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艷秋
【摘要】 目的 探析蕁麻疹患者臨床特征與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50例蕁麻疹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每組2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 比較兩組蕁麻疹患者護理后的瘙癢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3.14±0.32)d, 住院時間為(4.33±1.20)d;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5.21±0.56)d, 住院時間為(6.38±2.14)d。觀察組患者瘙癢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蕁麻疹患者采用護理干預, 能有效縮短患者瘙癢持續時間、住院時間, 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關鍵詞】 護理干預;常規護理;蕁麻疹;臨床特征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8.177
蕁麻疹為臨床上反復發作的皮膚病,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因此, 本院選取50例蕁麻疹患者分別實施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蕁麻疹患者, 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25例。觀察組患者中男5例, 女20例, 年齡20~40歲, 平均年齡(30.21±4.36)歲。對照組患者中男6例, 女19例, 年齡21~40歲, 平均年齡(31.02±3.11)歲。兩組患者性別和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臨床特征分析 蕁麻疹的常見發病部位為上肢、腿部、背部, 少數患者發病部位為生殖器與頭部, 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灼熱、瘙癢、出汗、刺痛和入睡困難等;加重因素為緊張、月經周期、心煩和出汗;多數患者皮膚瘙癢時常見的表現為煩躁、焦慮、飲食習慣改變和注意力不集中等。
1. 3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 包括基礎護理、病情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者采用護理干預, 具體如下。
1. 3. 1 護理干預計劃 護理人員對蕁麻疹患者的病情、瘙癢部位進行全面評估, 并收集關于蕁麻疹的相關資料, 將評估的結果和資料進行分析, 然后確定常規護理中存在的問題, 針對護理問題制定護理干預計劃。
1. 3. 2 心理護理 蕁麻疹瘙癢癥狀易導致患者精神緊張, 使患者產生悲觀、焦慮等情緒, 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關心和心理疏導, 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擾和心理障礙, 使患者心理情緒處于良好狀態, 從而使患者積極配合護理, 使其較快康復。
1. 3. 3 瘙癢護理 將患者安排在有冷氣設備病房;與患者聊天、看電視、看書、講新聞, 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告知患者應避免使用熱水和肥皂沐浴, 避免穿著化纖衣褲;禁止患者采用手抓瘙癢部位;定時對患者病房進行消毒, 每日早晨給予病房通風, 調整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 對病房地面進采用濕化處理, 從而減少病房內灰塵。
1. 3. 4 過敏護理 護理人員應尋找患者的過敏源, 將患者接觸的食物、動物、植物、藥物進行分析, 找出過敏源, 并詳細記錄, 告知患者預防過敏措施, 從而防止過敏再次復發。
1. 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的瘙癢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3.14±0.32)d, 住院時間為(4.33±1.20)d;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5.21±0.56)d, 住院時間為(6.38±2.14)d。觀察組患者瘙癢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據相關研究顯示, 蕁麻疹也可以稱為風疹團, 是一種慢性皮膚病。蕁麻疹是由于不同因素導致患者皮膚黏膜血管暫時性炎性充血, 從而造成患者局部皮膚或全身皮膚出現紅色腫塊, 并伴有瘙癢癥狀。蕁麻疹的瘙癢感和刺痛感常常讓患者無法忍受, 使其采用手抓瘙癢部位, 使蕁麻疹病情進一步惡化[2]。
護理干預包括護理干預計劃、心理護理、瘙癢護理、過敏護理等措施, 根據患者蕁麻疹臨床特征進行分析, 然后采用針對性護理措施, 由于蕁麻疹反復發作, 導致患者產生不同的負面情緒, 因此通過給予患者心理護理, 能使患者心理情緒處于最佳狀態, 由于蕁麻疹最常見的臨床癥狀為瘙癢, 護理人員應針對患者的臨床癥狀給予針對性措施, 給予患者采用各種預防瘙癢護理, 從而改善患者的瘙癢感, 減少環境對患者皮膚的刺激感, 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 護理干預從患者的心理、臨床癥狀、過敏源給予患者最佳護理, 能有效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因此, 護理干預為蕁麻疹患者理想護理方式[3, 4]。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后,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3.14±0.32)d, 住院時間為(4.33±1.20)d;對照組患者護理后瘙癢持續時間為(5.21±0.56)d, 住院時間為(6.38±2.14)d。觀察組患者瘙癢持續時間和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蕁麻疹患者采用護理干預, 能有效縮短患者瘙癢持續時間、住院時間, 值得在臨床護理中進一步推廣及運用。
參考文獻
[1] 莊素定. 蕁麻疹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及護理干預探討.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8):615-616.
[2] 馮志芳. 蕁麻疹患者臨床特征及護理干預分析. 中國醫藥指南, 2012, 10(8):611-612.
[3] 劉志軍, 王輝, 孫姝, 等. 蕁麻疹患者的臨床特征分析及護理干預. 中國基層醫藥, 2011, 18(6):862-863.
[4] 陳曉吟, 王艷芳, 張文君, 等. 自身免疫性蕁麻疹患者的自血療法的護理觀察.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13, 19(24):3705-3707.
[收稿日期: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