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民,崔 萍,白偉娜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感染性疾病科 北京 102300)
Epstein-Barr 病毒(EB 病毒)為皰疹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是一種噬人類B 淋巴細胞的DNA 病毒,是皰疹病毒科γ 皰疹病毒亞科,作為雙鏈DNA 病毒的一種,有泛嗜性特征。相關文獻提出,EB 病毒大約感染了全球近90%的人,它是引起呼吸道感染、腫瘤的常見病毒,多數表現是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其特征是存在大量單個核細胞增生情況,主要是增殖、活化EBV 特異性CD8+細胞毒性T 細胞,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為唾液傳播,初始感染部位為鼻咽與口咽部的上皮細胞[1]。成人在感染EB病毒后,表現差異性較大[2],多數屬于潛伏性感染,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激活,會導致患者發現病毒血癥,會侵犯淋巴細胞,導致全身免疫性損傷發生。成人EB 病毒感染者可檢測到EB 病毒相關抗體。依據病程進展的不同,EB 病毒可分為急性感染、慢性感染等,其中急性感染多表現為呼吸道感染,一般預后良好,少數患者可發展為慢性感染甚至腫瘤,預后較差。基于此,本次研究EB 病毒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及不同年齡層次實驗室指標變化,以充分掌握EB 病毒感染的特點。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 年7 月—2021 年5 月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收治的751 例EB 病毒感染患者,其中男472 例,女279 例,年齡18 ~87 歲,平均年齡(55.67±2.74)歲,其中年齡18 ~59 歲的493 例中青年患者納入甲組,年齡≥60 歲的老年患者納入乙組。納入標準:①年齡≥18 歲;②EB 病毒DNA 檢測陽性,明確診斷為EB 病毒感染。排除標準:①排除臨床資料不完整者;②排除合并病毒性肝炎且處于急性期的患者。
收集患者性別、年齡、合并基礎疾病等基本資料,并進行淋巴細胞亞群檢測、EB 病毒相關抗體檢測、EB 病毒DNA 檢測。
①淋巴細胞亞群檢測:采用邁瑞流式細胞分析儀,流式細胞法檢測不同T 淋巴細胞分類含量;②EB 病毒相關抗體:EB 病毒衣殼抗原IgG 抗體、EB 病毒衣殼抗原IgM 抗體,采用索靈LIAISON 分析儀以化學發光法進行檢測,所應用的試劑為配套EB 病毒抗體試劑盒;③EB病毒DNA:采用羅氏LightCycler cobas Z480 以實時定量PCR 法檢測EB 病毒DNA,檢測所應用試劑為圣湘EB病毒核酸定量檢測試劑盒。
采用SPSS 24.0 統計軟件分析本次的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 s)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51 例EB 病毒感染患者中,有407 例患者伴隨發熱癥狀,占54.19%;有19.57%(147/751)存在淋巴結腫大;14.11%(106/751)存在脾腫大;10.79%(81/751)存在肝臟腫大;伴隨咽部充血者占8.26%(62/751),伴隨皮疹者占5.73%(43/751)。
甲組患者的B 淋巴細胞數絕對值、CD4+T 淋巴細胞數絕對值、T 淋巴細胞總數絕對值均較乙組顯著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NK 細胞數絕對值、CD8+T 淋巴細胞數絕對值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EB 病毒感染者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s)

