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利紅,劉曉環,張 虹,賀 煥(通訊作者)
(1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消化外科 陜西 西安 710100)
(2 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消化內鏡診療中心 陜西 西安 710100)
永久性腸造口是根治切除低位直腸腫瘤的手術方式,是低位直腸癌的患者的必然選項。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術后以居家護理為主,處理不當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影響患者疾病康復,需要給予患者延續性護理措施,但不同形式延續性護理應用效果存在差異[1-3]。為保證護理措施應用效果,采用適合方式落實居家延續性護理確保護理措施的干預效果非常重要[4]。既往延續性護理以常規護理方式為主,但該護理方式中對患者吸引力低下,患者難以產生觀看和學習興趣,依從性較差,難以達到到理想護理效果[5]。近年來,隨著手機微信在醫學護理中應用,患者與醫院聯系逐漸加強,便于醫護人員為患者提供指導,及針對性護理。本研究基于微信平臺為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旨在分析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對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2020 年8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90 例永久性腸造口患者為隨訪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 例。納入標準:①行腸造口手術;②年齡為25 ~70 歲;③患者及其家屬均會使用微信進行溝通交流;④生活能夠基本自理;⑤無酗酒、藥物成癮等不良嗜好;⑥無嚴重傳染性疾病;⑦患者配合進行手術及術后護理。排除標準:①臨床資料缺失;②合并嚴重心、肝、肺等障礙;③合并凝血功能障礙;④合并認知功能、精神、意識功能障礙。對照組男30 例,女15 例;年齡30 ~67 歲,平均年齡(45.21±5.60)歲;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20 例,大專及以上15 例。觀察組男31 例,女14 例;年齡29 ~68 歲,平均年齡(45.18±5.58)歲;初中及以下10 例,高中上19 例,大專及以上16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要求。
對照組給予常規延續性護理,主要措施包含對患者進行為進行常規出院指導,叮囑患者定期到醫院檢查,詳細說明術后并發癥預防及處理措施,了解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每周進行1 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自我護理情況,每月進行1 次上門隨訪,對患者進行全面了解和指導。
觀察組基于微信平臺實施延續性護理:(1)建立微信延續護理小組。基于微信平臺建立延續護理小組,小組成員為職業醫師2 名、心理咨詢師1 名、營養師2 名,護理人員3 ~4 名,利用微信渠道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定時向患者推送疾病術后相關護理信息。(2)建立微信群及健康檔案。患者出院時加入延續性護理微信群,群中包含主任醫師、主治醫師、主管護師以及護士等成員,對患者進行康復指導、并發癥處理、疑惑解答等醫療服務。護理人員定期通過微信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心理問題疏導、生活指導,以及腸造口方面問題特殊建議和指導。微信醫務團隊建立患者健康檔案,包含患者姓名、性別、年齡、住院時間、手術情況、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信息。(3)微信談話隨訪。患者出院后每周進行2 次微信談話教育,根據相關護理計劃進行統一延續性護理,加強對患者身心狀況了解,并從飲食、沐浴、穿衣等方面進行指導。根據不同患者隨訪結果,制定具體隨訪延續性護理內容和目標,并叮囑患者主動與護理人員聯系,爭取快速解決日常生活中各種困難與疑惑。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心理狀態,對其進行疑惑解答和心理疏導。(4)微信平臺溝通交流。護理人員鼓勵患者間通過微信平臺進行溝通交流,分享手術后護理經驗,并促使患者間相互鼓勵支持,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幫助患者獲得更多有效自我護理信息,加強患者并發癥預防及自我護理能力。(5)每日推送。安排微信護理小組成員整理腸造口相關知識,并定時推送至微信平臺,推送信息包含自我護理經驗、心理疏導方式、飲食建議以及日常起居注意事項等,同時還可推送關于排便相關肌肉力量訓練、排便植物神經恢復訓練方法,利用相關圖文和視頻等,對患者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指導。
(1)自我護理能力:使用自護能力量表(ESCA)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進行評價,包括自護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自護責任感和定期復查指標,評分越高患者護理能力越高。(2)生活質量:使用造口生活質量量表(COH-QOLOQ)進行評價,包括精神狀態、睡眠質量、生理功能和心理狀態4 個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3)并發癥:統計兩組皮炎、造口脫垂、造口回縮和造口狹窄等并發癥發生率。(4)護理滿意率:使用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進行評分,總分100 分,滿意程度等級分為:非常滿意(≥90 分),相對滿意(70 ~89分)和不滿意(<70 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相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n)、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自我護理能力指標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ESCA 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ESCA 評分比較(± s,分)
