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菊華 陳曉珍
鄉村文化是鄉村生活樣態的文化呈現,是承載農耕文明、蘊涵鄉土情懷、傳承傳統價值、展現地域特色的精神載體,是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依托。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精氣神,增強農民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 淳樸民風,煥發文明新氣象。”(1)習近平. 論堅持全面深化改革[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8:405.這表明,鄉村振興是包括鄉村文化振興在內的全面振興,鄉村文化振興既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又是鄉村振興的價值支撐,推進鄉村振興必然要求高度重視鄉村文化的振興。而全民閱讀是提升公民文化素養、增強公民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作為一項國家戰略已連續八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由此可見,全民閱讀與鄉村文化振興在國家戰略方面存在著有機關聯,一方面鄉村文化振興的實施需要有一個活動載體,而全民閱讀這一國家戰略正好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了可靠支撐;另一方面通過全民閱讀活動能夠有效促進鄉村文化振興,使鄉村文化可以有效在鄉村內進行傳承和向鄉村外進行延伸傳播。”(2)操菊華,康存輝. 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策略研究[J].出版發行研究,2021(08):17-20.
為深入把握當前全民閱讀與鄉村文化振興的現實關聯與相互作用,本文開展了如下調查研究。
為深入了解全民閱讀與鄉村文化振興的現狀,本研究采取抽樣調查的方式,樣本為鄂州市鄂城區的6個鄉鎮,分別是:長港鎮、杜山鎮、澤林鎮、碧石渡鎮、汀祖鎮和花湖開發區(花湖鎮)。調查累計收到有效問卷1778份,抽樣樣本涵蓋青少年(20歲以下)、中青年(20歲~59歲)、老年群體(60歲以上),本次問卷中青年為主要群體(如圖1所示)。研究樣本包含農民、社區干部、教師、學生等群體,涉及職業較為全面,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如圖2所示)。具體情況如下:

圖1 樣本群體年齡分布(單選)

圖2 樣本職業分布(單選)
調查數據顯示,目前鄉村居民總體閱讀狀況良好,其閱讀渠道更加便利,閱讀習慣向好發展,閱讀興趣更加廣泛,閱讀意識逐步加強,具體如下:
1. 閱讀渠道更加便利
當前各級政府持續加大鄉村地區全民閱讀設施的建設力度,農家書屋在鄉村的布局不斷優化,越來越多的鄉村居民開始融入到閱讀生活圈中來。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在鄉村的快速發展,鄉村居民在“云”環境下利用各種工具進行閱讀已不是問題。總的來看,人們的閱讀渠道更加便利化。在“您覺得目前閱讀的條件便利嗎?”一題中,如圖3所示,選擇“方便,可以隨時用手機進行閱讀”“方便,鄉村的圖書資源很豐富,可以隨時借閱”的人各占比84.20%、9.56%,這說明93.76%的人認為閱讀渠道便利,可以通過手機或鄉村圖書資源進行閱讀,目前閱讀條件得到改善。而選擇“不方便,鄉村的圖書資源匱乏”“不方便,不熟悉電子設備閱讀的操作”的人各占比4.61%、1.63%,說明僅6.24%的人認為閱讀不方便。

圖3 您覺得目前閱讀的條件便利嗎?(單選)
2. 閱讀習慣向好發展
全民閱讀活動在各級政府的大力倡導和推動下,鄉村居民會通過閱讀來滿足精神文化需求,他們更加注重閱讀訴求,其閱讀習慣向積極方向發展。在“您會每天花時間去閱讀書籍報紙(含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一題中,如圖4所示,選擇“會”的調查者占比達85.83%,“不會”占比為14.17%,這說明85.83%的人每天都會保持閱讀書籍、報紙或者網絡信息,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

