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媚杰


摘? 要:目的? 分析延伸性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方法? 選擇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胃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開展胃癌術和化學治療,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為觀察組患者開展延伸性護理,對照組患者開展傳統護理,對比兩組的護理質量。結果? 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胃癌術后患者進行延伸性護理,能夠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使患者順利渡過化學治療期和恢復期,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延伸性護理;胃癌;生活質量;胃癌手術
中圖分類號:R473.73?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8011(2021)-18-0120-02
胃癌屬于腫瘤科臨床多見惡性腫瘤,胃癌早期并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確診難度比較大,大部分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目前臨床上胃癌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根治性手術,但是胃癌根治性患者不僅失去胃,還會失去消化功能,即便是使用消化道重建術,還是會導致燒灼感、腸液反流、食欲下降等反應的出現,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1]。部分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焦慮、自卑、緊張等不良情緒,對治療效果造成了影響。相關數據表示,胃癌術患者出院后的護理干預與健康教育尤為重要,不管心理還是生理都需要專業護理人員進行指導。目前,醫療觀念在不斷改變,臨床護理干預措施對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尤其重視[2]。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對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2017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胃癌術后患者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5月~2020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00例胃癌術后患者,采用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33~75歲,平均年齡(52.11±7.54)歲。對照組男性29例,女性21例;患者年齡30~75歲,平均年齡(52.45±7.23)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通過CT和活檢確診胃癌;患者均開展胃癌術和化學治療;胃癌術前無化學治療史;患者精神正常。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惡性腫瘤;患有嚴重心肝腎疾病;有精神疾病患者;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進行傳統護理,開展胃癌健康內容宣教和出院后的電話隨訪,每隔1周隨訪1次,共隨訪3個月。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使用延伸性護理措施,共隨訪3個月。具體為:①創建延伸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包括腫瘤科副主任、主管護師、外科副主任醫師、藥劑師、營養師、心理醫師、主管護師。邀請知名專家開展胃癌知識健康講座,使患者與家屬都能夠對胃癌了解,熟悉手術過程與方法,從而爭取患者和家屬的積極配合。向患者和家屬講解胃癌術后注意事項,使患者做好心理準備。②個性化出院計劃。在患者出院的前1 d,利用小組成員開展對患者的一對一會談,在患者有需求的時候可聯系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并且對患者開展出院指導。確定患者復診、家庭訪視和電話隨訪的時間,為患者進行延續性護理。③心理護理。由于胃癌患者遠期生存率低,并且預后比較差,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所以,護理人員需及時排解患者恐懼、不安、煩躁等情緒,使患者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接受疾病,叮囑患者及時說出遇到的問題,促使患者積極和他人溝通交流,并對患者予以鼓勵和肯定,使患者積極面對術后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與配合度。④飲食護理。患者在術后以易消化、清淡為主的飲食,并且要求患者能夠戒煙戒酒,堅持少量多餐原則,禁止攝入刺激性、油膩、辛辣的食物,減少腌制食品攝入,多攝入富含高蛋白與維生素的食物。如果患者無法自身調節,要對患者開展靜脈營養支持,保證患者水電解質平衡指標正常,使患者身體情況能夠繼續配合化學治療。另外,還要積極與家屬溝通,保證患者飲食正常。⑤并發癥護理。為了避免患者出現并發癥,護理人員要不定期對患者術后進行監測,患者在手術之后可能會出現大量便血、嘔血、腹脹、導引管出血等并發癥,如果發現要立刻報告醫師,使用針對性的措施進行止血。為了避免患者出現術后梗阻的問題,護理人員要觀察患者進食后的癥狀,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飽脹感、嘔吐等,如果患者嘔吐,要對患者嘔吐物進行檢查,從而對患者是否出現梗阻進行判斷,還要對患者腹痛癥狀進行測量。
1.4?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分,使用醫院自制的生活質量調查表進行評估,包括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每項為10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活質量越好。
評估患者遵醫囑依從性,包括完全依從、部分依從和不依從。患者遵醫囑良好,表示完全依從;患者遵醫囑改善明顯,表示部分依從;患者遵醫囑沒有改善,表示不依從。總體依從率=(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遵醫囑行為對比
觀察組患者的遵醫囑總體依從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目前,癌癥發病率與病死率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對人類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的常見慢性疾病之一[8]。化學治療、手術治療為臨床治療中的主要方法,術后重點為提高患者的遠期生存率。由于胃癌患者擔心自己的預后情況,從而加重了患者和家屬的心理負擔,可能導致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另外,化學治療過程中無法飲食和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會導致患者體內存儲的蛋白質與脂肪被消耗,降低患者的免疫力,使患者出現各種并發癥,進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目前,如何使患者生活質量與負面情緒得到改善為研究重點。
美國老年協會對延伸性護理定義為:通過延伸護理能夠實現一系列行動的設計,使患者在不同場所都能夠得到不同水平的協作性、連續性的照護,一般為醫院延伸到家庭,比如利用醫院制訂患者回歸家庭、出院、社區隨訪和轉診等計劃。延伸性護理主要特點就是延伸性,在護理過程中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的原則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5]。
通過本文研究表示,觀察組患者的遵醫囑總體依從率高于對照組,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結果與王麗莉[6]等的研究數據一致。因此可以得出,延伸性護理能夠使患者生活質量得到提高。
綜上所述,延伸性護理的使用能夠提高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的生活質量與護理滿意度,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王琳琳.品管圈護理管理對胃癌術后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醫用影像學,2018,27(3):983-984.
[2]陳美蘭.研究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對胃癌術后患者胃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0,5(22):6,16.
[3]豐艷.胃癌病人實施延續性護理健康教育模式對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9,17(24):3074-3076.
[4]鐘睿,余治民,胡斌杰.延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SDS評分的影響分析[J].智慧健康,2020,6(9):50-51.
[5]高明月,徐曉麗,楊冬冬,等.延續性護理健康教育對胃癌術后患者負性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研究,2017,30(3):417-419.
[6]王麗莉.以問題為導向的護理干預對胃癌患者術后SAS、SDS評分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天地,2018,15(3):244,246.