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凌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分期肩周炎的臨床特征與康復治療策略。方法:抽選2019年8月~2020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治療策略。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治療后半年,兩組患者疼痛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運動功能障礙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針對不同分期肩周炎采取相應康復治療策略,有利于改善疼痛,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
關鍵詞:肩周炎;不同分期;臨床特征;康復治療策略
肩周炎是一種由于肩關節和周邊軟組織發生退行性改變,導致肌肉、韌帶、肩周關節囊、關節囊等肩關節周圍軟組織出現廣泛慢性炎癥反應,如果無法得到及時醫治,會因關節粘連而導致患者難以正常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量[1]。本研究針對100例肩周炎患者進行分組治療,探討不同分期肩周炎的臨床特征與康復治療策略。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選2019年8月~2020年8月本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00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齡34~67歲,平均年齡(50.11±2.04)歲。觀察組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齡37~65歲,平均年齡(50.41±3.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康復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治療策略。結合肩關節疼痛與功能障礙指數對肩周炎進行分期,劃分為發作期、疼痛期、粘連期以及恢復期4個階段。肩周炎發作期患者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周圍疼痛,該階段發病急,患者需要注重保暖,糾正可能導致肩周炎加重的不良習慣,并保證充足的睡眠。康復治療過程中應用運動鍛煉和理療相結合的方式,強化治療效果。疼痛期患者由于劇烈疼痛、肌肉痙攣和夜間疼痛加劇、難以入睡等問題,疼痛區域較為廣泛,此時應用推拿、中醫熏洗等方式可達到活血的目的,應用中草藥還可起到止痛的效果。粘連期又稱之為凍結期,該階段患者疼痛程度較疼痛期已明顯減輕,主要表現為關節活動受限,各方向活動方位縮小,特別在進行梳頭、穿衣、后腰系帶等動作時活動受限感覺明顯,此時應用穴位注射、運動鍛煉等方式能夠很好地實現舒經通絡的目的[2]。恢復期患者由于疼痛逐漸減輕,肩關節活動范圍逐漸擴大,關節粘連逐漸消除,此時應用運動鍛煉與理療結合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患者康復[3]。
1.3 觀察指標
使用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治療前和治療后半年兩組患者疼痛程度,分數越高提示疼痛越嚴重;使用肩關節活動障礙量表Melle評估治療前和治療后半年兩組患者肩關節功能,分數越高提示肩關節功能障礙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半年VAS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運動功能障礙評分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半年運動功能障礙評分顯著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討論
肩周炎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疾病,經常發生于50歲左右中老年人群。臨床根據形成原因將肩周炎分為原發性肩周炎以及繼發性肩周炎,主要表現為疼痛、運動功能障礙,如果沒有得到及時和正確治療,可能造成更加嚴重的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肩周炎并不是一種單病因的病變,僅使用一種方法對病情以及治療方案進行評價,難以準確掌握病情,要采取多種工具聯合評價,使肩周炎病情以及療效評估更加安全可靠、客觀[4]。
現代醫學根據肩周炎的病理過程,認為該病是肩關節周圍韌帶、肌肉、肌腱、關節囊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肩關節本身活動范圍比較廣泛,穩定性比較差,需要肩周組織的協調保護,當肩關節或其周圍組織發生病理性改變,會導致肩關節穩定性受到影響,也會引起粘連、疼痛、功能障礙等表現,因此,肩周炎的治療要結合實際情況,根據病程不同階段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療策略和方案[5]。肩周炎發作期使用理療、運動鍛煉的方式;疼痛期使用活血、止痛的方式,包括按摩、穴位按壓的方式;粘連期若使用按摩、針刺、強行鍛煉的方式有可能造成新的損傷,加重病情,因此可以采取疏經通絡、散寒去濕中藥,并采取合理的中醫手法進行分離牽引;恢復期以使用理療以及功能鍛煉的方式。通過肩周炎不同分期的特點制定康復治療策略,利用理療、中草藥、中醫手法、運動鍛煉等方法加速肩部血液循環,使患者獲得更好的康復體驗,避免不必要的損傷,逐漸恢復肩關節的正常功能。
綜上所述,針對不同分期肩周炎采取相應康復治療策略,有利于改善疼痛,促進患者肩關節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張濤,梁英,高敏,等.盂肱關節腔容量的測量對凍結肩臨床分期及治療影響的研究[J].中華老年骨科與康復電子雜志,2020,6(6):346-350.
[2]李為輯.肩周炎的社區康復最新臨床研究進展[J].養生保健指南,2020(5):36.
[3]高天昊,白玉龍.肩周炎的鑒別診斷和康復治療[J].上海醫藥,2017,38(1):25-30.
[4]豐梁,汪亞群,孫迪.針刺聯合關節松動術治療粘連期肩周炎臨床觀察[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1):55-57.
[5]田雅杰.針灸聯合主動功能鍛煉分期治療肩周炎的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