圖4 您會每天花時間去閱讀書籍報紙(含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嗎?(單選)
在“您身邊喜歡閱讀的人多嗎?”一題中,如圖5中所示,選擇“很多”“比較多”“有一些”的人各占16.59%、26.60%、51.63%,這說明94.82%的人身邊都有喜歡閱讀的人。而選擇“幾乎沒有”的人僅占5.17%,說明極少數人身邊沒有喜歡閱讀的人,閱讀正逐漸成為人們的愛好與習慣。
3.閱讀興趣更加廣泛
調查數據顯示,鄉村居民的閱讀內容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閱讀興趣較為廣泛。在“您傾向于哪些類型的書籍?”一題中,如圖6中,各種類型書籍均有選擇。其中,“生活類(教育、健康、勵志等)”占比最高,達60.97%,人們對生活類書籍的需求多;“文學類(小說、名著、詩歌等)”“文化類(歷史、哲學、傳記等)”占比較均衡,各占比44.99%、42.35%,這說明隨著生活水平提高,人們不僅關注吃飽穿暖,而越來越關注精神文化需求。此外,“科技類(養殖、種植、生活百科等)”占比31.38%,說明人們的閱讀類型多樣化,閱讀興趣較廣泛,他們通過閱讀關注自身發展,也關心鄉村振興與發展。

圖6 您傾向于看哪些類型的書籍?(多選題)
4. 閱讀意識逐步加強
隨著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人們通過閱讀來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黨和人民在偉大斗爭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引領,人民群眾的文化自信不斷彰顯,閱讀意識逐步加強,閱讀認知積極正確。在“您覺得閱讀的好處是什么?”一題中,如圖7所示,60.63%的人認為閱讀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23.45%人表示閱讀能提升自身文化素養,這說明84.08%的人對閱讀的認識清晰,認可全民閱讀的必要性。選擇“休閑娛樂、打發時間”“興趣使然”的人各占6.64%、4.44%,這說明11.08%的人將閱讀作為一種娛樂和興趣愛好。此外,選擇“生產生活需要”“其他”的人占比少,僅3.37%、1.46%。

圖7 您覺得閱讀的好處是什么?(單選題)
全民閱讀活動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人們的閱讀意識和認知水平。在“您認為閱讀對個人發展來說重要嗎?”一題中,如圖8所示,選擇“非常重要”“比較重要”的人各占63.22%、29.47%,這說明92.69%的人都認為閱讀重要。這意味著其余7.31%人認為閱讀“一般”或“不重要”。

圖8 您認為閱讀對個人發展來說重要嗎?(單選題)
人們通過閱讀不斷豐盈自身精神世界,為鄉村文化振興注入力量和能量。在“您認為閱讀和鄉村振興有什么關系呢?”一題中,選擇“有很大促進作用”“有一些作用”的人各占66.99%、28.63%,這說明95.62%的人認為閱讀對鄉村振興有促進作用,僅1.46%的人認為沒有什么關系。

圖9 您認為閱讀和鄉村振興有什么關系呢?(單選題)
鄉村地區全民閱讀活動的推進是一個長期且復雜的過程,既受到閱讀資源、閱讀基礎設施、閱讀活動等影響,也與閱讀者個體差異性有關。調查數據發現,全民閱讀在鄉村地區的實施,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 閱讀資源的質量參差不齊
在新媒體閱讀環境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海量閱讀資源進入鄉村居民的閱讀視野之中,其中既有弘揚社會主旋律的優質內容,也有一些內容低俗、取向消極的閱讀資源通過各種網站、APP大肆傳播,給人們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產生極其負面的影響。在“您獲得書籍的途徑主要有?”一題中,如圖10所示,選擇“網絡免費書籍資源”占比最大,達68.73%,而選擇“購買實體書籍”“圖書館(書屋)借閱”的占比較低,分別為35.49%、35.32%。由此可見,網絡免費閱讀資源占據主體,而這些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容易誤導閱讀者主體,尤其是青少年群體。同時在“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渠道來推進全民閱讀呢?”一題中,如圖11所示,選擇“建設優質閱讀資源”“加強閱讀宣傳教育”的人占比

圖10 您獲得書籍的途徑主要有?(多選題)
各為72.78%、72.89%,這意味著人們迫切希望加強建設優質閱讀資源并對閱讀活動進行宣傳教育,以提供正確的思想引領和價值引導。

