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此文件有兩大主題詞:一是新時代,二是全面加強和改進。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體育而言,在“雙減”政策落實的同時,也在推動“雙增”:“一增”是給學生騰出了更多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機會;另外“一增”是增加了學生在體育方面的課外培訓的時間。文件的出臺,為學校體育發展贏得了空間和前所未有的機遇。
從2020年到2050年,中國開始走向從全面小康到全面現代化的偉大進程之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新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最直接的要求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一個全面發展的人首先應該是一個身體健康的人,這也是我們學校體育最主要的功能和最重要的使命。通過學校體育包括體育課、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讓學生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體育面臨的核心問題是“讓學生喜歡體育,更喜歡上體育課”,學校體育要注重“樂學”,提高體育的“興趣”,讓“玩”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尤其是小學體育的靈魂。讓學生真正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通過“玩”將“被動體育”變為“主動體育”,將教師的“以教定學”轉為“以學定教”。華東師范大學汪曉贊認為:“雙減”政策下學校體育應做到“三個堅守”:堅守學校體育的主陣地,讓運動場更有“溫度”;堅守青少年體質健康的底線,讓全民共享學校體育的“紅利”;堅守以體育人的功能與價值,讓學生享受體育帶來的“樂趣”。同時,應做到“三個突破”:突破固有教育思維,從“傳統體育”向“新時代體育”轉變;突破固有教學模式,從“孤軍奮戰”向“家校社聯動”轉變;突破固有評價體系,從“單一評價”向“綜合評價”轉變。
新時代,我們要將學校體育融入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和實現“健康中國2030”奮斗目標中去謀劃,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強調學校體育健身育人功能,通過開齊開足體育課,通過鼓勵學生參與競技體育訓練和賽事,體悟競技體育內涵,培育體育文化精神,從過去僅僅注重增強體質,向教會、勤練、常賽轉變,讓每一名學生都學會至少一項體育技能,養成良好鍛煉習慣,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以體育之魂錘煉學生堅韌勇敢,收獲健康品格;以體育之慧啟迪學生認知世界,塑造健全人格;以體育之美感染學生為人處世,擁有健美性格;以體育之力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收獲強健體格,塑造學生活躍而聰明的頭腦、健康而挺拔的身體、快樂而溫暖的心情。
新時代的學校體育不僅僅是“體育”,它是生命教育。因為學生掌握了運動技能、安全技能,可以使生存更有保障;因為促進了健康,可以使生活更有質量;因為錘煉了意志,可以使生命更有意義。它又是陽光教育。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走到陽光下堅持體育鍛煉,可以真正地讓學生達到“我運動,我健康,我快樂,我陽光”的狀態。體育還是綜合教育,體育能夠立德,能夠增智,能夠育美,能夠促勞,最終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以體育人,從而實現綜合育人。
(作者單位: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科學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