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
(商丘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內科教研室 河南商丘 476000)
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成為各個高校教學體系的重要構成,與各高校的教學活動深度相融,醫學院校亦是如此,在承擔教授醫學技能任務的同時,也肩負著立德樹人的教育責任。在保證自身所授課程質量的同時,不留痕跡的將思想政治理論融于課堂之中,已成為一項醫學院校教育人員亟待考慮的問題。從醫學院校內科學專業課程來看,既包括單純的生理性疾病知識,又包括受心理因素影響的身心疾病。以往,內科學教學活動普遍側重于對生理病理加以分析,而往往忽視心理因素的作用,導致內科學課堂缺失溫度。基于此,文章嘗試優化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創造一個有溫度的課堂。詳細研究內容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選擇某醫學院校內科學專業兩個不同班級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每個班級學生50名,分為兩組,應用傳統教學方法的為對照組,應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教學活動方法的為研究組。研究組男18名,女32名,平均年齡(22.03±1.22)歲,對照組男19名,女31名,平均年齡(22.05±1.20)歲,兩組學生可對比,P〉0.05。
研究方法。對照組學生應用傳統教學方法,未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教師遵循課標要求、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的進行內科學授課。
研究組學生應用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課堂教學方法。一方面,教師要以內科學教材教學內容為依據,引入與課程相關的思政故事,巧妙將德育融入教學,促進學生求知欲和專注度的提升,進而更好的掌握相關知識[1]。例如:在講解內科學教材中的再生障礙性貧血知識時,教師可引進居里夫人在進行科學實驗時,由于過于專注,在實驗室內吸收了大量的放射性元素“鐳”,最終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通過為學生聲情并茂的講解居里夫人醉心實驗的故事,既可以使學生在后續學習和工作階段汲取優秀科學家為科學獻身、鉆研科學的精神,又可以使學生意識到在學習和實驗階段,遵循實驗室安全守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在授課階段,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學內容科學結合,豐富授課形式,強化課堂魅力,構建有溫度的課堂[2]。例如:在講到血友病相關知識時,教師可引進真實的事件,即:血友病患者在疾病的折磨下,不愿為年邁的父母增加負擔,在留下遺書后,從醫院八樓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通過聆聽此事件,學生的仁愛之心能夠得到激發,在后續學習和工作階段,能夠形成強烈的責任感,同時,通過此事件,教師也能夠向學生闡述心理干預對絕癥患者的意義和價值。又如:在講解輸血知識的同時,教師可為學生普及“無償獻血”相關知識,進而使學生明確無償獻血是自身作為社會成員的職責所在[3]。總而言之,通過真實思政素材的融入,內科學教學課堂能夠變得更加有溫度、更加有正能量,潤物細無聲的使學生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觀察指標。匯總兩組課程滿意度,評估兩組教學效果。面向全體學生下發調查問卷,以不記名的形式邀請學生對各項問題進行評分,掌握學生對課程的滿意情況,滿分100分,主要為分為三個維度,即:非常滿意(〉80分)、一般滿意(60—80分)、不滿意(〈60分),觀察各維度學生人數,計算課程滿意度,計算公式為:(非常滿意學生人數+一般滿意學生人數)/總學生人數×100%。以組織隨堂測試的方式,評估教學效果,隨堂測試共十道題,每題1分,分數越高,意味著教學效果更好。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6.0系統,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示,t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學生課程滿意度對比。結果顯示,研究組學生非常滿意和一般滿意的學生人數更多,課程滿意度更好,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課程滿意度對比(n,%)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分.結果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而言,研究組學生教學效果平均得分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學生教學效果評分對比(±s)
項目研究組對照組T P隨堂測驗分數8.95±0.11 8.35±0.19 19.3247 0.0000
從內科學課程內容來看,主要研究人體各系統不同器官疾病,側重于疾病內涵、發病成因、發病機制、發病癥狀、鑒別診斷和預后預防相關知識的講解[4]。過往,醫學院校內科學課堂過于側重課程文化理論知識的教授,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在具體課堂之中,未體現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長此以往,并不利于學生全方位、多層次的發展[5]。基于此,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在新發展階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刻影響高校發展,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路徑息息相關,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高校在教學階段,要將立德樹人作為工作中心,重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將其滲透于教育教學全階段,最終達成全方位育人目標[6]。基于此,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相關精神,本項研究將思想整治教育工作與內科學教學實踐相融合,以契合當代教育和醫學發展趨勢,提升醫學生思想政治水平,最大程度的提升內科學專業教學成效,推動我國內科學專業的健康發展[7]。
本項研究結果顯示,在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內科學教學融合后,內科學教學效果顯著提升,研究組學生隨堂測驗平均分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課堂后,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求知欲有所提升,在學習內科學相關知識時也能夠更為專注,隨堂測驗試卷內容顯示,在選擇與再生障礙性貧血疾病病因時,研究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學生、對照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的學生都選對了答案,充分證明了思想政治教育對提升內科學教學效果的價值。同時,在課程滿意度方面,相比于對照組而言,研究組非常和一般滿意的學生人數更多,不滿意學生人數更少,課程滿意度更高,P〈0.05,說明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合課堂后,內科學課堂變得有溫度和正能量,學生更喜歡這樣的課堂。
綜上所述,在新發展階段,將思政教育工作和醫學院校內科學專業課程深度融合,醫學專業知識為主,思政教育為輔,創新教學模式,深化教學內容內涵,效果理想,價值顯著。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在課堂學習階段的專注度,提升學生的平時成績,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對內科學課程教學的認可,于具體教學之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綜上,這種教學模式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