圖11 您覺得可以從哪些渠道來推進全民閱讀呢?(多選題)
2.公民有效閱讀難以實現
當前我國社會仍處于轉型發展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進程正加速推進。在這前所未有的時空背景下,鄉村社會結構深刻變動,鄉村居民的經濟文化生活急劇變遷,鄉村居民對于文化閱讀雖有訴求卻難以得到有效的時間保證、環境保證等。青壯年大部分流向城市,他們忙于生活和工作,沒有時間閱讀或所處的客觀環境無閱讀氛圍。老年群體以及婦女群體長期留守鄉村,接觸外界信息較少,加之文化水平所限,或沒有閱讀的習慣,或閱讀有困難,或對閱讀無興趣等。在“您認為影響您閱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一題中,如圖12所示,有高達67.38%的人選擇“工作(學習)太忙沒有時間”,選擇“沒有讀書的氛圍”“沒有閱讀的習慣”“文化水平有限,閱讀有困難”的占比各為27.22%、15.52%、14.85%。由此可見,由于主客觀原因,鄉村居民的有效閱讀難以保證。

圖12 您認為影響您閱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選題)
3.公共閱讀設施尚不完善
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是保障開展全民閱讀的基本條件,基礎設施是否方便、是否能滿足不同群體全民閱讀的基本需求,對全民閱讀活動的推廣起著重要作用。在“您居住的社區附近有哪些關于閱讀的基礎設施?”一題中,如圖13所示,25.65%的人表示基本沒有相關設施,而選擇最多的“社區閱覽室”則占比56.19%。社區閱覽室、公共圖書館、書店等場所,不能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這意味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的配套建設將影響全民閱讀活動在鄉村的順利開展。

圖13 您居住的社區附近有哪些關于閱讀的基礎設施?(多選題)
全民閱讀活動既要求立足國家戰略高度,又必須契合鄉村居民閱讀訴求,如何采取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以充分發揮閱讀活動的最大效應,這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切忌形式主義和表面功夫。在“您了解全民閱讀活動嗎?”一題中,如圖14所示,選擇“十分了解”的人僅占20.08%,這說明剩余79.92%對全民閱讀活動了解少或不了解。同樣在“您認為目前社區的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情況如何?”一題中,如圖15所示,選擇“十分豐富”的人僅占22.27%,可見剩余77.73%的人希望全民閱讀活動能夠更加豐富,更能調動閱讀積極性和參與感,從而豐富精神需求,滿足美好生活需要。

圖14 您了解全民閱讀活動嗎?(單選題)