表1 兩組EB 病毒感染者淋巴細胞亞群對比(± s)
組別甲組(n = 493) 乙組(n = 258)tP B 淋巴細胞計數415.45±14.52 308.62±17.61 88.841 <0.001 CD4+T 淋巴細胞計數851.55±22.15 416.82±34.56 209.096 <0.001總T 淋巴細胞計數1 394.93±43.49 1 042.55±36.32 111.387 <0.001 NK 細胞計數 374.79±20.83 363.40±19.371.9420.335 CD8+T 淋巴細胞計數754.17±36.87 729.54±39.820.9330.373
甲組患者的EB 病毒衣殼抗原IgG 抗體、EB 病毒衣殼抗原IgM 抗體陽性率、EB 病毒DNA 陽性率分別為81.50%、16.84%、63.08%,乙組分別為79.84%、15.89%、62.79%的,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中青年與老年EB 病毒感染者EB 病毒抗體及DNA 陽性情況對比[n(%)]
EB 病毒可以通過輸血、唾液傳播,是感染性疾病的一種,臨床應對其加強關注,分析得出,人體在感染B細胞之后,會導致T 細胞免疫反應,患者會發生全身免疫功能異常,尤其是細胞免疫功能異常。外周血的T 淋巴細胞的免疫紊亂較為嚴重,過度激活B 淋巴細胞,下降NK 細胞數量以及功能等,可以預示患者發生嚴重EB病毒感染疾病。所有T 細胞、效應T 細胞、輔助T 細胞的表面標志是CD3、CD4,CD4 細胞可以對分化以及增殖B 細胞、T 細胞以及其他免疫細胞產生促進作用,CD8 是抑制T 細胞、細胞毒T 細胞的表面標志。對EBV 感染的B 細胞進行清除期間,CD8 可以將重要作用發揮。分析得出,CD4/CD8 的比例失去平衡,會導致EBV 相關疾病發生。在活化EB 病毒之后,會將患者B 淋巴細胞以及T 淋巴細胞激活,會轉化T 細胞成為細胞毒性T 細胞,進一步累及患者肝臟,會導致肝臟轉化、攝取等情況發生嚴重功能障礙,加重疾病。對于EB 病毒感染患者來說,機體免疫改變顯著,大量產生細胞因子,會將NK 細胞等激活,大量產生病毒性T 淋巴細胞,可以將導致EB 病毒感染發生的B 淋巴細胞起到一定消滅作用,因為病毒感染,會對患者體內正常細胞免疫產生抑制,導致患者發生細胞免疫功能紊亂,導致免疫失衡。
EB 病毒感染往往具有長期持續潛伏感染的特點,在免疫抑制等外界某種因素刺激下,病毒可再次激活,隨著病毒的復制引發諸多臨床癥狀[3]。成人感染EB 病毒后,臨床表現往往具有顯著差異性,其中發熱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皮疹、咽部充血等,產生這些癥狀最主要的原因為機體首次感染后,EB 病毒在B 淋巴細胞中以潛伏形式持續存在,EB 病毒潛伏階段,可逃避機體免疫攻擊性反應,只有在某種因素刺激下,才會產生免疫反應,主導細胞為CD8+T 淋巴細胞,免疫反應發生后,被EB 病毒感染的系統、器官、細胞,均受到了免疫攻擊,導致患者出現臨床癥狀[4]。依據EB 病毒在機體的狀態不同分類,初次感染為急性原發性感染,主要表現是傳染性的單核細胞增多癥,病毒潛伏后的再次感染則稱為既往感染,主要表現為慢性活動性的EB 病毒發生感染,發展至既往感染階段,往往對機體器官的損傷作用較為明顯,部分患者還會發生相關惡性腫瘤。
肝功能損傷在EB 病毒感染患者中較為常見,其中約有0.85%的患者表現為不明原因的肝功能受損。對于EB病毒感染患者來說,若沒有肝臟損傷情況存在,沒有嚴重的機體免疫功能失衡情況發生,可以良好清除病毒,免疫能力可以有效獲取。但是,機體嚴重免疫失衡發生時,會激活補體系統,會大片壞死肝臟細胞,導致肝臟進一步損傷,機體下降免疫功能時,會導致自身免疫反應出現,不完全耐受情況誘發,將嚴重肝臟損傷形成。因此,若患者存在肝臟損傷,體內嚴重沉積免疫復合物,會進一步下降患者免疫功能,導致肝細胞壞死、凋亡。