注:ESCA,自護能力量表;與護理前比較,aP <0.001。
健康知識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520.31±3.2635.26±3.26a 20.56±4.1634.98±3.17a對照組 4520.11±3.5727.59±3.07a 20.27±5.1827.65±3.60a t 0.27811.4900.29310.251 P 0.782<0.0010.770<0.001自護技能組別 例數自護責任感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519.55±4.1335.20±3.48a 20.17±3.2034.94±4.02a對照組 4519.57±4.1128.97±3.59a 19.98±3.2827.64±3.84a t 0.0238.3590.2788.809 P 0.982<0.0010.782<0.001自我概念組別 例數定期復查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520.16±4.1635.10±3.57a對照組 4520.31±4.1628.49±3.24a t 0.1719.197 P 0.865<0.001組別 例數
護理前,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COH-QOLOQ 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COH-QOLOQ 評分比較(± s,分)
注:COH-QOLOQ,造口生活質量量表;與護理前比較,aP <0.001。
睡眠質量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52.05±0.514.12±0.32a2.01±0.494.11±0.30a對照組 452.04±0.503.67±0.31a2.00±0.483.59±0.34a t 0.0946.7750.0987.693 P 0.925<0.0010.9220.001精神狀態組別 例數心理狀態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觀察組 451.98±0.503.98±0.42a2.03±0.534.05±0.37a對照組 451.99±0.513.21±0.37a2.02±0.563.50±0.48a t 0.0959.2280.0876.088 P 0.925<0.0010.931<0.001生理功能組別 例數
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總發生率(4.44%)顯著低于對照組(1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95.56%)高于對照組(82.2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護理滿意率比較[n(%)]
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術后正常生理功能會發生改變,若處理不當會引發多種并發癥,如造口回縮、造口皮炎等,對患者術后恢復及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嚴重時甚至會誘發一系列并發癥[3]。居家康復模式是腸造口手術患者主要護理模式,為保證護理措施應用效果,以及醫院醫療服務輻射范圍和護理水平,應采用適合方式落實居家延續性護理,降低術后相關因素對患者病情恢復影響,確保護理措施對患者干預效果,提高患者術后恢復質量[4]。常規延續性護理方式通過對患者進行常規出現指導,向其說明相關注意事項,并發放健康手冊等治療措施,能夠幫助患者掌握一定自我護理能力,然而干預效果有限,難以起到理想護理效果[5]。為有效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加強對其術后并發癥控制等風險控制,本研究在傳統延續性護理方式基礎上進行優化改進,借助微信平臺為永久性腸造口患者提供護理指導方式,旨在提高患者自愿參與自主護理意愿,通過強化患者自主學習和自主護理能力等方式,以此落實各項居家護理措施,優化整體護理效果,減輕不良因素對患者影響,進而提升整體護理水平[6-7]。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自我護理能力指標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自我護理能力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前,觀察組各項生活質量指標評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各項指標均顯著改善,觀察組各項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4.44%)顯著低于對照組(17.78%),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5.56%)高于對照組(82.2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護理中,采用常規延續性護理可對患者自理能力提升以及生活質量改善起到一定促進效果,但作用效果有限。而通過落實微信延續隨訪護理,利用系統性延續護理指導資料,并科學合理安排文字、圖片和視頻等,可提升患者對相關內容掌握程度,進而提升護理方式對患者作用效果,利于進一步增強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并促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同時可有效降低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8-9]。相比于常規延續性護理措施,患者對該微信延續隨訪護理認可程度和滿意程度更高,臨床中具有更高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永久性腸造口患者術后康復護理期間,落實常規延續性護理獲得干預效果有限,而實施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措施后,利于提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改善其居家期間生活質量,且可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患者對該護理方案認可度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