圖15 您認為目前社區的全民閱讀活動開展的情況如何?(單選題)
黨的“十九大”作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要求振興鄉村文化,建設文明鄉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而全民閱讀正是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抓手與著力點。因此我們要充分結合鄉村文化的共性內容與地域特點,結合鄉村居民的共同期盼與群體訴求,結合全民閱讀的人文環境與硬性設施,結合鄉村文化振興的內部因素與外圍助力,從建設優質的閱讀資源、增強閱讀資源的針對性、完善閱讀的基礎設施、形成全民閱讀的合力效應等方面大力推動全民閱讀在鄉村深入開展,以此提升鄉村居民的文化素養,增強其文化自信,凝聚起強大精神力量,從而激發鄉村文化振興的內生動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實價值支撐。
供給優質閱讀資源是全民閱讀的關鍵所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思想引領,以傳承農耕文化增強鄉村居民的文化認同,以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增強其文化自信,通過建設高品質正能量的閱讀資源,引導人們從經典文化中涵養精神氣質,增強價值觀認同,提升文化自信。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思想引領
網絡免費資源帶給人們閱讀便利的同時,也裹挾著不良信息,不僅對人們的閱讀習慣產生沖擊,引發“淺閱讀”“碎片化閱讀”等不良閱讀習慣,同時網絡上存在一些網絡謠言、淫穢色情、攀比低俗、封建迷信等違法和不良信息,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和閱讀取向帶來較大負面影響。因此,強化社會主流價值導向,遏制不良閱讀資源在鄉村地區的傳播,是建設鄉村優質閱讀資源的關鍵所在。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精神指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導向引領思想發展,一是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閱讀資源中,建成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精品資源,如《典籍里的中國》《國家寶藏》《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等經典文化節目。二是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和家庭教育之中,引導青少年價值觀塑造,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融洽。三是要建設農村網絡文化陣地,依托當地政府官網、主流媒體、數字廣播、微信公眾號、APP等平臺,以典型案例和鮮活數據進行主流思想網上傳播,從而促進人們奮發有為,積極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為鄉村振興提供良好的人文環境。
2.以傳承農耕文化增強文化認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文明是中華民族文明史的主體,村莊是這種文明的載體,耕讀文明是我們的軟實力。”(3)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 習近平關于“三農”工作論述摘編[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121.“鄉村文化具有其特殊性,它來源于農耕文明,依托鄉村獨特的自然環境及經濟基礎而形成的,是鄉村生產生活的精神源泉和智慧結晶”(4)金偉,金妮. 新時代鄉村文化建設中的文化困境及其價值超越[J]. 湖北社會科學,2021(05):60-65.。在漫長的農業生產過程中,農民群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農耕實踐積累了豐富的生產生活認知,形成了包括二十四節氣在內的生產經驗與生活智慧。精耕細作、順應自然、聚族而居的農耕文化孕育了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與天人合一的思想傳統,與今天所倡導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以及鄰里和諧、守望相助的交往理念不謀而合。然而,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人口流動加速,越來越多的青壯年流入城鎮,他們告別了“裊裊炊煙,小小村落”的傳統生活圖景,加速向現代城市文明融合,農耕文化不可避免受到嚴重沖擊。
基于振動相位差的螺栓連接狀態監測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感器模塊、高速AD采樣模塊、FPGA與上位機4部分組成。傳感器模塊由壓電陶瓷傳感器與由LM358搭建的運算放大電路構成;高速AD采樣模塊主要由TI公司的ADS7947高速12位ADC構成;FPGA中包括ADC的驅動模塊、對采集信號的數字濾波模塊與發送給上位機的串口通信模塊組成;上位機使用C#語言,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軟件開發環境下完成。