以往EB 病毒的主要感染人群為兒童,但近年來成人感染病例逐年增多,多數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并伴有白細胞及外周血內淋巴細胞數目的增加,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異形淋巴細胞,EB 病毒感染無特異性,與其他類型病毒感染鑒別困難。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收治的751 例成人EB 病毒感染患者展開了調查研究,并分析了EB 病毒感染的臨床特點,以為成人EB 病毒感染的早期診斷及干預提供依據。相關研究顯示:成人EB 病毒感染者中,男性的比例更高[5],與本次調查結果基本相符,可能與多種原因導致免疫機能下降相關。成人EB 病毒感染患者臨床表現多無明顯的特異性,病毒入侵人體后,可在B 細胞內潛伏,一旦被激活,機體會產生免疫反應,免疫反應形成的抗體會攻擊EB 病毒感染的組織、器官,導致臨床癥狀的出現。本次調查研究中顯示:發熱、淋巴結腫大、脾腫大為EB 病毒感染最主要的臨床特征,分別占54.19%、19.57%、14.11%,此外,部分患者還可表現為咽部充血、皮疹等。進一步對比中青年與老年人群的淋巴細胞亞群發現,甲組患者的B 淋巴細胞計數、CD4+T 淋巴細胞計數、總T 淋巴細胞計數絕對值均較乙組顯著升高 (P<0.05)。提示與老年人群比較,青中年人群的免疫反應相對更為活躍,免疫活動也更為強烈,但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群免疫功能減退,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明顯降低。
相關研究顯示,EB 病毒感染是腫瘤、艾滋病等疾病發生以及發展的影響因素,很多學者認為,在人體B 淋巴細胞中潛伏EB 病毒,感染后,這一病毒會在患者體內終身攜帶[6],因此臨床十分關注成人EB 病毒感染患者的EB 病毒相關抗體、EB 病毒DNA 及淋巴細胞亞群變化。我國兒童群體中,VCA-IgG 抗體的陽性表達率很高,在90%及以上。近些年來,這一情況的發生趨勢呈現為顯著升高,通過臨床觀察以及總結得出,成人EB 病毒感染后[7],異常升高體內IgG、IgA,是臨床用于診斷疾病的輔助指標。在臨床評價EB 病毒感染癥狀表現上,標準并不統一,主要是間歇性以及持續性發熱、肝脾腫大、淋巴結,或者伴隨心肺、神經系統、皮膚等并發癥情況,患者預后嚴重不良,容易死亡[8]。但是,這種嚴重癥狀限于極少數病毒感染平衡被破壞、免疫功能被破壞患者。在一般情況下,在發生EB 病毒感染后,癥狀幾乎沒有很嚴重,或者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引發,即便輕微癥狀發生,在數周后,逐漸減輕至消失[9]。分析EB 病毒感染患者的轉歸以及臨床表現,相關患者機體免疫功能,且關系密切,機體免疫功能改變可能對患者疾病轉歸、預后產生預示作用,因此,監測患者免疫功能,在診治EB 病毒感染患者病情中,十分重要,價值較高[10-12]。
EB 病毒感染后機體會對應性產生多個類型的抗體,其中EB 病毒DNA 是病毒復制增殖的敏感指標,EB 病毒衣殼抗原IgM 抗體陽性是診斷急性感染的可靠指標,本研究對比了中青年與老年人群在感染EB 病毒后的EB 病毒抗體及DNA 陽性情況,結果顯示:甲組患者的EB 病毒衣殼抗原IgG 抗體、EB 病毒衣殼抗原IgM 抗體陽性率,EB 病毒DNA 陽性率分別為81.50%、16.84%、63.08%,與乙組上述指標陽性率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提示EB 病毒在不同年齡層次感染與病毒復制方面,差異性不大。
綜上所述,EB 病毒感染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淋巴結腫大、脾腫大等,往往無明顯特異性癥狀,目前臨床尚無清除EB 病毒的有效策略,可采取阿昔洛韋抗病毒治療,但其確切療效尚存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