生蒲黃止血、化瘀通淋,炒蒲黃活血行瘀、利尿通淋,茯苓利水滲濕,三者共為君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半枝蓮活血化瘀、利尿;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川芎活血行氣,共為臣藥;車前子明目、祛痰、滲濕通淋;女貞子滋補肝腎、明目烏發;枸杞子、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三七粉散瘀止血,共為佐藥。全方合用,共奏化痰散結、祛瘀通絡、養肝明目之功效。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蒲黃中的多糖具有抗凝活性,有效調節血管內皮功能,而蒲黃總黃酮可降低全血低切、血液黏度與紅細胞壓積,改善血液流變性。車前子提取液可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減少過氧化脂質的生成,延緩衰老速度,且車前子水煎劑可有效降低眼壓,減輕晶狀體渾濁,改善視力[9]。而枸杞多糖、β胡蘿卜素能降低細胞滲透性,延緩氧化應激引起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凋亡,有效抑制藍光誘導的視網膜上皮細胞損傷,對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有較好的調節作用。本研究還發現,治療2個月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這進一步說明生蒲黃湯聯合駐景方加減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濕性AMD患者采用生蒲黃湯聯合駐景方加減治療的效果較好,可有效降低黃斑厚度,改善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