傳承農耕文化,一要支持鼓勵引導鄉村居民做農耕文化的守望者與創新者。農耕文化并沒有過時,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基所在,承載著中華民族共同的生活記憶與精神追求,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農民群眾是農耕文化的創造主體,在今天仍然要主動傳承悠久的農耕文化,做農耕文化的忠實守望者;同時還要大力創新,推動農耕文化更好融入現代生活,增添美好生活的田園詩意。二是做好農耕文明的閱讀推廣。農耕文明的閱讀包括文本閱讀與沉浸式閱讀兩大類,通過媒體融合展示農業類圖書史料、影音資料,開辟農業類“非遺”展覽、推動農耕文化讀本進入學校教育教材中等,大力提升農耕文化的影響力和輻射力;通過開展體驗農活、制作農具、學習農諺、吃農家菜、住農家屋等活動,增強人們對農耕文化的記憶感和認同感。
3.以創新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以精神文化形態存在的思想傳統和價值追求,如敬老孝親的家庭倫理、遠親不如近鄰的交往理念、天人合一的自然遵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勞動觀念等;也包括以物質文化形態存在的傳統技藝與風俗習慣,如傳統手工技藝、民風民俗、地方戲曲、特色民居、方言習慣、地方歌舞、民族服飾以及村規民約等文化遺產。這些鄉村優秀傳統文化是人民群眾生活經驗與勞動智慧的結晶,是鄉村居民寄托濃濃鄉愁的載體,是維系鄉村居民的精神紐帶,有利于增強鄉村居民的文化自信。
創新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前提是尊重與傳承,要通過鄉村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展示,引導鄉村居民欣賞傳統手工技藝、民風民俗、地方戲曲、特色民居等,重溫“兒時記憶”;開展“鄉村文化+旅游”活動,引領城市居民在鄉村深度體驗,感受自然淳樸的文化生活;在此基礎上對鄉村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其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之與新時代同頻共振,更好地發揮其時代價值。“忠孝仁義禮智信”是鄉村傳統文化的核心,但在新時代要賦予其新的內涵,更好對標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新要求,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踐行。可倡導農民自編、自導、自演反映鄉村社會發展和農民精神風貌的文化作品,調動鄉村居民的智慧和力量,使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鄉村蔚然成風。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推進,鄉村青壯年群體大多外出務工或求學,婦女、兒童、老人成為三大留守群體,在鄉村推廣全民閱讀就需要結合不同群體的特征為其精準推送閱讀資源,以更好滿足其精神需要。
1.依托學校教育引導兒童和少年感悟閱讀之美
發揮鄉村學校在農村教育事業中的主渠道作用,支持鄉村學校將傳統文字方言、書法、歌舞、音樂、戲劇曲藝、傳統技藝、傳統醫治法、傳統民俗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內容整合與特色凝練,編撰成鄉土文化讀本,納入學校教育教學內容體系,將鄉土文化、農耕文明、傳統價值的種子植入孩子們的心中,使他們從小就樹立起對自身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通過課堂講解、生活體驗、田野觀察等方式,以直觀的、清晰的、生活化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沉浸式感悟鄉村文化的魅力,提升閱讀興趣,愛上閱讀。總之,通過學校內的小閱讀和自然界的大閱讀,引導兒童和少年感悟閱讀之美,在他們的心靈中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激發他們的文化自信。
2.依托鄉土文化活動引導婦女和老人共享閱讀之美
婦女、老人是鄉村最主要的留守者,他們對美麗鄉村、故土家園有著最為深沉的“鄉土情結”;同時他們也是農耕文明最主要的守望者,堅定傳承著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是鄉土文化的“忠實粉絲”。可見,婦女、老人是文化振興的重要參與者,要通過全民閱讀活動進一步提升其文化素養,發揮他們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獨特作用。要依托文化下鄉、文化惠民等活動,為婦女、老人提供鄉村文化方面的大眾化書刊,讓老百姓就近便能感受閱讀之美;進行傳統地方戲曲展演,讓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感悟高雅藝術之美;開展傳統農耕技藝與鄉村非遺展覽,讓老百姓欣賞傳統工藝之美;組織開展傳統技藝、絕活大比拼,讓老百姓展示勞動創造之美;開展好家風故事講演等文化活動,使孝老愛親、誠信友善、互幫互助、勤勞淳樸等優秀傳統觀念煥發時代風采,讓老百姓留住傳統價值之美。總之,要依托鄉土文化活動引導婦女和老人共享閱讀之美,為鄉村文化振興夯實根基。
3.依托文化情感紐帶引導中青年群體發現閱讀之美
當前鄉村的中青年群體一部分選擇返鄉就業創業,而相當一部分則在外求學或務工,他們直接或間接地奉獻于鄉村振興事業,共同構成鄉村振興的生力軍。青年群體有著共同的文化心理,既對鄉村文化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又浸潤于城市文化之中,視野相對開闊,應充分發揮該群體重要作用,通過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引導他們重新發現鄉村文化之美,進而尊重、傳承與創新鄉村文化,從而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人才支撐。一是為返鄉入鄉的中青年群體提供多樣化的經典閱讀資源,包括線上資源和線下資源,包括傳統農業類閱讀資源和鄉村教育、經濟、醫療等閱讀資源,包括傳統農業種植、手工技藝和現代鄉村技藝,引導中青年群體尊重、傳承、創新傳統鄉村文化,重新發現鄉村文化閱讀之美;二是為在外打拼的讀書人或者打工人推介鄉村讀物,推介其家鄉發展的文字、圖片、視頻等,使他們在“望得見山看得見水”的鄉村畫卷中寄托濃濃鄉愁,用特有的鄉村文化作為情感的紐帶,使他們時時關注家鄉發展,始終做到“離鄉不忘鄉”,激發他們盡可能為家鄉發展、為鄉村振興做出貢獻。
全民閱讀不僅要實現閱讀對象的全覆蓋,還要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與氛圍,使人們在閱讀中滋養心靈,愉悅身心,充盈精神,達到“悅”讀之效果。要以政府為主導,不斷加強全民閱讀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打造便捷、數字、綠色閱讀環境,為鄉村文化振興提供堅實的條件保障。
1.建設便捷化的鄉村閱讀設施
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鄉村居民的物質生活也更加富裕,他們對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向往,渴望享受到同城市居民同樣便捷化的文化設施。要以政府為主導,大力整合社會資源,建立起處處有書讀的沉浸式閱讀環境:一是改造鄉村地區原有文化活動場所,如文化大禮堂、道德講堂等,充分發揮現有文化設施的閱讀功能;二是建設農家書屋、報刊亭、小型公共圖書館等,建設在每個村或流動到戶;三是打造集休閑、健身、閱讀為一體的既有顏值又有內涵的文化場所,如提供茶飲咖啡、休閑閱讀、健身理療、影音視聽等,讓人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閱讀的樂趣。總之,要通過基礎閱讀設施的建設讓鄉村居民足不出村、隨時隨地就能享受到豐富的閱讀資源。
2.打造數字化的鄉村閱讀設施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與廣泛應用,人們的閱讀方式、閱讀習慣發生了深刻改變,數字化閱讀已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方式。打造數字化的鄉村閱讀設施,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時代要求。一是完善文化服務機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要充分利用當代高技術、信息化資源,擴大農村地區光纖覆蓋率,基站鐵塔配套設施的建設力度。有效保障寬帶網絡快速發展,讓農村地區網絡全覆蓋。二是加快融媒體中心建設,各地政府整合縣級廣播電視、報刊、新媒體等媒體資源,加強對優秀鄉村文化和傳統文化的傳播,同時依托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務平臺,政府主導整合優秀鄉村文化資源庫,并將公共文化資源進行分享,鼓勵農村居民使用掌上文化服務平臺,保障鄉村文化活動的有力宣傳渠道,擴大影響力。三是積極推進鄉村文化數字化建設,對傳統村落、歷史名村、特色民居、農村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建設。如鄉村的環境格局、建筑特色、民俗文化、文物資源、非遺資源等通過圖片、影音、3D采集等,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轉化為數字化檔案和影像資料,并將資料共享開放給居民,使他們通過手機“掃一掃”、鼠標“點一點”就能學習閱讀。
3.構建綠色的鄉村閱讀設施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生活方式,建設美麗鄉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遵循。在推進鄉村文化振興中,我們要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的閱讀基礎設施,構建自然、節儉、綠色的閱讀環境。一是建設順應自然的閱讀設施,充分利用場地的自然條件,設計合理的建筑朝向,最大發揮自然優勢條件,確保光線充足且自然、通風舒適且流暢。二是構建節儉的閱讀設施,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建設符合鄉村居民使用的閱讀場所,使用普及面大、簡約的閱讀資料和書籍,鄉村居民們使用舒心、放心。裝修用料考慮低成本且健康的物品和設備,有效利用節能燈、太陽能、風能等,避免豪華裝修或提供精裝書籍,與農村居民們的生活方式不匹配,造成不便。三是提供健康的閱讀環境,使用綠色環保的建筑材料和設備,更多選擇原材料,不過多裝飾加工,減少各類污染。總之,要給農村居民提供舒適、自然、健康、綠色、環保、節約的閱讀場所,每個細節都體現綠色的印記,給人溫馨舒適感受。
在鄉村推廣全民閱讀活動,要在供給優質閱讀資源、精準推送閱讀資源、保障基本設施的基礎上,大力整合社會各方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共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這其中,政府應全面推動,社會公益組織、學校與社區、當地企業等深度參與,形成全民閱讀的合力效應。
1.各級政府以主題文化活動引領閱讀風尚
各級政府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主題活動,帶動鄉村居民積極參與,引領健康向上的閱讀風尚。一方面,利用傳統節日開展主題活動,如清明節開展清明詩歌學習、中秋節開展講民俗故事比賽、端午節舉辦賽龍舟等,也可以開展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宣傳、有獎問答、主題書畫、手工制作等,鄉村干部積極帶動鄉村居民參與活動,讓老百姓沉浸在各種閱讀活動中,深切體會閱讀的樂趣。另一方面,開展濃郁鄉村特色的主題文化活動,如“三農”主題創作活動、“農民豐收節”主題展示活動、“節氣與鄉村生活”主題讀書活動、“在鄉村感受綠水青山”主題休閑活動等,支持文藝工作者、廣大群眾深入田間地頭,創作正能量、充滿泥土氣息的文化作品。政府鼓勵鄉村居民積極參與,并給予相應的技術和資金支持,使他們實現由閱讀接受者、享受者到創造者的蛻變。
2.社會公益組織以責任擔當優化閱讀環境
社會公益組織是具有廣泛社會動員力和良好社會影響力的組織機構,在推廣全民閱讀、助力鄉村文化振興中大有可為。一方面,社會公益組織可依托其廣泛的社會動員力為全民閱讀提供人財物等支持,促進鄉村居民閱讀條件的改善,如招募支援鄉村閱讀的志愿者隊伍,如召集退休教師到鄉村學校做閱讀導師,最大程度整合社會人力資源;籌集鄉村閱讀所需的資金款項與設施設備,進一步促進鄉村閱讀硬件環境的提檔升級;募集鄉村閱讀的圖書史料與影音資料,增加鄉村閱讀資源供給。另一方面,社會公益組織可依托其良好的社會影響力為全民閱讀營造積極氛圍,擴大鄉村閱讀的影響力,如以鄉村居民為對象精準推廣閱讀活動,打造“書香中國”活動的鄉村版,形成有影響力的活動品牌;精心策劃宣傳鄉村閱讀影響力人物,打造出一批鄉村閱讀的“李子柒”式優質網紅,引領更多人關注鄉村閱讀,進而共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
3.鄉村學校與社區以協同育人提升青少年閱讀素養
引導青少年群體形成良好的閱讀素養,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基礎性工作。首先,鄉村學校舉辦讀書節、校園版朗讀者、圖書漂流等活動,向學生推薦經典閱讀書目,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用閱讀提升文化素養,涵養精神氣質;組織開展校園版詩詞大會、書畫比賽等活動,鼓勵廣大青少年積極參與,對優秀選手給予表彰獎勵,并在校內外廣泛報道,擴大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力。其次,鄉村社區方面舉辦“親子閱讀活動”“親子書畫比賽”“小區閱讀之星爭霸賽”等活動,豐富社區文化生活。同時學校、社區可以開展圖書交換活動、聯合舉辦主題閱讀活動等,形成引導青少年良好閱讀的協同機制。總之,學校、社會各界都要重視青少年良好閱讀素養的培養,用閱讀滋養青少年的精神世界,為鄉村文化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4.鄉村企業以良好企業文化培育員工文化素養
鄉村企業是以鄉村居民為員工主體的生產經營單位。鄉村企業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同時,還可通過營造濃厚的企業文化氛圍,豐富員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從而助力鄉村文化振興,因而是鄉村文化振興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鄉村企業一是開辟專門的員工閱讀空間、提供優質的閱讀資源,把倡導閱讀的理念彰顯出來,如建設員工書屋、休閑書吧等,提供圖書免費借閱服務,既包括與生產緊密相關的技能類,也包含生活類、科普類、思想教育類等,使員工在閑暇之余有書可讀,鼓勵員工通過自主閱讀,開闊視野,提高文化素養,營造出“書香企業”的良好氛圍。二是在企業內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把愛閱讀的好榜樣樹立起來,如“閱讀大使”評選、“閱讀之星”評比活動等,把那些技術過硬又愛好閱讀的典型評選出來,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三是在保障自身生產經營的基礎上,力所能及為鄉村閱讀提供一定的經費支持,把助力鄉村振興的企業擔當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